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与提升
摘要: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广大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足。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基本内容;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常常采用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忽视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致使学生反感和厌恶数学计算。新课程改革以来,部分教师又偏向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盲目让学生随意发挥,效果同样不够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及对此展开探究。
一、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更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计算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提升学习成绩。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奠基作用,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意志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通过游戏、竞赛、限时口算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在注重训练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数学试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计算问题。有了这样的努力,学生便能在心里引起对数学计算的重视,从而更加专心、认真地学习计算。
2.培养坚强的意志
有了计算兴趣还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进行完必要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训练,每天坚持做10道相关试题,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因素,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将学生不喜欢做的稍显复杂的数学计算简单化,增强学生的计算信心。
(二)重视基本的口算、估算训练
1.口算
作为计算的基础,口算一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入门方法。这是因为一道数学题,无论是简单运算还是四则混合运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毫不夸张地说,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尽量使试题具备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初学时,教师可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让学生尝试进行口算。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逐渐增加难度,多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及数学推理能力,如此便能让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时,仍然能够通过口算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2.估算
估算与口算一样,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估算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数学规律、解题思路等进行估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估算意识。其二,鼓励学生通过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一个油桶装5千克油,有32千克油,能装几桶?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引起重视,主动探索估算方法,提升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时候,数学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粗心大意、马虎,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计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面对数学题目,教师可通过“一看、二想、三计算”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对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都要观察仔细,然后再确定运算顺序,以合理的运算方法进行结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工整,避免过于潦草的字迹和过多的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有了这些积累还不够,必要的验算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数字没看清,运算顺序错误等疏忽,而验算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使计算正确率明显提升。有了这几方面的努力,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将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更快、更准确。
(四)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计算时所犯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和普遍性,只要教师及时引导就能纠正和克服。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且一些错误的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生根,纠正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帮学生收集典型的错题,与学生共同“会诊”,一起交流。同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本,将各类错题记录下来,利用课下时间重新分析订正。如此,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多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计算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2(9).
[2]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
[3]张龙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1(26).
[4]杜学霞,郑振江.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
[5]林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新思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
[6]高子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自主尝试学习”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
作者:杨立荣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必不可缺的数学综合能力,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教师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学生计算速度、准确度。对此,笔者将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算理简便方法错题纠正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考查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很多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经常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计算失误丢分。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呢?本文将作出探究。
一、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与训练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是一项复杂高深的脑力活动,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培养与训练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既要与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又要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等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与训练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为培养与训练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与数学探究等奠定良好的基础。2011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标准虽然降低了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然而,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才可以进行严密的数学推理与逻辑运算。所以,小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以此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教师要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需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算理,注意运用简便方法,引导学生及时验算与检验,并注重错题的纠正。
(一)使学生掌握算理
计算要遵循一定的算理,如果算理掌握不当,计算势必会失误。因此,学生掌握计算算理与法则至关重要。要让学生理解算理与法则,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时,教材中出现了一个算式——25×17,如何让学生掌握呢?教师利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看到了10个25和7个25的相加,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将25×17看成是20个25是多少,这样多算了3个25,那么把20个25的积减去3个25的积,这样做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二)注意运用简便方法
简便方法十分有利于计算速度的提高和计算准确率的提升,因此应该作为学生掌握的主要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在简便方法的运用方面存在欠缺,不会用,或者没有意识去用简便方法。如:对于38+75+62这个计算,放在应用题中,如:植树节,1班种了38棵树,2班种了75棵树,3班种了62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个位数加起来可以满十进一的数,学生很快发现38+62=100,再拿100+75就很轻松地得出了175的答案。
(三)及时验算与检验
培养与训练小学生积极验算与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计算答案的正确。验算是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与较强的数学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检验验算,既可以培养自身的负责意识,又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思维活动。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认为验算可有可无,这是有害无利的。学生初步完成一道题的计算,往往因为马虎、不仔细等各种原因而无法保证这道题的答案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初步计算完后再及时地仔细地验算与检验,以此判断计算的答案与题意是否相符、答案是否准确,一旦发现错误,就要及时纠正运算过程或者纠正错误答案。即便某些小学生具备了很强的笔算或者口算能力,也必须要求学生再通过验算来确保得数的准确性。实践证明:培养与训练学生养成及时验算、检验的良好习惯,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打下基础。
(四)注重错题的纠正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计算时产生的错误,均具有普遍性与相通性,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能够克服与纠正计算错误。不过,有的学生因为数学知识储备比较薄弱,对于错误的答案也就较其他学生难以纠正。因此,我们必须在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情,及时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准确选择学生计算过程中典型的常见的错例,指导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提醒学生对之加以注意与及时纠正。对于那些因为形近而容易产生错误的计算题,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将之进行对比练习,纠正思维定势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我通常这样设计纠错题型的练习:判断计算题的对错→找出计算题的错误之处→分析计算题产生错误的根源→纠正错误→总结防止出现同类错误的策略。在练习形式上,可以指导学生做改错题、找题错误处、判断题等单项练习题;也可以指导学生做综合计算题;还可以把不同的错题制成试卷,在课堂上发给学生订正;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自己的错题本,而后自行分析与订正错等。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如龙.对一节计算课教学的思考[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7(10).
