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是由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介体按照一定排列组合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体,其构成要素的质量、互动关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整体功效。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的优化应突出顶层设计,强化整体布局,做到实践之谋;遵循规律,增强构成要素互动,做到实践之道;构建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做到实践之术,唯有实践之谋、实践之道与实践之术相互匹配、相互促进,方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语境下,实践育人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和压力。人们逐渐意识到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内涵及构成要素,厘清和增强价值结构中构成要素间的互动关系,提升价值主体认知和实践能力,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提高实践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的产生是人对象化实践的结果,人在对象化实践中不仅与活动对象、活动本身形成实践关系,而且与人自身形成实践关系,实践成为人主体性价值和主体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归宿。可见,价值实质上是人对自身实践活动的反思、批判和超越的结果。一般说来,所谓结构是指各组成部分按照一定排列方式的搭配和组合。结构表征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内部联系,显现为构成要素间的有机排列组合。价值结构则是指价值体系构成要素间的排列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由此类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是指由价值客体、价值主体、价值介体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规律和排列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复合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的构成要素

1.价值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价值主体是实践育人的教育对象,也就是施加教育影响的受众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思想观念、心智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族群在价值需求方面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特点,有正向的价值需要,也有负向的价值需要;有低层级的价值需要,也有高层级的价值需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价值旨在帮助大学生构建价值知识体系,探寻价值需要对人精神追求的意义,使大学生能秉持正向的价值观念,理性对待各种利益诱惑,自觉从低层次价值需要向高层次价值需要提升,积极追求真善美,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2.价值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中的价值客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施教者,包括家庭、高校、政府、社会、企业五方面。价值客体能否或者多大程度上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取决于价值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重要性的认知、对国家未来发展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及彼此的相互尊重。价值客体间的有效耦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发挥整体功能的关键。3.价值介体。价值介体在促进价值主客体间发生价值关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实践是一种重要的价值介体,也是满足价值主客体价值需要的重要承载。价值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程度不仅取决于价值主客体状态,还取决于价值主客体之间的价值介体状态。因此,人们在考虑实践育人成效时,不仅要考虑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施加的教育影响以及价值主体能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因素,还应考虑影响价值介体状态的其他因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的构成要素关系

1.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一方面价值客体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把握价值结构的运行方向,保障其在预设的轨道上行进,通过显性和隐性的实践方式主导价值主体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价值主体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能动地对价值客体赋予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再造、内化,形成彰显价值主体独特性和主体性的价值符号。价值主客体间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合理性的不断完善。倘若价值客体的主导作用持续弱化,那么发生价值主体偏离发展方向的可能性就大;倘若价值主体的主体性功能无法激活,势必影响价值客体的积极性,容易导致价值主客体之间关系的隔阂和疏离。2.价值客体内部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客体是由高校、政府、家庭、企业、社会组成的五方协同育人体系,五方协同育人体系的有效运行决定了价值客体作用的发挥。高校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主体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中发挥着其他实施者无法替代的作用;政府可为统筹各方实践育人资源提供政策、资金保障;企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提供信息反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家庭是大学生人格成长和品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实践育人工作成效起到促推作用;社会是政府、高校、企业、家庭的衔接枢纽,协调育人体系可能存在的冲突,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格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之优化路径

