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附属医院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附属医院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附属医院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策

摘要:附属医院是医学院校履行教学职能,实现办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新的历史方位下,附属医院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医疗卫生改革形势,在开展常规临床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优势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路径,提升育人效果,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文简要综述新时代附属医院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附属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药卫生战线的后备军、预备队,其思想政治水平决定了行业的整体素质和风貌。目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确立,在卫生健康和高等教育新思想新政策双轮驱动下,高校附属医院应履行好职能,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全面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对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确保医疗卫生系统长久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难点

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方式存在本质的区别,在教育群体、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征。目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存在以下难点。

1.1重医轻文思想普遍存在

医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要求医学生理论和技能水平与临床实践工作密切联系。严格培养目标人才,制定高难度准入机制,一方面学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专业课、实验课,提高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降低了思想改造的热情度和专注度;另一方面,增加高校思政类课程理论知识课时,课堂不具有覆盖性、指导性,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在学生群体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情感认同。

1.2不良网络媒体信息的冲击

目前,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1]。微博、微信、网站等作为最活跃、最便捷的信息分享和获取载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源的掌控,易使功利主义、个体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弥散。尤其是“金钱论”“实用论”等,冲击医学生的理想与信仰,严重影响其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1.3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

随着医疗行业“门槛”不断提高,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2]。学历学位、能力经验、在校期间学术产出等已成为衡量医学生素质的主要标尺。严峻的形势,迫使医学生更多关注考级、考研、再教育,以增加自身专业强度,提高就业层次。奋斗观、价值观趋向于功利,不自觉将思想改造、医德培育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1.4政策落实上配套跟进不够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强调加强医学生德医双修,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现阶段,医学院校围绕落实这一要求,尚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不交融、相互脱节[3],思政类课程整合不够、改革力度不大等问题。尤其在实习期,附属医院应多关注临床实践教学,强调临床思辨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偏废,使医学生在真正踏入临床第一步时,难以接受到系统量化的精神性生产活动。

2附属医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医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决定了附属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组成部分[4],是临床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基地。同时,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附属医院还承担住培生、进修生等不同类型医学人才的教育职能。相较于学校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附属医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2.1师资素养的全面性

附属医院的教学团队,均为具备双职称的双师型教师。长期工作在医疗一线,兼具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人际沟通能力强。充足的临床案例和实证资源,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有利于其在教学中,更加直观的渗透医学知识,阐述医者价值,弥补传统思政类课程漫灌式教学的局限,进而在群体中形成理论输出、实例佐证、心理认知、行为付诸的良性循环,在师生间创造思想同化的氛围。

2.2教学环境的直观性

附属医院多为各地域的医学中心。一方面有较为先进的医疗、教学设备和场所,可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医院主要以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构成关系链,这种以健康诉求为主导的多项互动关系,改变了学校教师、学生单纯的二元关系。医患间零距离接触,会带给医学生最直观的感官冲击,激发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同时,在医疗一线见证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会使医学生加深对医学温度的认知,进一步提升职业荣誉感。

2.3诊疗工作的现实性

医学生在附属医院期间,除学习外,直接面对患者,参与医学观察、资料收集、疾病分析、判断、救治工作,在诊疗中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支配权。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者,需主动了解疾病和患者,不仅需探究病因机理,给予对症下药,而且需掌握患者心理,给予健康慰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价值论被映射至诊疗操作、医学情感、医患伦理上,潜移默化助力医学生完善人格、求善求美。

2.4教学改革的牵引性

在教改政策导向和众多临床医学学科支撑下,随着新型教学方法引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住培学员和专硕研究生培养并轨、“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架构,成为新时代附属医院的标配。在“试验田”内,各类教学资源和要素可充分激发,改革创新嵌入育人基因,以利于附属医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3附属医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策

3.1在教学管理中突出思政导向新时代赋予了思想政治

教育新的内涵,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医学生实习期,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医学人文等思政类课程,合理构成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配比,三者比例以2∶4∶4为宜。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年龄、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在本科生群体中,分别设置实习辅导员,专职思政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让学生思想有人管、德育有人教、困扰有人辅。在住培生、研究生群体中实行思政导师和专业导师“双导师制”,由思政导师对学生思想状态、行为操守、学业规划、就业选择等一对一指导。相应建立思政课考核评价标准,推行量化考核计分,将课堂反馈、礼仪气质、医患互动等动态行为作为重要考核依据。通过多元化考核“倒逼”教师教学组织和学生学习活动[6],使思政育人贯穿医学生实习各环节。

3.2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医学元素

克服以往课堂强制性、封闭性以及单向性的缺点[7],丰富思政课程内容,合理掺配各类功能性调味素。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课中,引入健康中国战略取得的重大制度性实践性成果;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引入现代医学家的鲜活事迹和医疗战线上的感人故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引入逻辑思维、误诊反思、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医学哲学思想。创新思政课程改革,在基础学习阶段,可将基础医学教学中常用的PBL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运用于思政课堂;在临床学习阶段,可将床旁教学、翻转课堂等运用于思政课堂,以适应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要求,推进思政教育的有效性[8]。

3.3在课程思政中传递价值力量

目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业课多是纯粹的理论植入,重复的机械操作,将身心统一的整体生命观割裂开来。应在专业课中搭建思政教学的舞台,运用小切口打开思想天窗。如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中,讲授生命起源之美;在妇产科学、儿科学课中,展现母爱亲情的伟大;在医学免疫学课中,感悟生命脆弱与坚韧的双重性;在人体形态学实验课中,弘扬国家情怀和民族精神。此外,通过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与技巧等课程,持续输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的职业理念,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横向贯通,培养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养。

3.4在载体创新中放大磁场效应

紧跟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利用网络媒体热点足、资料丰、传播快等特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上媒体前沿,填补线下教育的知识盲点和辐射空白。可结合实际,推广运用易班、慕课等在线群组教学法,以及雨课堂、蓝慕云等智慧教学工具,构建以朋友为基础,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互动式、发散状教学网。聚焦主流思潮,通过政策解读、时政速递、典型播报等形式,照亮健康梦想,浸润心灵、滋养精神。积极搭建微电影、微广播、职场秀等自媒体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彰显思想个性,激励其用自己的方式观察社会、记录人生、思考未来,远离异质文化,专注品行养成,最大限度的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9]。

3.5在多元课堂中提高思想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在改革第一课堂的同时,需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临床实习、社会实践为两翼的立体教学体系。临床实习阶段,“双师型”教师在带教诊疗的同时,应以语言技巧和肢体行为创建良医情境,正面展示职业态度、医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耐心细致的交流和教育传递正确的治疗信息[10],做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模范践行者,改变既往“以医生为顶点”的塔型结构,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环形服务结构[11],并在学生间产生思想共鸣。社会实践环节,有计划组织学生参与送医下乡、健康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扶品帮困等校/院外实践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一方面发挥其专业特长,帮助树立从业信心;另一方面,在社会的大熔炉中丰富阅历、升华医魂,促进他们实现由医德接受者向医德承载者再向医德传承者的转化。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理念更新和医学科学发展,导致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时期附属医院应坚持立德树人,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不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和表达,讲好红色理论,诠释“白衣”价值,引领健康使命,努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工作者。

作者:朱普庆 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