[2]周佩青.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基本策略[J].科技资讯,2006(33).
[3]张文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4]孙黎明.小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弊端及其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4(Z3).
[5]高亚兵.对小学生计算粗心现象的心理学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
[6]杨亮.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7]田小勤.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8).
[8]李燕.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浅探[J].陕西教育:教学,2005(7).
作者:吴兰樱 单位:江西省上饶县兴园学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实例巧用研究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根据这一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一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选取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一、发现生活素材,凸显现实性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思维,把丰富的现实原型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来,丰富学生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空间观念。教学时,我联系生活实际,用学生的眼光摄取生活中有趣的“空间与图形”素材,充分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重组教材内容,组织学习,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有趣,进而引发学习欲望。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图片:小动物的、花卉的、生活中的物品、建筑物造型、数字卡片、几何图形、京剧脸谱等,在观察这些图形特点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接着通过“对折”的动手实验,学生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欣赏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图案等。再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园、教室、学生活动等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我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见过的角,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二、灵活处理教材,增强趣味性
教材是范本,只有灵活地运用教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体验活动、多媒体演示,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平移、旋转、对称》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知旋转、平移,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简单图形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位置。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时,我先用动画演示“小蚂蚁爬树叶一圈”手摸长、正方形活动学具一周,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确了周长概念,再让学生观察长、正方形物体,根据其特征,概括优化出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再如,在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时,我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是节约课堂有限教学时间,二是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既增强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探索,提高理解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恰当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也可以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问题的平台,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这一节时,我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入手,从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引申到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物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拼搭、观察、换位观察、交流反馈,使他们理解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的物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时,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如我在教学《摆正方形、长方形》时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许多小棒,要求学生合作选取合适的小棒拼出长、正方形,学生在交流、探讨、操作过程中发现:只有长度相同的小棒能摆正方形,而长方形是相对的边用的小棒长度相同,加深了对长、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再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小组配合,共同想办法找到物体的图形,并把它“变”在纸上,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想出了多个办法而且他们在每一次的表达和倾听中,逐步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四、观察比较发现,引导概括性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是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要求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立体图形展示总结时,学生从自己和他人的展示中概括出: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拼摆一个长方体、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拼摆一个大正方体。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用三角板判断直角》时,学生判断后,又发现了锐角和钝角的判定方法。又如,在《学习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再合作交流各个图形的关系。采用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体会,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领悟数学的思考方法,感受数学推理的力量。我在低年级教学中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法进行引导,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运用,他们在学习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逐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五、积极动手动脑,突出实用性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他们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创设情境活动:学校现在想用48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忙,画出设计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学生都愿意,而且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日”字形……学生都很投入地画图、演算,调动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教师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理由,再安排小组互相评价,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会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总之,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泉,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善于去发现、捕捉、运用生活中的具体可感的事例,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作者:李寅年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巧妙结合思考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对于以形象为主的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多媒体则以其形象的特点可充分引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抽象;兴趣;数学
人们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主要是因为数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并且,数学的抽象性非常强,对于那些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有着较大的挑战性。而多媒体则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的静态学习变为动态展示,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同时,多媒体能够声像同步,有效地对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刺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产生影响,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一种更为便捷的途径,如果教师能够提高多媒体的利用率,必然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迎来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中笔者发现,多媒体的利用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所选取的素材要新颖有趣,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巧妙构思,要在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时使用,使用内容也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而展开。最后,多媒体使用要适度,要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不可全由多媒体代劳,让多媒体成为学生思维的“导向员”。
一、发挥多媒体激发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所有教师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佳的动力。数学是枯燥的,数学的学习方式则可以是活泼、生动的,尤其是小学数学,其中有很多可供挖掘的元素。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并引导学生数其中的方格,最后求出图片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生完成以上要求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我们所要求的面积不是在图片上展示,而是一块地、一个较大的操场,我们还能用数方格的办法去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如果我们采取其他的方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听到了教师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瞬间就被激发,他们觉得教师所提的问题非常有趣,也很想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笔者就趁机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些生动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于新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求知欲,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齐头并进,学习过程中没有互动,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而有了多媒体,则能让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有更快的发展,学习程度较差的则能够把步子放得慢一点,稳扎稳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多种辅导模式,将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和面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利用起来,二者有机结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这样做,就能够有效避免为了让差生跟上进度而使优秀生吃不饱的状况,也不会因为加大教学难度而使差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秀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优秀生不再被动等待教师帮助他们提高,差生的学习也充满了快乐,扫去压抑的阴霾。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多边互动,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与满足感,他们主动去寻求知识,主动去发展自己,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教师的教学技巧也随之得到了完善与提高。
