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华东地区8所高校师生为调研样本,探讨了构建网络文化产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从人才培养、产品
创作、传播载体、激励保障等方面对网络文化产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网络文化产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网络文化产品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
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是校园网络文化丰富内容的实际载体,有鲜明的校园文化特征,它反映校园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品位和行为特征,同时也兼具教育引导、知识传播、情感互动和
文化服务等功能[3],探讨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应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挑战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了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一项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的调查研究表明,近75%的大学生将闲暇时间用来上网,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
网时间超过2小时,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4]。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必然接触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但该年龄段的学生由于还不具备客观、理性的分
析判断能力,极易受到网络负能量和情绪的感染,从而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度和挑战。网络文化产品具有教育引导、知识传
承、情感互动、文化服务等功能,来源于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反映了校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具有开放、多元、互动、共享等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和认可。为此,通过优秀的
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来引导大学生、感染大学生是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新形态,是文化交流的新载体,是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也是学生发展的新平台,日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形式[5]。党
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明确提出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目标,也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高校校园网络
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方案》中要求试点高校要在组织机构、队伍建设、激励评价、工作协作等方面探索创新,研究形成有利于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内容创作、弘扬传播的新机制
、新途径、新办法。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优秀作品的供给不足、数量不多、水平不高,在引领学生思想、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
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已成为阻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构建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
(三)是大学文化育人职能的重要体现
大学是社会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理性文化与感性文化的策源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校园文化是文化在校园范围内的传播、变迁、使
用和创造,它以师生为作用主体,以与校园生活相关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生活本身以及行为规范、价值引导、活动形式等综合要素[6]。构建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推进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大学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体现。其一,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立足于校园生活,服务于师生成长和学习生活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具有正向的教育引领
功能,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二,网络新媒体时代,信息化网络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过程不仅是广大大学生学习新媒
体技术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自我挖掘校园文化精髓、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熏陶的过程。
二、当前网络文化产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紧紧抓住网络文化这一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工作重心延伸到网络空间,把教育要求融入到网络空间中,把文化
阵地构筑到网络空间,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7]。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网络文化产品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文化性体现不足,德育功能定位滞后
创作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也是为了在网络空间上,掌握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网络文化产品首先要体现文化性,创作的文化产品要有
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和文化品质,才能感动人心、引发共鸣、追思情怀;才能陶冶高尚情操、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才能有正向的激励和鼓舞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文化性体
现不足,德育功能定位滞后是当前通过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阻碍之一,高达66.5%学生认为他们所接触到的网络文化产品思想性不强,部分产品娱乐
化倾向严重;72.0%的学生表示,所接触过的高校官方网络文化产品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体系不完善,产品创作系统性不足
新媒体发展迅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创作优质的高校网络文化产品,需要构建完善的产品创作体系。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个人本领恐
慌,缺少相关领域的人才,缺乏完善的产品创作体系,很难产生优质的网络产品。调查中发现,有25.0%的受调查高校还未将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纳入议题中,产品创作不足;
50.0%的高校表示保障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创作力量单一;有60.0%的学生表示,几乎不关注高校的网络宣传平台;高达100%的调研高校表示,在网络宣传和网络文
化产品创作方面均有一定的激励措施,但没有一家高校将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与教师职称、工作量等挂钩;75.0%的调查高校表示,传统媒介传播产品和新媒体网络产品的协同整合
不足。
(三)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效应未显现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进入21世纪,品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品牌观念尤其强烈。要破解当前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化是一种有效途径。为此,高校网络文化产品需要树立品牌意识,以优质的品牌形象来吸引学生、凝聚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经
调研,有部分高校已经着手开始了文化产品开发,也在构建专属的品牌形象。但受调查群体中,87.0%的调查者认为需要构建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品牌,约72.0%的调查者不知道或
不了解所在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品牌。
三、构建网络文化产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事业,天地广阔且大有可为。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需要我们面对困难、正视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必须从人才队伍培养、优秀
产品创作、宣传阵地建设及激励保障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系统的长效机制
(一)构建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破解人才成长动力、环境问题
教育要发展,队伍是关键。队伍建设上要着力破解人才成长动力、环境的问题[8]。首先,要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懂教育规律并了解青年群体特征的专兼职人员充
实到队伍体系中,加强工作力量建设。思政教师、辅导员、团干部及学生骨干都是有效的工作力量。其次,要完善队伍培训机制。要通过系统的形势政策、理论研修、业务技能等
方面的培训工作,破解当前工作队伍理论不足、能力不够等问题,增强开展文化产品创作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最后,要完善工作队伍的激励评价机制,要将优秀的文化产品纳
入到科研成果统计中,将其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享有专业教师科研论文同等的待遇,解决队伍职称评定、待遇发展等问题,让工作人员安心从事文化产品创作育人
工作。
(二)完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机制,破解优秀产品创作不足问题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发挥育人功能主要依赖于文化产品创作———作品网络传播———大学生阅读———作用于大学生认知这一现实路径,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
品创作的质量。首先,高校要加强理论研究,明确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原则和要求。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载体,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应体现思想性、教育性
、文化性、情感性、创新性等原则。既要确保师生喜闻乐见,又要教育引导潜移默化;既要融入和反映师生学习生活,又要体现思想力度、滋养心灵;既要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
美,又要融入时尚、符合潮流。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设计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内容和形式。一方面,要通过队伍建设,培育网络名编名师。另一方面,要突出“内容为王
”,瞄准“热点”“焦点”,创作名篇名作。最后,要瞄准当代大学生品牌心理,推进网络文化产品品牌建设。一方面可以重点投入建设一部分网络文化作品工作室,打响品牌,
让工作室品牌去感召和影响大学生;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文化实际,打造部分文化品牌形象,让品牌形象去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
(三)完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的阵地平台机制,破解传播力度不足问题
阵地平台建设是打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各高校在网络文化产品传播过程中,首先,要按照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的要求,搭建校园门户网站、
主题性教育网站、BBS、网络互动社区、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系统、网络化的平台建设,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覆盖面;其次,要以实用为导向,完善各平台的服务功能,
将学生日常所需的诸如成绩查询、查课等服务纳入相关平台,增加学生平台的依赖性和黏滞度;再次,增强平台互动性,促进大学生与平台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增强
活跃度;最后,还可以广泛地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班级微博等项目建设,创建一批优秀辅导员博客等平台。
(四)建立网络文化产品保障机制,破解条件支撑不足问题
有效的条件支撑是网络文化产品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各高校需从组织体系、技术支撑、资源和制度等入手,为网络文化产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撑力
量。首先,各高校应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构建由校领导分管,宣传部牵头,学工、团委、科研、人事、信息化建设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部门实体化。其次,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信息化技术是关键,为此高校应在技术支撑上下功夫,安排专人从事技术培训和指导方面的工作;再次,要构建资源保障体系,要从财务
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提供专门场地、构建专业设备等服务于工作开展。最后,要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有关网络文化产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物及工作模式机
制等,都应该采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确保规范有效。
四、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
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高校兼具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重要使命,只有解决了当前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文化性不足、德育功能滞
后等现实困扰,努力构建人才、创造、传播、保障为一体的长效机制,开发出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才能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助力高等教育培
养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3]秦广龙,叶兵.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产品论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郑铮彬,陈少平.探析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长效机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2).
[4]叶鑫.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5,(18).
[5]骆郁廷.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作者:熊富强 徐刚 朱娅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