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校园里的主体,网络已是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便捷且重要的渠道,它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和思想意识,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要构建高效的网络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代;大学生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其高效、开放、广泛等特点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它既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顺应时展潮流,正确认识网络大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情况,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和加强可行措施。
一、机遇
(一)网络丰富和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内容
互联网是一种多媒体网络资源,它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信息和资源融合于一体,使之成为容量大、速度高的数据传输系统。其所含有的信息量巨大、资源丰富,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且便捷的信息。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主要来源于教材、著作、报纸、文献、文件等传统媒介,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存在诸如资金不足、精力有限、时间滞后等局限性,会使教育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信息量的缺乏。而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交互性、高容量性等特点,它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和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就可以通过网络便捷获取信息,享受优质的资源,为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无须再从报纸、文件、书中费力地寻找、收集资料,而只需借助网络就可以在有关大量信息资源中精选出最新的有针对性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名家见解、典型事例,查询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经典著作和思想体系,甚至还有党和政府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及各种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国内外形势等[1]。网络汇集的信息成果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集中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同一内容的教育,教育者在其中处于权威者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同一模式即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如课堂讲授、研讨会、读报纸、学文件教育形式等,教师花费很多的精力时间去备课,学生则被动地接受[2]。这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在过去是比较有效的,因为传统的教育环境相对封闭,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来说处于绝对权威的位置。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样的手段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呆板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不易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工作,让网络为学生全面服务。同时,通过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更容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而网络具有平等、开放、交互等特征,恰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也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这个载体在网上开设讲座、论坛等,让学生敞开心扉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调动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知识和信息的自主性、参与性,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局面和良好的师生双向互动关系,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意识的更新
由于互联网在大学生中比较普及,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很明显。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会发生重大变化。网络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平等、开放、效率的思想观念。首先,网络的开放性超越了时空限制,将世界各地区连接在一起,世界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获取国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科技等各研究领域的新闻动态,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其次,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国家、民族、区域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不受地位、身份、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这一渠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在网络上开展平等的人际交往。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崇尚自由平等,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正好迎合了他们个性化、渴望平等交流对话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其树立平等的思想观念。再次,网络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媒介,传播速度快、更新频率高,接受者接收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节约时间的观念,紧跟并适应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有利于树立提高效率的思想观念。
(四)扩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空间
传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或是通过书信、电报等方式进行交流。这种传统的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滞后性。此外,有时候人们并不愿意通过面对面的交谈直接表达自己的真正意愿,互动缺乏真实有效性。然而,人们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交往更为频繁,因为网络上的交往不拘泥于身份、地位等的不同,也不会因为种族、宗教信仰、区域等差异而影响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的交流。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交流的对象,而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展交往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交往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3]。
二、挑战
(一)传统思想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
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这个载体进行交流交往不同于现实中人们面对面的交流,因为网络还没有形成一种基本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语言与行为,而大学生也会受到网络上丰富繁杂的信息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人们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人们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语与行为,形成良好和睦的交流氛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虽然能让人们了解掌握一些社会上的伦理道德知识,但因没有直接的人际交触,很难达到与现实生活交流的程度,如:网络具有虚拟性,网络主体通常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交流交往,缺乏面对面的监督,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网络的发展运用使真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改变了大学生的认识方式,而这会让大学生丧失理智;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掺杂着伪科学、伪谬论,认知较差的学生易被错误信息所影响,产生情绪波动,动摇思想观念,进而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网络道德规范不像传统道德规范那样可以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而只能靠人们的内心信念来支撑,所以传统思想道德规范对其约束力不断减弱。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如今世界各国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科技的,也包括文化的竞争。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应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由经济政治的敌对转为文化的渗透,它们凭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优势宣扬其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及意识形态侵袭,进而实现网络空间中的文化霸权[4]。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动摇了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既能接受新鲜事物,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抵制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言论,使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极力推崇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真正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三)网络时代造成大学生的行为异化
网络的开放性在提供丰富的资源、及时更新信息的同时,还会传播不良信息,导致大学生价值迷失,网络的虚拟性影响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导致在现实交往中容易缺乏对他人和自身的真诚度,进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5]。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社会舆论难以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控制,人们的网上行为主要靠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行自我约束。在缺少法律的网络环境中,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容易淡化,进而产生一些违反道德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大学生的行为异化表现包括:一是思想意识的自由化。网络的全球化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加深了国内外反华势力的渗透,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迷惘。二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庸俗化。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使得经验不足、阅历有限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约束。
(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快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能力和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使用网络技术水平比较高,往往能通过网络自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而高校教育工作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甚至存在着技术意识淡薄、网络使用水平不高、缺乏信息处理能力、不讲究工作方法等问题[6]。网络的开放性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与权威地位,因为网络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增加了大学生通过网络独立地与他人进行平等交流的机会。因此,如何使教育者占据网络阵地,充分发挥其在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应对策略
(一)构建高效的网络监督和管理机制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管理。高校的网络发展速度极快,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很重要。只有加强网络监控,法律和道德规范才能落到实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要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用制度加以规范和制约,让网络管理有章可循;加强对校园信息网络的管理,要求学生以实名登记的方式进行上网,以规范学生在网上的言语与行为,对从事非法活动的学生坚决予以批评、制止和惩罚。构建起高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并通过加强网络舆论来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道德观念。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
快速发展的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较高的网络道德意识,能够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但事实上一些高校教育者还未适应网络时代给他们提出的新要求,而这会影响高校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加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并具有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养,使其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并通过网络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网络阵地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在校园里,可以建设一些具有校园特色的主题网站,并通过专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流信息,宣传校园内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展示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等,增强主题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主动性和针对性。面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诱惑、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应因地制宜地建立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利用网站这个平台,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占据思想文化的主阵地,让先进文化主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
目前,法律及道德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管制,因此网络的开放性需要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这就需要网络行为主体通过自己的道德自觉控制力来约束。因为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把网络变成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教会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调节、反省和批评,培养道德意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而大学生也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意识,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进行健康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溺网络,创造一种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总之,网络时代的来临,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不可避免的严峻挑战,要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虞鲲.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
[2]王晓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3]李文政.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应对措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4]肖光荣,喻娇.3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
[5]芮先红.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思政探索,2016(4):242-243.
[6]余杰.黄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作者:祁淇 单位:宁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