三、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要想让数学学习更加有效,教师不能让学生依靠记忆与模仿,数学不是靠记忆与模仿得来的,那样只会让学生的学习走入死胡同,越来越狭窄,直到再也走不出来。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这才是数学学习应该采取的方式,也是数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没有任何顾虑地进行探索。但是放手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流,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索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与把握。而利用多媒体,则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使学生的探究效率更高。例如,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体积”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24个小正方体,它们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随后笔者提出问题:这些小正方体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通过计算,学生求得共24立方厘米。在学生的电脑上安装了一个“几何画板”的软件,利用它,学生可以结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摆出各种形状的长方体,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学生很快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是相关的,结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他们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相乘的乘积。由此,学生顺利攻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很轻松地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结合多媒体反馈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与练习是分不开的,在练习中学生的独立思维也会获得良好的发展。而将多媒体与学生的达标练习结合起来,则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与机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有利于教师从多个角度和方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信息进行反馈和评价,让评价不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促进评价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获得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在批改作业和测试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所反馈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计算机则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多媒体的这一特性不仅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在进行下一步教学决策时则能掌握主动权。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当堂反馈,让错误及时得到修正和补救,不至于传到下一堂课,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教师可以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性的检测,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纠正,更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误差,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设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控。但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及时捕捉教学信息,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评价。总之,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够让课堂容量加大,还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李玉梅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口算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口算是指不借助计算工具、不借助纸笔来表达计算过程,而是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能力是估算、笔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计算能力,掌握了口算能力,能够使学生加快笔算速度,而且能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口算能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但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低年级阶段,因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能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他们能够掌握口算方法,将直接影响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笔者将在本文中谈一些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运用直观手段开展口算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经步骤就是引导学生由直接感知实物逐步过渡到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多运用直观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木棒,课堂上教师发给学生几张图片或几根小木棒,学到哪个数字就让学生数出相应的图片和小木棒数量,然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自己的手指,巩固学生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2-10”之间数字所对应的图片或小木棒进行分一分、拆一拆的直观操作活动,使他们掌握10以内的数字的组合和分解,并在头脑中建立表象认知,锻炼他们能够熟练地口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再如,训练学生进位加分的口算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直观的操作,如“9+2”的结果,教师可以先摆出9根小木棒,旁边摆出2根小木棒,之后提问学生:“怎样摆放这些小木棒我们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了?”学生很快想出办法:“从两根小木棒中拿出一根,放入9根小木棒那一部分中,这样就变成了整数10根,10根加1根,总共是11根。”无形中,学生便使用了“凑十法”,这正是口算的一个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再出几道题:“8+4、9+3、7+5……”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又使他们建立了表象,提高了口算的正确率。
二、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低年级的口算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快速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算理,这样他们才能够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才能够学会举一反三。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算理。比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浩过生日,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做客,他为好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第一盒里有9根棒棒糖,第二盒里有7根棒棒糖,请问小浩一共准备了多少根棒棒糖?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喜欢的食物引入新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在扳着手指头数,有的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计算……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从7根棒棒糖中抽出一根放到另外一个盒子中,这样很快就能知道棒棒糖的数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教师的讲解,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样他们再遇到类似的口算题时便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而且在之后学习“二十以上的进位加法”“双位数进位加法”时也能够灵活运用。
三、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口算兴趣
低年级学生思维表象力强,如果只是理解和掌握了算理,不通过合理的训练是很难形成技能的。但是单一的口算题枯燥无味,会使学生疲劳和厌倦。因此,在口算练习时,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富有趣味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视算和听算训练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保证口算训练量,坚持天天练,课课练。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时间,每天利用2—3分钟,让学生听算或视算15道口算题。将听算和视算的结果写在口算专用本上,采取同桌互改或集体订正的方法,这样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状态。
(二)抢答口算题
教师课前将口算题写在卡片上,快速出示卡片,让学生抢答,抢答次数多和正确率高的学生,奖励一个小礼物。抢答练习能提高学生口算速度,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三)小组口算比赛
教师可以奖竞赛机制引入到口算训练中,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将准备好的四组算式分发给每个小组,每组算式6道题,每个小组派6名学生参加比赛。教师发令的同时开始计时,一个成员完成一道口算题后,下个成员开始口算下一个练习题,以此类推,最后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准确,就给予小组成员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口算训练,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教师还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疲劳的特点,设计“对口令”“拍手算”“摘苹果”“小猫钓鱼”“邮递员送信”“抢凳子”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算能力。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年级,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抓好“知识—训练—技能”等各个环节,使口算训练形式多样化、练习题目层次化,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练习的机会,有发挥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口算重点,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算理,还要使他们利用数字特征和运算关系,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凯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7).
