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具有独特意义。目前,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缘由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缘由进行总结性思考,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推向深入的前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体系;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的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既是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也是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不同领域结合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原因;(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原因。前一表述侧重二者结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好处;后一表述更强调二者的结合给传统文化带来何种不可替代的好处。因此,有必要对两个结合主体表述的先后顺序进行区分。笔者认为,只有对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作出回答,才是对二者结合必要性研究的完整探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回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主要应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入手。当前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角度:其一,有助于解决新时期的社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具体说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段莲在《论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一文中提出,新时期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缺乏审美情调、缺乏利他意识、意志力薄弱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相应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精神气质、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力[1]。陈婷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一文中指出,当今时代,互联网高度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人们的思想也受到西方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腐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具有重要的意义[2]。其二,有助于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学者坚持问题导向,指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自信[3]。有学者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守、僵化以及过于理想化的授课模式,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等问题,指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有助于增强思政工作的粘着力和渗透力[4]。还有学者认为,建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教育,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它要在中国这一富有传统文化的国度里扎根生长,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才有可能[5]。该观点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三,有助于丰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者们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角度回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问题。如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6]1。李亭在《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从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内容、方法、体系构建的意义,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资源,如爱国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道德实践的修身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我国古代近代思想家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如示范教育法、因材施教法、情感教育等方法,并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熊建生在《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时间之中,我国古代也实际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必须吸收中国传统道德的合理内核[7]。王威威也认为,虽然古代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但也有对人们的思想形成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的探讨,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措施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问题,因而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8]。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回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应侧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结合区别于其与其他学科结合的独特性入手,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结合的不可替代性。对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作出回答,更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重要性。然而学者们对于这方面的探讨显然不足,并且常常混淆“高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概念。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只有孙龙国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明确指出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承的文化与通过高校其他学科传承的文化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一方面表现在所传递文化的类别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传递道德文化和政治文化,其他学科主要传递各种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另一方面表现在所传承的文化形态上,思政学科除了传承其他学科传递的知识形态文化,还能传递规范形态的文化、非理性形态的文化、潜意识形态的文化等。因此,它承担着比高校其他学科更为重大的任务[9]。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对象缺乏严格界定,将导致研究范围模糊,使该领域研究难以推进。甚至有些作者提出的融合路径缺乏可实施性,提出的解决办法大同小异。笔者认为,学者们可加强对二者结合必要性的第二个方面进行研究,即更加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分析。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稳定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但对结合的可能性进行深入思考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容上的结合点使二者的结合成为可能
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和封建社会产生的文化结合,在于其内容上有共通之处。封建时期产生的文化不都是封建文化,有其超越时代限制的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烟,选择哪些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则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对传统文化与外域文化批判地借鉴吸收,有选择地加以传播[10]。金国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一文中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找到契合点,重点融入”的原则。在该篇文章中,他旗帜鲜明地指出道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结合点[3]。有学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天人合一的共生思想[10]。有学者认为要用“修齐治平”思想,自强不息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要以传统和合文化与忠恕之道,培育学生和谐、仁爱的社会情怀;要以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资源以及正己修身的道德修养方法,促进大学生完善人格的修养[13]。无论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还是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为结合点的。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有几种划分方法,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划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要素,也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为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的教育。笔者认为,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下,应该以以上划分为前提,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选取和归类,找出结合点,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同时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过分融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使结合成为可能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能脱离对人的思想行为变化规律及思想现状的认识。学者们通过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和他们对待文化的态度的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和渴望。沈壮海、董祥宾在《当前大学生文化观念调查分析》一文中,通过对我国3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认为当前中国大学生高度认可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4]。值得强调的是,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林类院校学生对中华文化发展历史的了解度相对较低,但其学习传统文化课程的意愿很高。程卫民、熊建生在《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状况分析———基于国内十余所高校7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一文中,认为当代大学生基本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是积极的。但对于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看法比较消极[15]。孙正林在《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自觉》中指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危机与传统文化学习热情并存,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文化学习愿望的顺应和文化学习兴趣的激发[14]。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顺应了学生的学习意愿,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三、研究建议
第一,挖掘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要防止肢解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指的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利用哪些传统文化资源的问题。二者的结合首先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因此我们直观地认为,挖掘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章作者大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选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的诸多优势不容否定,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有限,可能出现自觉或不自觉地肢解传统文化的问题。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这一大问题下,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注意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性平衡。郭聪慧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一文中指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更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整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关系,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由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15],但没有对三者保持怎样的比例才是最优结构进行说明。学者们若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上进一步思考,将有助于明晰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部分内容的量的问题,以回应思想政教育中大量融入传统文化是否丧失思政特性的质疑。第三,目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而期刊文章和专著较少涉及。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大多是按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原因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借鉴———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这样的结构进行的,标题下的具体内容往往千篇一律,少有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一个大问题,本文只是初步梳理了学者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准备性工作,希望能够拓宽今后学者的研究思路,并期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达到新的高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莲.论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陈婷.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太原:中北大学,2016.
[3]金国峰,宋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5(8).
[4]张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7).
作者:李明珠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