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摘要: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媒体手段,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融入,不断创新新媒体运用的方法,从而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成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利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普及,网络已成为吸纳、承载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大平台,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年轻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都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已经离不开网络社会下的新媒体环境,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使用,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主流价值观、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高校开展“立德树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加强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和新渠道。新媒体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现代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能迅速直达个体,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语音等能及时传递,瞬间获得,不断扩散。人们能够借助新媒体,能在最大程度上及时掌握全世界各地的信息。只要你拥有一部手机,天下事尽在掌心之中,真正实现了所谓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同时,用户通过网络,还能满足各种个性化的需求。网络就好似一个信息资源的超级市场,而新媒体用户不仅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也可以分享、创作各类知识信息,使得新媒体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且十分便捷的传播手段。

(二)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新媒体使得社会大众的参与更加广泛,任何一个大众都可以把信息传播出去,传播者与受众成为交互主体,使得传统传播媒介受到严重挑战。而且在网络平台上,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形象,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搞所谓的“带货”。但是,也可以采取隐瞒姓名、身份等,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发表观点。这样在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实也给加强舆论管理、舆情监督增加了难度,甚至会出现不少难以解决的网瘾、网恋、网络诈骗等的诸多问题。也正因此,加强新媒体信息的综合治理,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是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

(三)新媒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当前,随着新媒体实现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广泛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网络信息是随时随地,突破了时空限制,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同时,网络传媒的材料又不受限制可以无限丰富,受众只需要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链接,就可看到详细的条目内容。且由于网上信息的即时播放性和流动播出的便捷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各类信息,人人又都成了信息的共享者。正因此,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新媒体中,传播者与受众并没有绝对的主体地位。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但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度而言,新媒体在网络信息中起着特殊的教育效应。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的是,新媒体所特有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介在时间、空间和传播速度上的限制,而交互式的传播模式也改变了既往填鸭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者的话语权逐步被解构。这一新特质的出现,正不断影响着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甚至是社会交往的模式。也正因此,新媒体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便利,另一方面则是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因素分析第一,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新媒体的个性化、即时性、族群化等特征,使得大学生受众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覆盖面更加广泛,活动更可以多样且弹性大。为此,思政教育可以通过网站、微博、QQ群、微信等,打破地域界限和空间限制,实现对大学生们的多重教育覆盖和动态性管理。第二,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共享。当前,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成为情感沟通的首选渠道。这一当下的主要交流平台。为高校党政工团组织和辅导员、教师等思政教育者们丰富了工作形式、创新了工作内容,拓宽了工作路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共享更为及时、更为便利,从而更容易形成“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第三,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以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开展。但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人们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及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灵活性。疫情期间,很多高校利用新媒体的“腾讯会议”“QQ课堂”等,实现师生之间的线上教学互动,保证了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看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因素的同时,也要对它的负面影响给予足够的警惕。与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比较,新媒体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内容传播者也多主体化,呈多元化特征。网络上大量泛化的信息,让人真伪难辨,也容易使人们轻信盲信。而大学生们每天面对海量的新媒体信息时,往往缺乏对垃圾信息、不良信息、错误信息等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和价值观的扭曲。特别是对一些隐蔽性强的错误腐朽思想信息,容易弱化大学生们的道德意志甚至造成理想信仰缺失,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念。甚至面对所谓的“权威”的信息观点,容易偏听偏信,弱化了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网络信息获取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容易对热门的社会事件进行关注、评价,出现非理性的态度。甚至有大学生轻信网络谣言,带有个人情绪的负面信息,形成与主流价值观的冲击。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

新媒体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融入,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不断抢占网络德育阵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深刻而复杂。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和思想碰撞的新阵地,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加大对网络舆论引导力的研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突出传播社会“正能量”。要借助互联网大众化传播功能扩展受众面,旗帜鲜明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思想文化传统。要结合高校自身的角色定位,针对大学生受众的信息接受特点,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技巧,凝聚人心,激发信仰。要通过自上而下的科学引导与自下而上的凝聚整合,焕发大学生们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认同。要通过组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阅读竞赛、视频学习、参观考察等多体验方式,形成大学生们自我教育、自主教育、相互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二要引导意见关注点,引领正确的舆论方向。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以部分人为首的强势意见。而相当一部分受众则缺乏自身的基本判断力,忽视自身的思考和辨别过程,习惯于直接接受网络提供的问题答案。特别是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高校思政工作者更要重视他们会受到的不良影响。为此,就很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关注点,重视通过主动设置舆论话题,有意识地培育学生“意见领袖”,从而灵活地将发言的权威性和群众性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主动引导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典型示范原则,不断激发学生成人的动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和不断取得成就,社会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才能有效激发人们的建设与奉献热情。因为人总是希望在获得一定努力之后,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从物质、精神这两个层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们的教育激励。只有采取适度的激励方法,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归属与心理认同,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之中。为此,高校要重视树立大学生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典型的示范与激励作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传、帮、带”教育效果。一是要树立典型团队。团队是集体力量的象征,先进团队的其人其事,往往特别能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精神特质,因而也特别具有典型示范效应及学习追赶效应。二是要树立各类标兵人物。通过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宣传,既是对这些优秀学子的肯定,又对其他学生起到效法先进、追赶先进的良好教育作用。如大力宣传“十佳大学生”“道德标兵”“阳光学子”“创业标兵”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并从中受到教育感染,获得有益启示,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教育氛围。

(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不断拓展学生成才的空间新媒体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始终从“以生为本”的原则要求出发,以培育大学生成为“时代新人”为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深、走心。一是关注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加强与学生心灵沟通。教师要通过新媒体联络方式,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做到关心在先、关注在先、化解在先。在关心中引导学生,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中教育学生,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关注学生的困难和需求中帮助学生,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二是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每一名大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专业特点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便他们能在大学阶段就能更好地开掘自身的才能。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实际结合其个体能力与职业追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使其个人目标融入专业目标、组织目标和“中国梦”目标。三是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别具特点的优秀校园文化生态环境,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一方面良好的校园硬件环境如富有特色的建筑群落、蜿蜒曲折的道路、婀娜多姿的林木、整洁明朗的橱窗等,使学生不断受到校园文明的环境熏陶;另一方面优秀的校园软件环境如符合办学特点的“一训三风”、富于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使学生不断受到校园文化的精神涵育。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而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四、结语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全新手段。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培育,高校教师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手段,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军.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生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3).

[2]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6).

[3]钟名扬,鲁雷.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教育,2013(04).

作者:曹青 单位: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