(一)实践之谋:突出顶层设计,强化整体布局

实践之谋是从整体上谋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需要制定什么样的价值目标,以及如何实现价值目标预期的全局性思考。从本质上讲,实践之谋即采用全局视野、整体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构建进行整体设计,既要激发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介体自身内在活力,调动构成要素的积极因素,提升构成要素质量,又要对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价值关系进行有效配置,夯实构成要素间的价值共识,减少价值冲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的整体性优化。在具体实施中应把握以下原则。1.凝聚共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的顶层设计应以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立足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全局,以大学生品德修养、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等核心理念为逻辑基础,充分征求和尊重家庭、政府、社会、企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价值需求,明确实践育人共同体各实施者的权责边界,完善和规范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组织和实施框架,寻找价值客体五方协同育人的最大公约数,凝聚价值客体的价值共识,树立五方协调育人的共同体意识。合力运用家庭的支撑优势、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优势、企业的技术优势、社会的场地、人员优势、高校的科研优势,营造共商共建共享实践育人共同体氛围。2.有效对接,坚持配套举措落地原则。顶层设计在组织领导、监督管理、运行保障等方面要综合设计,构建和完善价值主客体以及价值客体内部的交流机制、动力机制、反馈机制、评价机制,优化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生态体系,“从战略层面将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贯穿到政府治理、高校改革、企业发展、社会服务等过程之中,又要从操作层面对具体共建的活动、项目、基地等进行统筹规划,并制定和出台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1]。加速价值主体与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家庭的信息交流、互动,开展以相关课程、实践团队、具体项目、技术服务等形式为联结的双向对接,将顶层设计的优势转化为构成要素间的无缝对接与契合,转化为价值主客体对价值目标的认同,转化为价值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履,使顶层设计在具体措施中落小、落细、落实,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新格局。

(二)实践之道:增强互动关系,实现有效匹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上说是一种追逐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信念教育,是价值客体满足价值主体精神需要的教育活动,这种精神需要可解读为“大学生对事实认同的求真需要、对价值认同的意义需要、对情感体验的信服认同需要和在以上认同中毅力与韧力的建构需要。”[2]精神需要的建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驱动力使然,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基于社会责任和教育公益性的历史责任使然。1.增强价值主客体的互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价值结构各构成要素间的合理排列组合是构建有效价值互动关系的基础,价值主客体价值关系越密切,互动交流越频繁,价值结构就越趋合理,其整体效应的发挥也就越稳定。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具有开放性、整体性、自我生长性等生态特性,在这个价值结构中,价值客体以价值主体专业发展需求为着力点,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出发,基于已有的实践资源对价值主体施加教育影响,引导价值主体从低、中层次的价值需要向高层次的价值需要迈进。价值主体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甄选符合自身价值发展的信息进行加工、内化,在价值介体的作用下,实现自我行为外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2.增强价值客体内部的互动。价值客体间的良性互动是实践育人共同体价值结构保持适度张力,维持其动态平衡的关键。在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组织构架下,坚持以生为本,围绕提升价值主体的实践能力开展系列研讨、项目对接、实践品牌塑造等系列活动,在目标任务、沟通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密切联结,减少价值结构内耗,形成实践育人共同体合力,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探究、反思、顿悟、确证等心理体验,拓展实践活动的时空维度,进一步增强价值客体各实施者对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实践之术:构建实践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之术贵在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关注和回应学生思想关切,通过创新教学和学习方法,构建多元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价值实践能力。1.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和回应学生思想关切。问题是实践育人的切入点,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打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宝典”。“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是学生思想关切的集中反映,这种思想关切往往来自学生对特定事物的感知、认识、理解。”[3]价值客体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手段捕捉大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社交方面的动态信息,探寻大学生在价值实践中产生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及时关注和回应学生思想关切,从事件或事物的事实出发,全面分析事件产生的缘由、发展过程,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把准思想脉搏,筑牢学生价值认同的思想根基。以体验式学习为突破口,鼓励大学生参与、体验各价值客体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感悟不同情境下的真实生活,用真切的态度关照当下价值主体生活。2.整合实践资源,打造和应用多元实践平台。挖掘资源、整合并有效配置资源,打造德育实践平台、专业实习实训平台、网络实践平台是增强大学生价值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此,价值客体可结合自身的特点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重要平台。用社区、企业、农场等不同的实践场域强化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自我存在感,在未来可能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似曾相识的实践认知和实践经历,增强学生应对和处理未来可能场景的实践能力;借助社会、企业的真实职场情境,运用因疑而知、因过而知的体验式、探究式方法开展价值主客体双向互动与对话交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充分挖掘政府、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德育实践基地为抓手,构建具象化的视觉感知,培养大学生爱国、爱乡、爱家情怀。通过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构建校企专业实习实训平台,开展产教融合,让大学生了解企业运行流程,感受企业和行业文化,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构建网络实践平台,牢牢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发挥互联网优势,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参考文献:

[1]刘宏达,许亨洪.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9).

[2]俞世伟.高校思政理论通识课价值结构与育人功能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

[3]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3)

作者:邹艳辉 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