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网络与数字时代推进了智慧化生存模式,新媒体成了国家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驱动力,不仅引导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也深刻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模式。结合历史与逻辑的视角,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力求建立动态、科学的立体式传播体系,以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体系,完善“特殊境遇”的传播过程体系,优化“效果呈现”的模式创新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交流的便捷性,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最新颖最流行的传播载体,并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新势力、新变革、新动力。
一、新媒体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实证分析
为找准新时代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现实境况、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把握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课题组于2018年3月至7月经过追踪调研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所高校,8438名受访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问卷抽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判,以期发挥新媒体技术教育的优势,以真实性增强说服力,以交互性增强亲和力,以知识性增强吸引力,以思想性增强引领力。
1.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与使用情况。
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更多运用VR技术、AI技术、BigData技术等计算机通信技术,概括来看,狭义的新媒体是从时间维度来理解,广义的新媒体是从技术、功能、创意、内容生产等方面来理解和认知。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或原理掌握水平较弱,但随着新媒体实践的深入,其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等,经过认知了解和头脑的加工处理,就会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自己的行为。调查结果还显示出说明新媒体不仅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支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率和网民数量的持续攀升,新媒体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驱动力,不仅引导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行为理念,也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式。
2.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影响分析。
基于新媒体技术下“思想”的“价值”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行为”的探究,有助于科学把握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查中,关于“您的思想道德素养价值观”问题,31.74%的大学生认为已经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3.98%的大学生认为正在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87%的大学生认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稳定,对此问题持模糊状态说不清、不知道的大学生仅占4.41%。关于“新媒体对培养和提高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最大”的问题中,31.93%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交能力,27.71%的大学生认为是学习能力,19.16%的大学生认为是创新能力,11.08%的学生认为是实践能力,10.12%的大学生认为是组织协调能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这是对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养价值观提出的殷切希望和明确指示。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价值,“政治优势”的传统和“中心环节”的地位,就要找准定位,突出地位,确保到位,提升品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重要载体,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已成为大学生的习惯,新媒体对大学生具有解放思想、培养独立性、拓展视野、丰富交往、增强学习等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新媒体给您带来的积极影响”问题中,79.51%的大学生认为能及时了解生活娱乐资讯,71.21%的大学生认为有助于学习,增长知识,58.72%的大学生认为能提供人际交往圈子,52.77%的大学生认为有助于个性思想的解放。同时在关于“新媒体给您带来的消极影响”问题中,67.54%的大学生认为是沉迷网络,影响学习,54.49%的大学生认为减少现实生活,造成人际交往障碍,53.61%的大学生选择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47.29%的大学生认为使得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也有42.77%的大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因此,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把真的启迪、善的诱导、美的熏陶、爱的滋润、行的示范有机融为一体,启发其自觉性、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在关于“您认为现代信息社会,尤其在新媒体、‘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创造的社会舆论氛围对你影响大吗?”的回答中,24.71%的大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8.23%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大,选择影响一般的大学生占30.66%,选择影响较小或没影响的仅占6.41%。所以,我们不但要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而且要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精神力量”的思想,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互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形式,还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新媒体传播内容对大学生舆论引导的分析。
新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以新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社会影响力,真正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高校大学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您在新媒体上经常谈论的话题”中,70.94%的大学生认为是兴趣爱好,54.61%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问题,53.42%的大学生选择校园生活,44.26%的大学生选择情感体验,选择教育学习和人生意义的分别占比44.19%和33.31%,其他的占18.29%。调查中,关于“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数字媒体上出现有争议的事情时,您一般比较倾向于认同谁的观点”,37.09%的大学生选择官方媒体的权威观点,11.28%的大学生支持有根有据的个人言论,23.95%的大学生对此是半信半疑、视情况而定,也有27.67%的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在“对于微信、微博、QQ空间、论坛等互联网媒体上关于党和政府的负面信息,您通常的做法是”的调查中,57.96%的大学生选择会看、但不信不传,15.81%的大学生选择坚决不看、不信、不传,14.09%的大学生选择会看、但坚决反对并给予批评,10.2%的大学生选择偶尔也会分享(转载)相关文章,经常浏览和分享(转载)此类文章的大学生仅有1.93%,偶尔也会分享(转载)相关文章的大学生占10.2%。由此可见,新媒体、网络文化阵地和其他思想阵地一样,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各种低俗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占领。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高校大学生传播理论、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积极引导新媒体舆论,开展网络文明、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以道德教育、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教育为主题,加强网络道德,网络法治教育,努力使大学生做高尚网络道德的实践者、健康网络内容的创造者、文明网络风尚的传播者、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者和新兴网络文化的建设者。
二、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体系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思想教育传播活动,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特定目的信息传递或获取过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建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牢固掌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体系建设。传播载体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内容的实施,活动的开展,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新媒体发展以其清晰稳定的信息传输,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辐射范围;丰富快捷的信息传播,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信息容量;新颖多样的载体形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质量。同时,新媒体传播中既有科学的、进步的、有益的信息,也有伪科学的、不健康的、有害的信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容易引发网络犯罪、信息污染、媒体病毒、色情沉溺等网络社会问题。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结合,坚持以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为核心;以铸魂育德教育活动为主导,加强课堂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间的信息沟通、资源整合,形成强大的“载体合力”模式,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的有机整体,以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发展的新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中构建和谐互动的新时代师生关系。2.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境遇”的传播过程体系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微信、微博、抖音、手机电视、触摸平板电脑等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在我国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摘、社会化书签等内容聚合方式(RSS)的兴起,不但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颠覆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方式。数字电视媒体引领高校“视听新时代”,交互式网络电视通过宽带互联网,以电脑或电视机为显示终端,向大学生提供数字电视、视频电话、远程教育及电子淘宝等多种交互式服务。5G时代的来临更使手机作为继电视、电脑之后的“第三屏”,具有方便快捷、普及率高、随身性强、互动功能突出、个性化特征明显等独特优势。在当前全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大众社会化背景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随着新时展的变化而转换,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结合青年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方向因材施教,通过“点对点”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全体青年大学生的有效传播覆盖。3.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呈现”的模式创新体系建设。在现代化的整体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方面相互依存,辩证关联,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有机整体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必然因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和侧重,其传播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需要优化和协调高校政治教育的传播模式。根据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在《传播的社会职能和结构》中提出的“5W”理论,以新媒体机构作为传播者,研究传播什么、谁来传播、传播给谁、以及传播效果的系统分析中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呈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德工程中,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保障的理论平台,以理想信念为基础的信仰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传承平台,以道德法制为规范的法治平台。以此实现新旧媒体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规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科学性、价值性和艺术性,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1).
作者:刘强 刘红芹 单位:1.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