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认知、认同和内化于心的必要前提,失去了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和多种社会思潮交织碰撞的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路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把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作为“四个轮子”,即要以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亲和力、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强化教育内容的亲和力、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强化教育方式的亲和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伦理价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元社会思潮鱼目混杂,如新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蔓延,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他们既强调主观感受,又重视现实关怀,所以,如何引领社会思潮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升亲和力,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这为我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要以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亲和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及人格养成有着重要影响。一个良师应兼具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人格和扎实的学识素养,这是教师魅力的基本彰显。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人格和扎实的学识素养是成为人师、良师乃至大师的必需要素,是师德师风的度量标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师魅力的提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
(一)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构筑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格的榜样,是道德的楷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强调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师德是教师最基本的修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信道者,更是传道者,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之于人,如同精神之钙,缺失了理想信念,人就会精神缺钙,就难以“昂首挺胸,大步向前”。理想信念能鼓舞人、激励人,中国革命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终获胜利,重要原因就是革命者始终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者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己必须要先成为一个能够感染他人、具有情感魅力的人。”[1]教师越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心忧天下、志存高远、胸怀家国,就越具有亲和力,也就越能感染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
(二)强化教师的道德人格养成
高尚的道德人格是教师亲和力的本源,表里如一、真实坦诚、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的教师更具有亲和力。学界那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之所以受到尊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学识渊博,还因为他们人格高尚。譬如,浙江大学蒋克铸教授年届84岁仍坚持站着授课整整3个小时;吉林大学74岁的教授迟宝荣骨折忍痛为学生讲课;西安交通大学年逾花甲的周义仓教授虽脚部骨裂却继续拄拐上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94岁的潘鼎坤教授把课堂当做一生中最快乐、最享受的地方,并全程站着授课2个小时,这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用高尚的道德人格生动诠释了教师亲和力的内涵。“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学的基本经验”[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把道德人格养成和行为修养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日修课,在为人处世和教育教学中不断反省、不断修炼,努力提升自己作为教师所应具有的亲和力。
(三)提升教师的学识素养
扎实的学识素养是教师亲和力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向学生“传道”,使学生“信道”,自己就要“明道”,要成为专家,也要成为杂家,既要专,也要博。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首先是源自于对教师学识的敬佩,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理论钻研的干劲、持续学习的韧劲,要秉持与时俱进、与事俱新的态度,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创新学习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用好理论知识,要提高理论解释现实、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做掉书袋的“老学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种好专业内的“责任田”,还需引“多段渠”到“责任田”中来,丰富自己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知识,因为“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够使教师分析问题视角多元、见解独到”[3],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这样的教师才更具有亲和力。
二、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强化教育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人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信念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衡量标准不是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亲和力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教育教学内容应抓重点、破难点、强弱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丰富、头绪繁多,每一门课都是一个大的研究领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理解不透、认识不清的问题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中,学生常会疑惑为什么要把这门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而不是历史教育范畴。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中牢牢抓住《纲要》课的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是如何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如果教师抓不住这个重点,就会使《纲要》课变成近现代史课,就会与该课程设置的初衷相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特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重“人伦日用”的一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思修》课教师要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观念”的影响和养成上,切忌“学科化”倾向。《思修》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确保课堂教学内容有生活、用生活、指导生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该不该帮扶跌倒老人”“公交车上该不该为老人让座”“怎样看待老人变坏和坏人变老”“怎样对待职业乞讨者”,等等。
(二)教育教学内容应观照社会热点问题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较慢、影响较小,人们的思想受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小。但当今社会多种媒体飞速发展,一切正能量抑或是负能量的社会热点问题,都能借“一大二云三网”之势以最快速度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热点问题对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有着重要影响。譬如,大量“不让座被老人掌掴”的新闻使“该不该给老人让座”成为大学生心中的困惑;“搀扶孕妇回家却被孕妇丈夫强奸”的新闻使大学生对人的善性产生了怀疑。由此可见,社会热点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观照社会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所在,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方式。而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照和解读,课堂教学脱离现实生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了空洞的说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是空洞的大道理、高高在上的纯理论、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而要接地气”[4],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一旦失去了对现实的回应,也就失去了亲和力和影响力。