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内涵、特点及实施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1.隐性教育的内涵

20多年来,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对什么是隐性教育有诸多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承认: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开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显性教育的效果越来越不显著的时候用于强化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罗剑明认为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它指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对象客体的思想、行为、情感、心理等发生影响的教育,如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等方式都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形式。徐安鑫、何义圣等认为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目的,通过将教育性因素渗透到教育对象日常接触的环境、文化、网络、娱乐、舆论、制度、管理、服务等具有教育功能的非正式教育载体中,引导教育对象主要经由非认知心理获得教育性经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淡化了教育形式,强调一种自然的教育和学习。

2.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特点

要总结隐性教育的全部特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主要从教育目的的隐藏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及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等特点出发加以阐述。

(1)教育目的的隐藏性

从不同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隐性教育是一种学生心理上未察觉到的教育,因而决定了它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能否以一种含而不露的方式将教育的目的隐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交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与熏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和接受,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简而言之,就是藏而不露(藏,但不深藏,不藏死),不主观上强加于人,而且还要达到理想效果。

(2)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从隐性教育的定义可知隐性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隐性教育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实力和软实力,而且包括学生参加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不同发育阶段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等各种内外因素。因此,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内容丰富、分散、随处可见。

(3)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选择教育方式方法时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隐性教育既不是刻板的说教,又不是生硬的灌输,它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借助多种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校园文化、网络建设、人文环境及世界焦点热点等。还可以采用其他教育方式,如参观访问、体育比赛、实践劳动、自由演讲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无意识地受到熏陶。

(4)教育途径的开放性

学生是在不受任何教育因素的控制下,以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为学习内容,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与观察获得知识或感悟等。它是一种非封闭的、非课堂的自我学习,不是按着固定标准或模板生产出的产品,不会为过于追求产品的达标性而采用的教育,是完全开放的教育方式。

(5)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是通过学习自身的接受认可而发生作用的,因而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这就使教育形成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约束力,因而保证了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二)实施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从近年的研究成果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思想政治中隐性教育的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有它内在的合理性及现实的独特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政治思想信念、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这就意味着要想实现其特定的教育目的和功能,单靠正面进行理论灌输是不够的,更多的则是需要经常性的引导、影响和熏陶及学生自身的能动实践,从而使学生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等习惯。这就决定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非强制的渐进过程。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间接暗示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来说,它避免了直接的、明显的、外部强加的意图,这种方式给予活动主体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使受教育者没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在教育中感到自己不是被迫的、被动的,而是自愿的、主动的。这种方式对他来说是乐于接受的,它满足了活动主体自主、自尊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各种各样的观念相互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至西方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等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传播,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年人深受其害。这些影响着他(她)们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从而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面临巨大挑战。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模式是“灌输式”的说教方法。这种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就很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逐渐削弱。当然“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当下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创造。如果在这样的情景下研究隐性教育能够覆盖学生的生活空间,消除他们的学习逆反心理,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隐性教育的途径。

要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需要四方面的努力。

(一)学生自身的努力,即学生要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在学校、在社会、在生活中,应该有一种要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想法,并能自觉主动吸收一些对促进自己思想道德品质有帮助的东西。总而言之,要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二)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要有隐性教育的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挚的爱影响学生,努力从学生的利益出发。

(三)需要学校的努力。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它们都是一种隐性的教育素材。学校的学术氛围、校园精神风貌等能够集中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及学术素养等。这些都能够反省学校的价值体系、目标追求、行为模式,是一种富有渗透性的教育因素。

(四)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有成型的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讨论

我国学生研究隐性教育已有20多年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对隐性教育内涵的界定上从刚开始的模糊状态变得很清晰,大多数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看法趋同。其次,对隐性教育的特征界定上更丰富完善,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隐性教育进行了界定。最后,对隐性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等研究越来越全面,更多地与现实需要相适应。现在的研究一般集中在讨论什么是隐性教育,为什么要实施隐性教育,以及怎样实施上,讨论这些方面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关于隐性教育的评价,我觉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就教育来说,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如果我们只是提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却没有一套检验教育效果的方法或体系,就无从知道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得当。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在进行着改革,要对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意味着教师的工资与他所教学生的成绩与表现有很大关系。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有一些地区还是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业绩。导致教师所教的都是考试要考的,但不一定是学生需要的、愿接受的。实施隐性教育能增加学生的认同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但是,我们却没有建立一个可以评价的体系,这就可能让很多老师想做但是不敢做,因为怕影响到自己的生存与前途。

作者:安玉红 任廷远 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