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语言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语言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语言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结合文献查阅结果,通过分析互联网语言的特点,深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常态”,阐述网络语言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掌握网络语言的“本质”,倡导“去伪求真”,灵活应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实效”,进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出更强的穿透力、针对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语言;互联网;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广泛性

互联网覆盖面积广泛,网络语言不会区分地区、人群,它是一种以网络互通互联性质为基础的特色化语言,相对而言,网络语言的应用人群也极为广泛,没有相应的限制范围。在互联网上,网络用户语言沟通、交流的背景为自由化的网络,沟通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无论交流双方的社会背景如何,交流双方身处什么地区,都能够随意应用网络语言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1]。

(二)快捷性

互联网在数据传输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互联网也是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介质,这就赋予了网络语言“快捷”这一基础特征。网络语言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进行传输的,沟通双方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双方距离有多远,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沟通以及交流,双方的交互效率极快,仅次于面对面交谈[2]。

(三)丰富性

互联网的广泛性、通用性、高效性,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沟通平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内容的不断拓展,用户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所能够应用的资源数量也越来越多。网络上出现的“热点事件”也成了网络语言的增生点,有关文学、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二、大学生网络语言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一)不规范性

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是相对传统语言沟通模式提出的一个观点。根据CNNIC2019年第43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海量的互联网用户,让网络语言的发展越发多元化,而这也导致语言沟通交流的规范性逐步缺失,网络上的许多新生词语、名词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大相径庭[3]。一方面,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更容易引发沟通方面的矛盾。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会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而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就有可能会侵犯个人的观念、思想,从而引发矛盾事件;另一方面,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传统语言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沟通受到了一定影响,如“喜大普奔”等不规范的词组,常导致人产生误解,影响正常的沟通交流[4]。

(二)不文明性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的交流平台,人们在互联网平台中的个人信息相对保密,现实身份难以查证,这就为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员或者行为不规范的人员戴上了“面具”,因这层“面具”,他们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肆意发言,言论内容不受道德观念束缚,不受法律法规所制约,这就导致网络语言呈现出了一定的不文明性质。

(三)垄断性

就当前互联网交流环境来说,网络语言仍旧呈现出较强的“垄断性”特征,网络上无论是语种的垄断还是表达方式的垄断,都直接影响了网络交流的公平性,对网络环境的规范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大学生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网络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和不同层次、不同地位、不同地区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通过频繁的沟通交流,大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有效开拓,而大学思想教育模式也能够从单方面的灌输转变为“双向沟通”。在多元文化网络环境下,人们的创造力被充分的体现了出来,网络中的创新元素,在吸引大学生的同时,激发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5]。

(二)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

在社会多元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自然受到了一定影响。目前,许多高校融合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方式也在逐步朝着互联网的方向倾斜,文本话语逐步生活化,专业话语逐步大众化,传统的描述呈现出一定的现代化特征。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互联网语言集合趣味、平等特征于一体,它的表达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我国历来倡导“人本教育”,教育者在育人的过程中,需要从被教育者的特征出发,利用被教育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语言,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师能够更全面的、贴切的了解到大学生思想动态,通过网络语言,能够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度、深度都得到提升。

四、大学生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淡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

互联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比较短,互联网的构建有着较为明显的西方文化特征,同时网络语言的广泛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域文化表征。目前,互联网上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网络上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影响,而我国原生的优秀文化就被淡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形成也受到了严重阻碍。另外,部分居心叵测的人员,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恶意引导人们的思想,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社会政府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对我国的政治、文化产生误解。

(二)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大学生的正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构建存在许多干扰因素,其影响着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的认同,影响着正确思想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成。

(三)增强了大学生犯罪的机率

网络的广泛性,开拓了大学生的思想,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沟通平台、共享平台,其中蕴含着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个人信息等。而互联网本身对个人信息的隐藏,其实就为大学生犯罪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在网络隐蔽面纱的遮蔽下,原本好奇心就极强的大学生,难以控制自身的行为,在网络上浏览许多违法乱纪的内容,这就会直接对大学生的行为、思想造成影响,进而在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犯罪概率。

