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冲击主流价值观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目前仍是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工具。西方国家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优势,积极推行伪科学、甚至是反科学的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经验表明,面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冲击,我们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明显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面对以美国文化为主体的西方主流文化的渗透,在资本主义民主、人权和自由理论等极具蛊惑的粉饰言论下,受西方主流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生活阅历浅、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蒙蔽而动摇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滋生出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2、降低道德水准

大学生大多在二十岁左右,处于自我道德判断力的形成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再者,相对于传统社会的管理和监督,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特征决定了网络空间的可控性很弱。作为校园网络文化主体的学生,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大学生误认为自由的网络生活可以规避道德舆论的约束,进而滋生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不但自我道德不断弱化,他律道德也难以形成,导致校园网络文化的整体道德水准下降、法制观念淡漠。

3、影响现实人际关系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交往方式。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辈的单向关爱下,潜意识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人际环境,不知如何去和别人沟通交流,心理上觉得茫然而无助。此时,在现实生活中交际困难的学生往往会把目光转向网络,希望在网络生活中寻求精神慰藉和心理平衡。网络生活中,大学生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流,虚拟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种虚拟的身份让学生不仅能产生一种快感,也能让学生在网络世界构建一个现实社会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自我,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

4、异化行为方式

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后,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自律意识和发展意识均还有待增强。虽然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但也存在良莠并存的现象,认识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大学生,面对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甚至是暴力、色情的内容,很容易被诱惑,从而危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个别学生行为异化。调查过程中发现,高达13.6%的在校大学生曾“遭遇过网络欺骗”,9.84%的学生表示曾经浏览过色情、暴力等“非法网站”,0.65%学生表示曾试图在网上“偷窥或散布恶意信息”。特别是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后,便更容易在网络世界中放纵自我。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提高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的普及已深刻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然而,人们在网络生活中所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不对称性,决定了网络生活中人们依然要靠网络道德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作为大学生,应当认识到网络道德对于网络生活的重要性,主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西方价值意识形态的渗透,远离色情、暴力及网络诈骗等不道德现象或违法现象,享受网络带来的真正乐趣。

2、审慎对待网络信息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特征,决定了丰富的网络信息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由于目前对于网络信息的监管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主要还是依赖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来保证。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我们又不能期望所有的网络主体都达到理想的道德状态。有些机构或个人为获取不法利益或误导舆论,故意散布虚假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告诫学生对待网络信息应该持有审慎的态度,对涉及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性信息,在没弄清事实真相之前,既不要轻信,更不能妄加评论。

3、远离网络诱惑

网络文化,能使青年学生获得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感观刺激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在网络中所获得的刺激和冲动,便会逐渐固化在行为模式中。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便很容易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转向网络,从而形成对网络的依赖性,既俗称的网瘾。一旦染上网瘾,学生常常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不但荒废了学业,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的行为异化,丧失现实的交际能力,进而严重侵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远离网络诱惑,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克服不良心理倾向。

4、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特点的网络教育专业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不仅要求教育者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求其熟悉网络专业技术,具备出色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高校可以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选派骨干,从网络专业人才中挑选优秀人员,组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由专职教师和部分学生骨干组成的网络信息员队伍。了解和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若干倾向性问题,对一些消极信息进行处理,积极传播健康信息,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王慧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