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具有现实紧迫性

(一)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尊重人性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思想和鲜明个性的人而非“器物”,必须尊重人的本性,用人的方式去对待、去理解、去关怀学生,特别是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怀他们作为人的命运与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契合,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相互交流活动,是人之本性的基本要求。

(二)人文关怀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使大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者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大学生主动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并在理解人性、尊重人性、认同人性的基础上以人文关怀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困惑,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

(三)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客观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面对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教育者既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将人文关怀的眼光投向当代大学生,在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的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主动承担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

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由以往的将教育者当成主体转变为以大学生为主体,由以往的着眼于管理学生转变为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以大学生为中心,重视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绝对权威性的角色形象,倡导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磋商,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质疑权、参与权,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支持鼓励有见地的大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管理工作应改变过去单纯批评、简单说教甚至是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改“一切为了管理,为了一切管理,为了管理一切”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高校的各部门特别是后勤服务部门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以学生是否满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尺。总之,要彻底转变观念,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事事彰显人情味。

(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人文关怀的本质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肯定人的价值。改变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动、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的状况,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倡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平等交往,和谐相处。教育者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并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和可爱之处并积极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创造,去超越自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教育者对大学生应以诚相待,以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从心理上悦纳他们,从思想上尊重他们,从感情上信任他们,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实现师生认识上的共同提升,让大学生在感受到被尊重理解、被关怀关爱的人文关怀气氛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重视学生多方面的现实需求,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脱离人的实际需求而一味谈远大目标无异于空谈,不仅提供不了“正能量”,还会让人反感。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接地气”,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育者既要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意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现实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除了对知识的渴求,大学生还有物质、文化、政治的需要,他们还有安全感、成就感、荣誉感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多是正常的、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说服力。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

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校园这一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其无形中的感染、熏陶、渗透可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发生认同。大学的精神文化塑造学生品格,物质文化培养学生才能,行为文化培育学生习惯,环境文化陶冶学生心灵。把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理念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角。要坚持用那些蕴涵着学校精神、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全体大学生。学校的制度设计要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体现学生的参与,展示依法治校精神;学校的建筑景观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特色和学校精神。教育者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感情受熏陶,心灵得净化,境界有升华;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的风采与魅力,体会成就感与荣誉感,感悟“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作者:苏纯华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