只有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局部动荡与世界格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环境污染与治理、贪腐与反腐倡廉、朝鲜半岛局势、食品安全、公交车让座、扶跌倒老人等问题的解读出现在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有活力、有亲和力。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把握好时代脉搏,切实关注社会热点,在理论研习和社会热点关切上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读能力,积极形成具有引导性的科学意见和观点,以运用理论解读现实的能力,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三)教育教学内容应能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教育人是其根本目的。能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发挥答疑解惑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大学生正处于“易动期”,精神世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在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容易对自身及社会生活产生困惑,这些困惑如果疏导不得力、化解不及时,久而久之就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大学生化解心理困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让学生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是真正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的,他们才会信服”[5],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也就会油然而生。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理论功底和学识素养扎实,但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原因就在于其所教非学生所需,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又带着问题下课,心理困惑得不到化解,教师的教学也就难有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心理困惑为中心,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和学习需求。譬如,针对思潮否定中国革命、抹黑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错误观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纲要》课中厘清中国革命史,讲明人民领袖和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阐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化解了学生的心理困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散发出魅力、彰显出亲和力。
三、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强化教育方式的亲和力
教育教学方式是教师把教育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桥梁,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劣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传统教学方式是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不断重复着“我讲你听”的过程,而在多种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就成为必然选择。
(一)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实践是理论的活水源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故而思想政治教育应牢固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这一基本原则,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既要避免只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教科书主义”,又要避免过分强调实践教学而轻视理论学习的“实用主义”。在新形势下,理论教学要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注重教育话语的转变,在通过教育实践检验的条件下,用具有亲和力的话语替换具有行政命令色彩的话语,用令学生倍感亲切的话语替换令学生心理疏离的话语,以教学话语的亲和力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如“厉害了,我的国”“为祖国点赞”“我是祖国的脑残粉”“秀”“就服你”等话语,都可以适当地引入到课堂理论教学中来,话语的转变能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教师教学的亲和力。“形式的方面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因素”[6],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需注意教育教学方式。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便教师娓娓道来、口吐莲花,学生也仅能停留在“听得过瘾”的阶段。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应诉诸于实践教学,可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亲身感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还可采访革命老兵,听他们讲述革命的艰苦历程,让学生真切感受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既要讲述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也要贴近生活,组织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英雄、劳动模范等时代楷模,让学生感知崇高理想信念的力量。此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讲解,教师可把教学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研,以论文、调研报告、纪实文学等形式来展现调研成果。
(二)形成多种媒体的教学合力
当今社会,多种媒体的迅速发展消解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效能。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了青年大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7]。由于学生能十分便利地从新媒体上获取资讯,因而有部分学生反映,“既然思政课老师所讲的知识都能在网上找到,为什么还要到教室中去呢?”“网上学习图文并茂,课堂教学干巴枯燥,课堂为什么不可以搬到网上来?”学生的这些意见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新媒体的“活水”引到教学内容的“田野”中来,要综合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短片、电视电影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多媒体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应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外,高校还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所以,以新媒体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高校可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此来接收学生的意见、建议及利益诉求,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可与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互相关注,“教师只有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对教师有亲近感”[8],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生态下,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还可把高校的官微、教师的教学微博和微信开发成线上课堂,定期为学生推送正能量的社会新闻,而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负面新闻,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要借助新媒体之势,更大程度地发挥高校回应现实、回应热点、回应学生需求和期待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李建.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结构层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8):25-27.
[2]张安,方小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三重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8(1):83-87.
[3]涂刚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四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69-72.
[4]李静.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81-83.
[5]张正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139-141.
[6]白显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把握的几重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7(4):17-22.
[7]庞桂甲.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7(5):15-18.
[8]张根福,朱坚.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与水平的重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18-22.
作者:项梅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