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教学的需求,尤其在高职院校。据调查,97.4%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采用了“填鸭”模式;95.6%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采用了“灌输”模式;1.8%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采用了“互动式”模式;2.1%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采用了“开放”模式。上述调查数据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主要表现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二是新的教学模式使用非常少。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现阶段思政教学模式,否则思政教学就会因此效果不好,逐渐会失去高职院校这块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鉴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要作如下改革:一要少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学模式。“填鸭式”或“灌输式”课程教学模式曾经在上世纪初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过巨大的作用,也产生过一定的教学效果。对此,列宁曾经在《怎么办?》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但是,现在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获取知识面广,获取知识途径多,有时候教师获得知识还不如学生全面,如果还要采取填鸭式或者灌输的模式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所谓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来参与教学的方式。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构建符合高职大学生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进行思政教学不妨采用如下几种课程教学模式:一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新型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启示学生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问题教学模式。所谓问题教学模式,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将教材的要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开动机器”,在教师设定的情景中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辩论教学模式。所谓辩论,就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个知识点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来辩论所采用的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判断力、组织力和表达能力。此外,还有演讲等模式。总之,思政教学必须改变唯教师为主的呆板模式,逐渐走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问题教学、辩论和演讲等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逼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设计理念的转变

所谓课程设计理念,是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进行课程设计的看法、思想。就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设计理念而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设计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根本。具体来讲,就是要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课程设计。就现阶段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来看,高职院校通通使用的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统一教材:《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教材从内容、编排体系等对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来说比较恰当,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课程设计上有些难度。这一难度主要表现在:理论较难,不适合高职学生;论述的语言风格也难于让学生接受,致使高职学生畏难而不愿意学。为了有效地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试图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理念作如下转变:

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材内容设计以学生为本。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从高职学生理论比较薄弱、理论素质参差不齐的角度出发,组织一批具有高职教学经验、又有理论功底的专家学者编写一部适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让学生想学、愿学、好学,否则学生因畏难而放弃,效果渺渺。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把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从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真正达到“用‘以人为本’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行动来促进理论的深化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生产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方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拓宽,发挥生产实践的作用。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拓宽高职学生的视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的关系,增强高职学生人与人交往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理论才管用。

第三,要坚持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成就者的理念。这是一种转换主体角色的新型理念,教师主体在人们心目中曾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这主要源自17世纪捷克教育家提出了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中的责任完全在于教师”的论述以及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阐述的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充当重要作用的观点等。这些观点为我们把教师当作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和发展,教师中心理念已经不合时宜,需要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阶段参与到教学中来,而教师要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成就者。这一理论符合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也符合瑞士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皮亚杰认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获得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且更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思政课程设计与时俱进,是指思政课程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征。当前,思政课程设计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设计要先进。就我们现在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而言,是纯理论性的,那么,教师一般就按照课本编排体系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一部分课程设计的是思想,另一部分设计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体系安排重在理论课程设计,忽略理论来源和现实背景,如果这样就理论讲理论,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除了理论以外,还要补充理论背景和现实内容,还要结合当时形势政策加以教学。二是课程设计要用先进载体展现。利用先进载体也是与时俱进。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使用的载体仍相当陈旧,是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做笔记。不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交流平台,利用声光电等现代载体来增强思政教学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一定要思考使用现代载体,比如PPT、声光电等技术手段来辅助思政教学,把载体创新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作者:黄小华 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