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数学活动中真切体会数学,从而固化对数学的情感,接纳数学,达成新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关键词:积极参与,真切体会,固化接纳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分为四大块: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课堂中值得探索的问题。实际上,情感、态度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培养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情感态度的培养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数学
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数学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数学。新课程强调从小养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有好习惯,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可以,说积极参与必不可少。1、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进入课堂,把微笑挂在脸上,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我通常在开课前先对学生微笑,然后对着一年级的小朋友那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说“今天高兴吗,有兴趣学好数学吗”“准备好了吗?想学习数学知识吗?”等等,诸如此类,有暗示性和骟动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2、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必须创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探究的中心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来。如我在教学认识时间第一课时,采用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配合课件把时针隐化为乌龟,把分针隐化为兔子,乌龟兔子围绕隐化为湖面的钟面赛跑,让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充分感受分针时针的走动。这样的引入,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二、真切体会数学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不是空洞的数字、符号,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才会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1、体会数学的出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来自于我们的身边。从内心深处他就产生愿意接受身边的东西的倾向。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人教版的二册数学中就有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等等这些材料,可以好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从情感上接受它。2、体会数学的妙处。数学中的有些知识是学生感到奇妙的,它会牵动学生的情感向喜欢数学的方面发展。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用剪刀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让学生在一声声惊叹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数学还有一个妙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克服困难的自信。教师要抓住每一个细节,挖掘出学生在这方面的感受,并把它放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如我在数学中经常遇到有点难度的数学问题时,我通常会对学生说:“这道题有点甜。”这是引用了一句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学生开始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就对他们解释: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题(故意夸大它的难度),你要是能通过独立思考把它解决了,你心里是不是有点像吃了糖一样的舒服,你说这道题是不是有点“甜”,学生在我的诱导下,把本不是很强的感受放大了很多倍,多感受几次这样的“甜”,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3、体会数学的用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建立了,还得要在用数学中加以巩固和强化。因为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它的价值,才会得到巩固升华。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组织学生搞了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学习人民币的用处,我还布置做小当家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已去买生活中的小物品。如食盐、牙膏等便于计算的,让他们在付钱找补的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三、固化接纳数学
低年级学生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也是不长久的,易变的。针对这一事实,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长期地、经常地合适地、诱导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体验,以及对数学的价值取向。学生的情感才会固化为稳定的一种内心体验,从而根本上接纳数学、喜爱数学。我在数学中,当教学到合适的时机,学生对数学有所体会的时候,我会向全班发问:数学有没有趣呀,数学美不美呀,数学好不好呀,数学妙不妙呀,等等,诸如此类的带有暗示性质和骟动性质的问题,让学生集体回答,学生在有所体验的基础上都是肯定的回答。情绪在学生这个群体中是会传染的,集体回答的作用就在于“传染”那些在学习中还没有体验到的少数学生。这样,长期的诱导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固化了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形成一种稳定的对数学的积极价值取向,从内心深处接纳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是“无处不在”的,它的实现需要日积月累,也许一堂课,两堂课,甚至三个月、半年的教学都不能表现出明显的结果,然而,一旦形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作者:孙传杰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马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