[2]周贱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1).
[3]杨兰霞.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4]林桂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J].好家长,2014(48).
作者:李万昌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蓼泉镇上庄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标准、现代化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已经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比传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教学任务,我们常说,知识的探究和获取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数字知识的获取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是同步进行的。可以说,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也是学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小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没有多么的复杂,没有涉及到多么高深的推理论证,但是涉及到了一些判断推理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为小学生今后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非常好的条件。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这段日子里,我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由形象具体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也就是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所以说,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既符合数学学科的需要,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与学生的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冲突,并不影响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始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并不能表明他们的形象思维不再发展了,或者消失了。而我们的数学学科尤其是概念方面的教学,本身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占的比重较多,而学生的年龄又比较小,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比较吃力一些。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的学习,需要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在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飞跃。也就是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小学生对数学概念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数学抽象思维的基本途径和主要信息来源就是直观性,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贯穿数学教学过程
人们一直对数学教学存在着偏见,都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实则不然。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各种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各种技能,还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其实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传授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各种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时候要不断运用到逻辑思维,比如,分析、判断、抽象、综合、概括、推理等。同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时,又要以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内容为依据。所以说,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计算和练习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以后,就要勤加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解题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让他们通过解题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因此,是否能够设计好的练习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数学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对数量的练习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基础水平,教材中的练习题很难做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练习题,做到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对于那些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设计相对简单的练习题来夯实学生的基础,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思辨性练习题,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为了能够贯穿新课程改革的思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通过有效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中锻炼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良好数学品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王智宇 单位: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第四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我们坚持学生为本,设置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使学生大胆猜测与思考。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促进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问题的提出使得教育改革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将创新问题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提升。数学课堂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场所,我们应积极加强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要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小学数学教学真正转移到学习交流和探索中来,转变僵化的教学方法,营造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发展与进步,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参与教学,也愿意参与教学,并在此过程中萌发出创新的思维与意识。要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尊重和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让学生先对数学学习内容感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设置悬念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如在学习《比例尺》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画出来,学生们画得五花八门,主要是学生们不知道怎样确定方向,不了解实际的距离在纸上应画多大。对比,教师应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之后学生经过小组思考和探究,最后得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①。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求,然后,学生大胆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对自己熟悉的知识大胆质疑与猜测进而强化创新意识。如在学习《按比分配》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上教师分球的场景展开教学:体育教师想给隔壁班的学生分球,教师一共有14个球,想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分?经过自由思考和研究,有的学生说平均分,男女各7个球,然而,隔壁班的男同学不同意这种方法,因为他们班的男生人数比较多,女生少,男女分得一样数量的球,他们认为体育教师偏心。学生继续进行思考和研究,有的学生说要根据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人数多的多分,人数少的少分。教师问:人多的要多分,人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之后,学生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②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四、布置开放式的作业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体现在课堂外的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能让学生充分的想象与创新,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式的创新作业是创新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完关于长方形以及正方形面积计算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式的作业:下周我们要给教室中的两从扇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2米,我们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进行作业交流时,有的学生认为一共4平方米,即2×1×2=4(平方米)但是有学生提出质疑:这样布的数量太少,会遮不住阳光的。还有些学生觉得应该把窗帘做成两幅,并且两幅之间要有一定距离的重叠。还有些学生认为需要按照窗框的长、宽计算购买布的数量③。在谈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开放式作业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结语
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就应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教学的乐趣,进而积极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促进数学成绩的提升,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注释:
①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2014(12):134+136.
