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故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故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故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逐渐由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向开发学生创新思维逻辑的方向过渡。因此合理使用数字故事的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字故事;应用策略

一、数字故事的概况

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数字故事在美国被定义为: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继承和诠释古代艺术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数字故事被定义为通过添加图像、文本、音乐、声音等多媒体元素来创造一个视觉故事的过程。数字故事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并在本世纪初数字故事协会成立之初逐渐成熟。根据美国对数字故事及其发展的研究,我国直到2006年才有杂志提出数字故事的教学理念。2011年,数字故事这一独特教学方式才引起中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广泛关注,被应用于小学数学、初中思想品德、中学生情感等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中[1]。

二、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前引入数学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好的数学问题导入可以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学习印象,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更感兴趣。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问题的背景,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数学问题的具体内容,以防止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跳入情境。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故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故事场景,更能表现故事情节,关注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小学生混合计算”内容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然后用多媒体技术在电子白板上加以显示。例如到西方旅游,黑猫警长等等,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卡通。然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故事,特别是混合运算、加、减、乘和除法,就像孙悟空救师傅也需要克服困难一样。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不同的文字中设置不同的操作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讲故事导入法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寻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故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呈现出多种形式,其中故事介绍更为普遍。所谓讲故事教学法,就是在数字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故事元素,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简单计算”时,可以引用数学家高斯从小的故事。高斯10岁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做一道算术题:1+2+3+……+100=?很多孩子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算出答案,但是高斯在很短时间内就算出这道题的答案。此时,许多学生在思考高斯是如何计算的,这无疑间接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这个问题的计算过程非常简单,也就是说,即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实践也证明,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即使同一个故事讲出的方式不同,也不厌其烦。同样,在课堂上讲数字故事,不仅是新奇的,还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由此可见,数字故事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3.创设生活场景

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情境,即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学习。例如在学习“圆周”一课时,我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小明减肥”的数字故事视频。视频讲述了小明发现自己胖后减肥的决心,决定每天在操场上跑一圈。但是他的父亲发现小明是沿着核心圈跑的,所以他要求小明沿着外圈跑,但小明最终没有实现减肥。因为故事本身有一个转折点,所以很容易将学生介绍到教学情景中。在视频放完后,我向同学们讲解了周长的概念,使同学们在结合“小明减肥”数学故事的同时,学习了“圆周”的数学知识。

4.巧设疑问法

小学生对许多事物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讲解数字故事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习的数学问题感兴趣。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时,我设置这样的场景。妈妈把蛋糕分成六块,每人一块,即每人1/6。后来又加了两个人,蛋糕又分成两份。也就是说,每人1/8。然后问学生们,1/6和1/8,谁是大的,谁是小的?相信这种方法比简单的数字更容易掌握。我还设置一个场景,两根长5米的铁丝,第一根用去7/10,第二根用去了7/10米,这两根铁丝哪根用去的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得出答案:第一根铁丝用去的长。总之,数字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将数字故事融入其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加深学生对数学抽象内容的理解的目的。

参考文献:

潘黎黎.浅析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3):138-13

作者:施建国 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