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探析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教育思维、教育话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新媒介素养不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被削弱、网络平台建设力度不足与协同管控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高校应抓住新媒体发展的机遇,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平台,重塑新媒体的线上线下“三全育人”智慧课堂,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壁垒。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时而进,因时而新”,高校应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平台,给当代大学生构建一个媒介化学习生活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说,新媒体不仅能影响学生思维的形成与行为习惯的完善,还能通过自身承载信息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高校需借助新媒体扬帆起航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一、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支付宝、微信钱包、财付通、云闪付等支付软件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支付方式,番茄、七猫、书旗、藏书馆等阅读软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

(一)新媒体视角下教育环境的变化

随着通信网络越来越发达,万物皆可互联,数据互通深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生活走向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等全新生活方式。新媒体对人类传播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理解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一,可将互联网虚拟环境与虚拟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借助计算机技术突破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用“沉浸式媒体”或“计算机模拟现实”等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学生的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克服传统教学场域的限制,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视化,最终实现情境式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迁移。第二,近年来移动技术的进步,使情境感知技术、移动云盘和社交媒体等促进网络信息传播的方式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移动学习走入高校教育视野,它用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界限,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反馈。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互联网思维首先在于去中心化。这个去中心化不是指去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系列思维理论,而是让教师主动转变教育权威意识,让教师和学生双方之间呈现一种开放、参与、共享交流的师生关系。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主体,有平等意识和表达诉求,但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严肃,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去中心化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当代教育体系的一种新理念。其次,学生与教师都要形成媒体思维。新媒体强大的海量信息的共享性特征,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新媒体环境能促使新的学习环境生成,让思政教育过程从以教师为主导走向网络信息通信化,为教师提供更多收集数据的渠道,这要求教育双方适应大众环境变化,形成媒体运营思维,强调教育双方需注重用户需求,加强教学内容生产与传播。[1]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本、口头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形成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与超文本性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围绕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新型网络语言展开。新媒体在教学话语表达、教学内容传播与互动方面给教育主体和客体带来了新的实践形式。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方式,大多是系统性的、高度理论性的、长篇大论式的,而互联网时代人们接收与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于是碎片化表达随之出现。微信、微博、微视频、短视频等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种短小和精练的“微表达”话语表现形式,这种话语表现形式深受当代年轻人喜爱,并为他们提供个性、精准、及时的消息。新媒体用一种娱乐、幽默的表现形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用语带去新的活力,如“给力”“逆袭”等新鲜时髦用语受到学生欢迎。虽然碎片化的“微表达”深受学生欢迎,但思想政治教育在使用“微表达”时语言表达要客观准确。[2]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新媒体有自身发展的优势,高校教师对新媒体的掌握与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如何迎接时代潮流发展,利用新媒体发展优势,克服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素养的不足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培养一支理论素养高、网络技术强、熟知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3]思想政治教师新媒体素养稍显不足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不熟悉学生的话语表达方式、网络行为,如一些流行的“谐音梗”;二是教师对新媒体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有待提高。《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新媒体使用及新媒介素养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有接近49.5%的高校青年教师转发过虚假消息,有60.1%的教师不懂如何取舍网络信息。高校教师媒体素养不足成为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教学的拦路石。[4]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被削弱

虚拟网络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网民只要借助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对某事、某现象的意见与态度。新媒体传播形式具有匿名性与即时性的特征,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但由于网络的舆论监管不够完善,一些青年大学生变成了网络键盘侠。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无阻碍式”传播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呈现出一种繁多与庞杂的状态,大学生身处一个开放的信息媒体空间中,可选择自身需求的信息,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我看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政治素养、政治倾向关注较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情感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新媒体的碎片化与互联网信息的便捷性,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的传统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如果教师自身媒介素养不足,自我教学理念无法跟上新媒体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标准性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会逐渐减弱。[5]

(三)网络平台建设力度不足与协同管控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相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力度不够。国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与移动平台的建设都以一些校园活动与讲座,或是一些思想政治纯理论宣传为主,并没有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不够,而高校党政学工部门整体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各部门联动管控力度不大。因此,要加强学生网络平台舆情监控与完善相关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策略

网络信息如潮水般此消彼长,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一)完善与建构: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平台

在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观点与传播信息,学生思想呈现多种发展趋势。高校应把握新媒体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不断进行创新,借助新媒体优势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高校应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教育聚合力。高校应运营好思想政治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与吸引力,如借鉴共青团中央的虚拟动漫“团团”形象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人物,从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官方媒体,如学习强国App。学习强国是一款内容严肃、全面、健康的官方综合应用软件,高校可以让学生实名注册这一软件,在学习强国这一App上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知识。同时,学习强国具有新媒体“快而准、小而精、抓眼球”等特点,将一些复杂的思想政治理论与新闻内容、人物故事采用抽丝剥茧的方式进行阐述,能有效降低受众的阅读难度,最终减轻受众的阅读负担。国内很多高校都加入了学习强国,实现平台共享资源,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历史等多方面知识,囊括两千多种阅读期刊,以及各类视频、音频学习资源。将学习强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网络教育阵地,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教学效率。[6]

(二)联合与突破:借助新媒体重塑线上线下“三全育人”智慧课堂

高校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需坚持系统化与体系化育人,坚持“三全育人”的教学机制。2020年4月颁布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切实增强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阵地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重点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类公众号,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7]在政策号召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智慧课堂”,运用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新媒体+思政”模式的深度融合,打造网络思政课堂。教师可以使用智慧树、超星学习通、尔雅等高等教育平台辅助教学,充分借助这些平台中的签到、抢答、小组讨论等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借助钉钉、学习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教学软件,结合PPT课件、思想政治学习视频,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精品课程。

(三)学习与保障: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壁垒

1.提升新媒体媒介素养,培养思想政治新媒体思维。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开老师认为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提高个人的辨析能力、批判的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8]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辨别与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提升自我媒介素养,完善自我新媒体知识体系,从而丰富思想政治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与掌握新媒体时代话语表达特征,认真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碎片化数据信息。教师用感性的心理体验与视觉化渲染包装,迎合新媒体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用一种数据化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范化表达,简化思想政治教育过于严肃的语境与捋清思政理论中的逻辑性,对缺乏理性价值判断与无法辨别真伪的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9]不少高校现在着力打造“思政网红”教师,如南航徐川、复旦大学思政网红教师陈果,他们具备个人魅力,敢于创新课堂形式,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政网络红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上课率与抬头率,还可以用网络直播形式吸引年轻大学生的目光。2.健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保障机制。健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是在全新思政育人环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长足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需要高校各个学院党支部、团支部、研究生会与学生会,在相关宣传部门、后勤保卫部门等参与下形成互联互通严密高校网络管理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加强新媒体技术培训,对校园网站和新媒体用户加强集中管理,及时删除与筛选各类有害信息以及非法信息,相关网络部门通过提升防火墙技术与安全审计技术、病毒查杀技术等加强校园网络媒体系统建设,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高校还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对其投入一定物质资源做后盾,进一步保障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认知新媒体发展的优势与内蕴,通过建设网络新媒体移动教育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加强高校新媒体舆情监控和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最终完善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作者:刘嘉诚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