②王安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121.
③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92-96.
作者:苏秋香 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开展思路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现象中学习数学,既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依照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用生活实际中的实例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创设;情境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当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谈一谈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展教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但是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而且在生活中缺乏观察,所以体会不到数学的用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事物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接近,他们主动学习、自觉接受知识的情绪就越高涨,学习兴趣就越浓厚。所以,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他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平时不注意的事物竟然包含着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重量的单位“千克与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一开始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1千克与1克的区别,以及这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而是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方便面包装上常常会印着总量90克,面饼80克,可以推断出调料包和包装袋的重量是10克;食用盐的包装上会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所以两袋食用盐的重量为1000克,即1千克。这样学生就明白了1千克和1克的差距,以及两个重量单位的进率。之后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估算一下它们的重量应当使用哪个单位:一瓶水约重500();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袋大米约重50()……这样的设计和安排,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展教学
统计和概率方面的知识也是小学数学课本中非常中要的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进行精确的计算,但是对他们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本中的“可能性”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夏季,闷热的午后,人们都很烦躁,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紧接着一大团乌云翻涌而来,请问同学们,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呢?”有的学生说:“可能会下大雨。”有的说:“可能会有冰雹。”有的学生说:“可能天就一直阴着。”“可能乌云被吹走了,天气依然闷热。”……学生说出了多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有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不会发生,如下雪。之后教师可以举出几个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发生情况:1.太阳从东边升起(一定会发生);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可能会发生);3.抛出一枚一元硬币,正面朝上(可能会发生);4.地球绕着月亮转(一定不会发生)……通过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利用生活实践活动中开展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是民间俗语,还是古典诗句,都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要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在逼真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比如,在教给学生“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后,学生常常是硬套公式来完成应用题练习,对学习这些面积公式的用处和目的并不了解,不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这些公式。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其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以给教室做窗帘为切入点,让学生算一算大概需要多少布料,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有的开始动手测量窗户的大小,有的三五人一起讨论自己家里窗帘的样子,做窗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等,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有步骤地完成实践活动,首先要测量出窗户的大小,其次要考虑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可用两幅窗帘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之后教师再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绘成图并计算出结果。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讨论、争辩声不绝于耳,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且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了面积的相关知识及应用。总之,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只有将学生引导生活中去,使他们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才能够爱上数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蒋谦.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4(20).
[2]廖孝红.让数学回归生活--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9).
[3]赵永刚.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研,2015(16).
作者:黄琴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口算练习思考
摘要:口算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口算练习可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进行口算练习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所说内容的反映速度等等能力都能有所提高。随着口算练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会熟练掌握口算技巧,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口算练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更多口述算式,使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必须注意力集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口算练习和其他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提高自己的条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语言和动作反应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练习;数学;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口算练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口算练习更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明确在课堂上进行口算练习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讲课过程中安排口算练习,保证各项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口算练习的形式及其意义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口算练习应该只限于问答的形式,也就是说让全班学生同时做一些数学练习题
教师不要把别的练习项目和它混淆,比如,学生要在教师的口述下回答问题,然后全面核对答案。这样的听写练习,教师要把题目复述多次,这样就会使题目简单很多。口算练习应该是要求学生给出口头计算的全部结果,使学生掌握口算练习的解题技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这种解题技巧,这只有在口算练习中才能获得,其他形式的数学活动是不能替代的。另外,之所以说口算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通过口算练习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在进行口算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并且将口算练习和其他数学活动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动作反应速度的提高等。
(二)巧妙运用数学口算练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口算练习当成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口算练习会阻碍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口算练了要能够配合本堂课的新知识之外,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温故而知新的口算习题。不管是哪一种练习题,教师在设计的时候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口算练习要和其他数学训练一样,遵循以下原则:运用旧知的巩固练习启发学生学习新知,熟练已经学过的技能。所以,口算练习的运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用来复习和巩固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题技巧,也可以为学习数学新知识做足准备工作,还可以训练学生比较复杂的技能技巧的单项性训练。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口算练习来复习刚刚学习过的新知识,又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这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效果最有效的练习方式。
二、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和安排口算练习
通过口算练习,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训练中的情况总结出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准备情况,并能够发现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时间段的口算练习
在课堂开始时进行口算练习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起到整顿课堂纪律的作用。在一节课的中间或者结尾进行口算训练可以缓解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和书写训练之后产生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一种放松和缓和。教师还可以运用口算练习做数学课堂学习的导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练习比起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独立的课堂练习要更有效、丰富。
(二)口算练习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思考,但是由于年龄的局限性,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还有些不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虽然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但是不能进行读、写、测等能力的综合运用,不能独立理解和完成应用题。这些数学问题会让学生感到困难,而口算练习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困难,使数学习题的练习内容更加集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口算练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
小学生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得到教师肯定的时候,他们会享受到极大的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口算练习的训练,学生是非常有兴趣的,因为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答题的正确性。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安排口算练习的时间,这个时间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如果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比较高,教师可以先进行口算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果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当中涉及的新知识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把口算练习安排在新课学习之后作为巩固新知识之用。
(四)教师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注意进行的速度,尽量使速度加快,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注意把控好练习的时间和速度。如果是在学习完新知识之后进行的口算练习,教师可以适当放慢速度,要求学生准确把握运算内容,提高口算练习的准确率。当学生对于教师出示的题目难以理解时,特别是一些不太常见的非典型的题目,教师可以把题目多读几遍,或者可以采用板书、画图等其他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提高效率。随着学生对于这些题目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比如,加快读题的速度,缩短限定的答题时间,使学生能够养成快速反应、正确作答的良好数学运算习惯。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运算能力。教师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有效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洪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训练[J].软件:教学,2013(10).
