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数学思维五个方面论述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新课改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得到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于学科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开展教学,教师就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更为细化、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常态的数学课堂彰显精彩的学科特质,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学生数学思维,使其养成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1]。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如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及游戏情境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动画及图片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刺激学生感官,使课堂活动更加有趣。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学生对于钟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停留在表面认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利用钟表,引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学具等教学材料进行课堂导入设计,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的闹钟显示为7点,床头柜电子闹钟显示的时间也是7点。这两种实物是生活中常见的闹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钟表上的秒针、分针和时针的意义。教师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钟表时间的读取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钟表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拨动钟表活动,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小明的一天”作为主线,让学生在特殊时间拨动钟表,使其显示的时间和特殊时间一致。教师借助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二、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积极实践所学知识,也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推陈出新。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对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控制,确保学生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可以完成任务,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具体课堂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层次、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主题,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同时,实践活动不应仅局限在课内,教师还应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应用到课堂之外。例如,在完成“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折纸、画圆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除动手类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又如,在完成“可能性”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彩票中奖和商场抽奖等问题;在完成“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的开支情况,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通过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可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找到人文素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契机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达到丰富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2]。第一,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时,可适当引入数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第二,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第三,教师可将各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重要性,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拓宽其知识面。例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引入与圆相关的历史知识,介绍我国“天圆地方”的传说,如此,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随后,在圆周率的讲解中,教师还可以重点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他将圆周率精确到了第七位,一直到16世纪才有其他数学家打破这一记录。如此开展教学工作,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枯燥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乐趣,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能获得与数学相关的历史知识,体会到数学学科历史的悠久,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数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四、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担当在核心素养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给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第一,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灌输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具备良好的责任感是当今社会的要求;第二,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小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与其他成员积极配合,保证任务完成效率;第三,为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竞赛,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成员能认真、高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优胜的小组将会获得“有责任小组”的称号。例如,在讲解“运算律”知识时,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小组长。课堂上教师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计算习题,只有所有成员均单独正确解答习题后,才算完成小组任务,而哪个小组完成任务时所用的时间最短,即为获胜组。笔者发现,各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均积极思考、认真作答,虽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学生不会解答,但在小组长不放弃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的号召下,其他成员给予该学生积极的帮助,最终在小组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缩短了整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时间,这样,在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合作精神的同时,还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借助这样的课堂任务设计,笔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给予各小组成员不同的计算任务,引导各成员在认真负责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责任心,给予其他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当今的社会,使其认识到不仅在学习中,在社会上自己也应做一个有责任的人,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更好地提升。
五、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所学,引导其从数学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深化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其数学分析能力的同时,促使其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第一,提高学生学以致用意识。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筛选讲解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与学生一起剖析、解答,使其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相关的经验技巧,教师尤其要鼓励学生动手作答,使其体会到解题的成就感。第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运用所学分析已知与未知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判断、合理的推理,以达到顺利解答的目的。例如,在“工作效率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引入相应的数学问题:“玩具厂的工人甲1天可以生产56个玩具,工人乙5天制作了290个玩具,那么工人甲和工人乙一天一共制作了多少玩具?”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想要计算出两名工人一天制作多少玩具,需要知道哪些内容?”学生经过思考回答:“需要得出甲、乙一天各制作多少玩具。”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甲一天制作多少玩具?乙一天制作多少玩具?”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内容,开展相应的思考和计算,求解出未知内容。之后,将两人一天的制作量相加,便可得出最后的计算答案。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列出计算公式,得出了正确计算结果:56+290÷5=114个,即两人一天共制作114个玩具。在学生完成问题求解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回顾和思考整个解题过程,归纳和总结出计算步骤,在巩固其所学的同时,加强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培养,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综上所述,若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呈现数学精彩课堂,教师就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数学课堂,凸显数学本质,保持学科张力,从而达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建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4):163.
[2]马生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85.
[3]何海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4):84-85.
作者:陈珍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中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