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职业性格理论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职业性格理论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职业性格理论实践

摘要:职业性格理论实践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抓手和举措。职业性格理论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对象具有一致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创新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有利于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在职业性格理论实践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是要客观认识辩证把握职业性格理论;二是要基于专业化测评引导学生塑造理想职业性格;三是要多维度整合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性格理论;实践

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个人对现实社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相对稳定的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也是最能够表征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特征,对个人的其他个性心理特征起支配作用,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具有一定可塑性。[1](P2)职业性格理论建立在性格分析与测评的基础上,以促成性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有效匹配为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其实践要求在于综合测评性格、了解性格与职业的关联,在充分考虑职业与性格匹配度以及职业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与性格类型相匹配的职业,并结合目标职业塑造积极主动、担当负责、开拓创新的理想职业性格品质。当前,诸如MBTI性格理论、霍兰德职业类型理论、九型人格理论、五因素人格理论等职业性格理论,都广泛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领域,在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适应能力、开发自我潜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就业心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职业性格理论实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其自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社会价值,二是个人价值。职业性格理论实践紧贴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立足于发掘学生自主规划与自我管理的意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价值需求的尊重和个人价值。将职业性格理论实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职业性格理论实践强调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主张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沟通决策的民主性,在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就业和助力学生塑造理想职业性格品质上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和盲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无疑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回应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帮助学生解决最为关心的就业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并实践职业性格理论,进而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不失为新时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抓手和举措,也是践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一时代新要求的合理选择。

一、职业性格理论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举措的可行性

1.职业性格理论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实践目标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职业性格理论运用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实践,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自己,尤其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引导学生根据目标行业和职业发展趋势,兼顾社会和个人利益诉求,自主地选择发展方向,确定成才目标,绘制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图,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职业发展策略,进而顺利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开启职业生涯全新旅程。正是在这种自我认知、自我规划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处事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这种自我教育的潜力越是得到发掘,学生就越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自觉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目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2]2.职业性格理论实践兼顾个体对理想职业性格的内在追求以及社会对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创新提供了空间和可能。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才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并取得成功,这是每个学生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P82)但马克思又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P85)学生参与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不断塑造自我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职业性格理论认为,职业性格具有社会性特征,是某种职业从业人员态度和行为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该职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个人的理想职业性格是个体的职业意识与社会的职业需求在性格上的和谐统一,必须符合社会公认标准,个体职业性格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或社会的承认才具有现实意义。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大学生应当把个人的志趣、理想与对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社会或理想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根据目标职业的要求,规范并鞭策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塑造、完善自己的性格,使之与目标职业更加匹配。因此,围绕学生对理想职业性格的内在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如何实现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目标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匹配、如何构建有利于学生理想职业性格塑造的体制机制、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培育学生形成理想职业性格等方面开展系统而深入的工作,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5]3.职业性格理论实践是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更具体讲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即思想引领、价值认同和解疑释惑的工作。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剧烈转型的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再仅仅服从社会的思想意志,思想自决诉求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思想统决诉求与思想自决诉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6]如何将学生个性化的思想诉求与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统一起来,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是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核心任务。2017年5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要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职业性格理论实践,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深入认知自身的性格类型的基础上,积极顺应时代精神的召唤,规划好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养成自尊自信、乐观豁达、敢于拼搏和进取创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职业性格。职业性格理论实践自始至终注重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虚功实做”,从成功方法的角度讲道理、从需求的角度传道理,将思想问题现实化、有形化,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可接受性,为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客观上促成思想政教育基本矛盾的有效化解。

二、职业性格理论实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探索

职业性格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于培育学生悦纳自己、主动求知以及包容合作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诉求与时代呼唤相结合,做一名敢于担当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在开展职业性格理论实践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认识辩证把握职业性格理论。职业性格理论发轫于人职匹配理论,突出强调了个体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随着现代心理测验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职业性格理论更是凭借其实施方法直观可量化的优势广泛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职业性格理论对个人主体价值的尊崇无可厚非,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性格理论过于强调实用主义技能传授、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且受限于个人本位导向、忽略了对学生的社会价值层面的引导。职业性格理论较少关注职业世界、社会心理以及家庭状况等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其实践过程在结合社会环境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宏观价值层面的引导少且弱,对学生产生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择业观念存在引导不力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认知和实践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职业性格理论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条隐性的主线贯穿其中,将职业性格理论实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牢固树立二者融合推进的理念,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以隐性教育促进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通,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职业理想与中国梦共同理想的关系,合理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7]2.基于专业化测评引导学生塑造理想职业性格。具备理想职业性格的学生善于主动收集职业信息、制定学习计划、获得职业支持,积极开展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积极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是塑造理想职业性格的前提,指导学生适时做好专业化的性格测评对理想职业性格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专业化的测评和咨询辅导,学生就可以对自身性格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客观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己,主动地探索和挖掘自身性格的闪光点和主要特征,强化积极心理品质,克服自身性格不足,发挥性格优势提高自己和体谅他人,进而升华自我价值并确定合理的理想抱负和职业期望。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诸如MBTI性格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九型人格测试等,大都是对性格的某一方面的特质进行评估,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还需要运用数种测验方法来系统地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综合考量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对学生塑造理想职业性格的影响。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基于专业化的测评合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职业性格,另一方面要开展有效的生涯规划指导,增进学生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提升生涯适应力。3.多维度整合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性格理论实践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有组织地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性格类型并选择职业,进行职业准备,使其能够做出和自己性格类型相匹配的职业选择过程。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是职业性格理论实践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始终起着引导和支配的作用,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高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综合化的职业咨询辅导教师团队。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实际,可采取内培与外引、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建设思路,充分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规范的职业咨询辅导平台。一方面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和专业教师的力量,要求他们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结合时代价值追求和行业发展需要,自觉地将职业性格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理想职业性格;另一方面要真正发挥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的优势,有计划地支持辅导员参与职业生涯辅导领域的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辅导员开展职业咨询辅导的水平和专业能力,造就一批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的专家化人才,让他们成为职业咨询辅导实践的主力军,更好地将职业性格理论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此外,要善于整合利用校外导师资源组建兼职职业导师团队,邀请业界专家、专业机构人员、优秀校友等通过专题讲座、职场沙龙、实习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适合目标职业的职业性格。

参考文献:

[1]邹宏明.性格心理学[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5.

[2]屈善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顾波,韩宜.关于马克思职业人格理论的探讨[J].理论界,2014,(1).

[6]王莹,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老问题”的新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8,(1).

[7]罗兴娅.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

作者:钱文彬 宗茗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