(四)造成了大学生人格的缺陷

健全人格是一个完善社会环境所认同的一种综合品质,互联网可谓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但是相较于现实世界,法律法规、道德观念在互联网中的作用效力更低,大学生在用网络语言和人交际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因缺少正确引导或者正确思想观念的支撑,导致其对“社交”的概念产生认知偏差。另外,若是长时间在网络上和人交际,就会导致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弱化,在生活中无法把控自身的情绪,这也是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频发的原因之一。

五、网络语言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文明的校园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外部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且深刻的。所以,为大学生构建一个文明的、规范的、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环境,就是提高思想政治效果最为直接的办法。在校园文明网络构建方面,近几年,“清朗网络”构建的号召,就是高校网络构建的重要指导。首先,高校要主动占据网络阵地,积极开展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辩论、文化活动,以网络为具体依托,采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加入校园网络环境中来;其次,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作用,定期推送相关文章,让大学生了解到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减轻外界不良因素对其的影响。

(二)限制不良网站的链接

不良网站链接的限制是避免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最直接的措施,学校要定期排查不良网站,然后在校园网络中将这些网站的链接屏蔽。同时,要注意网络信息的过滤、审查,避免不良信息渗透到校园环境中,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需要从观念引导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构建起定期培训教育的机制,根据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构建起长期的、系统的培训体系,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网络语言有一个清晰的、辩证的认识,体会到网络语言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现象,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和大学生求新求异、渴望成长的意识相互映射,用理性的眼光来判断网络语言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利弊,进而解决目前困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种种问题;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原本正式化、传统化的教育语言,向网络语言、生活语言所延伸,以此为基础拉近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要深究网络语言背后的价值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恰如其分的为大学生解读,让大学生能够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正确的、理性的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

(四)提升学生明辨网络语言的能力

大学生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其形成以及发展必定会历经一个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课堂教育中、生活教育中,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网络语言普及的原因,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语言。针对大学生已经出现的滥用、乱用网络语言的行为,不能够盲目的批评、职责,而是要深究大学生随意使用网络语言的心态,从其不足之处出发,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促使其能够从网络语言娱乐、戏谑的表面,认识到语义中深层次的含义,并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从辩证的角度,探究网络语言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症结。

(五)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从目前网络上盛行的网络语言特征分析,不难发现,许多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或者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语言,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如“awsl、xswl”等网络用语,学生在使用这些网络语言时,一方面是为了“跟风”;另一方面则是对看到的事物缺乏自主思考,缺乏自我表达能力。所以这就映射出了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网络既然为使用者蒙上了一层面纱,那么也为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高校应该积极应用互联网,以“匿名”的形式,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网络中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从而让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障碍得以消除。

(六)举办网络文娱活动

网络文化的肆意发展,网络环境的逐步恶化,和文化、道德观念的缺失有着密切关系,高校作为引导社会舆论、思想观念发展的重要机构,一定要通过文化教育、道德教育,规范网络环境,让大学生真正成长为可促进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文娱活动就是实现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高校可利用网络平台,宣扬学校即将开展的文娱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互联网上转移到“第二教育阵地”中,通过文娱活动中的文化知识,规范学生的行为、思想。

(七)培养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名词,但实质上,无论是中学阶段的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排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身为教育工作者,或应该深刻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当代教育在文化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教育方面的缺失。我们亟须改变自身的教育方法,革新自身教育观念,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让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提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其实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和大学生的行为、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三观的形成产生影响,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务必要辩证的看待当下的问题,善用、活用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光添彩,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荣,田志伟.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部分高校为例[J].理论观察,2017(9):153-155.

[2]庄文学.“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8.

[3]武艳萍.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有效引导[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3):6-11.

作者:党维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