[2]姜兆海.农村小学新课程背景下的低年级口算教学[J].课外阅读旬刊,2012(17).
[3]张庆安.农村小学提升低段学生口算能力的几点做法[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2(8).
作者:刘乃峰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洋河镇油坊小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的关联性
摘要: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但是数学是一个很抽象的学科,我们的数学学习又是从小学开始,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教学改革以来,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如何教好小学数学是一个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严峻任务。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发表一点个人浅见。
关键词:创新;兴趣;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要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中感受到乐趣,并且可以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活学活用,培养实践能力,让数学真正应用于生活之中,为实践服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发掘素材,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引入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和日常喜好,学生平常喜欢玩的游戏,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如学生喜欢玩跳方格,我们就可以以跳方格为例引入新的知识,加法、减法、乘法等知识都可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细致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兴趣爱好等,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他们的心理,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
二、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课程内容
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兴趣喜好之后,教师可精心选择一些与课本内容相适应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兴趣的案例,将这些案例与教学大纲相结合,作为课堂讲授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将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课堂效率大大提升,这样不用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达到学生不停练习的目的,学生以后每在生活中遇到教师在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同样的或者相似的场景时就会下意识地想到与之相联系的数学知识,而且在当所学知识不够用的情况下,会主动去请教教师或者家长,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这样的方式教学,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真正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成长。
三、利用现实场景,深入演绎数学知识
我们在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所讲授内容的现实感,不能仅是纸上谈兵,毕竟仅凭语言的描绘很难达到实际现场的真实感,我在教学中会带学生去超市或者商店,在那里真实演绎数学的现实作用,让学生去模拟购买一件商品,比如给他10元去买一瓶价值3元可乐,让他计算售货员应该给他找零多少,达到学习减法的目的;给他50元钱,让他买一瓶可乐、一袋面包、一支铅笔等,让他来学习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样的教学法,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而且学习过的知识记忆深刻,可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四、课堂上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的天赋得到发挥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常进行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必须要向着课本内容所设计的方式思考,这大大伤害了学生的心灵,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了上学的心理障碍。我们在课堂之中应该允许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因为人类每次巨大的改变都是在这些天马行空的思维下慢慢发酵的。最初人类想在天空翱翔想法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但就是再这样的天马行空的思想下,人类发明了可以带人飞翔的风筝,又发明了滑翔机,到了现在普通人都可以乘坐飞机。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去想象,而不是束缚和压制。
五、教师应与时俱进,创设具有现代性的模拟情境
社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在我国东西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大、沿海和内陆差距大、城市和农村差距大的背景下,作为西部地区偏远农村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了解到国家新的科技、技术、经济等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应将最新的社会、科技等知识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让学生的知识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这次的国庆阅兵,我们就可以设计到课程内容中,一个方队中有旗手1名,领队2名,队员5排,每排16人,问共计多少人?诸如此类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事情,要尽可能多地安排进课程之中。数学来源自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学会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入到课堂之中,教会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房间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节日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林婉红.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
[2]汪轶.关于数学实践活动的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22).
[3]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
[4]许万明.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数学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一)[J].云南教育,2005(Z1).
[5]吴小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
作者:张才年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太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