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针对弱势大学生的工作目标设计

目前,尽管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受到高校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在针对弱势大学生的工作目标制定上尚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弱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长远的目标,而且各弱势大学生之间还有个体差异和自身特殊性,即使同属于一个类型的弱势群体,其形成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此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大、任务非常繁重,所负责的班级人数一般都要上百,这也是他们没有精力根据不同的弱势大学生去设计有差异的工作目标的原因。这种教育目标的设计是主观的、缺乏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而制定的。

(二)弱势大学生的动态性较强

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动态的过程,这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动态性特点所提出的要求,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群体结构缺乏稳定性。大学生弱势群体所表现出的孤僻、自卑等性格特征,对于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是稍弱的,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可知的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结构,进而增加了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时的难度。因此,有效解决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认识大学生弱势群体,而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无法达到这种水平。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实状况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弱势大学生对教育者的关注和辅导是持有消极态度的。由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大学生弱势群体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比其他大学生差,这种自卑、懦弱的心理导致弱势大学生始终与人保持距离,更不愿意与人分享。在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弱势大学生从心里抵触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交流,掩盖、隐藏自己的想法,甚至拒绝教育者的辅导。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尴尬的工作局面很难在弱势大学生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得到落实。

(四)教育者依赖的教学载体滞后于时展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弱势大学生已经把网络当作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发表言论的主要场所。然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使用诸如MSN、QQ、博客、电子邮件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而且为提高“效率”而采用班会、小组会等载体进行“集中教育”,这就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甚至导致弱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总而言之,目前我国高校所运用的教育载体无法与时代的发展同步,造成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受到了限制。

二、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对弱势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增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分析每位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弱势大学生进行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和关心弱势大学生真实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了解弱势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及个性特点,与其进行情感沟通,及时疏导弱势大学生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将对弱势群体建立的追踪调查档案为依据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及时掌握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数量、性质和现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根据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特点高效地运用教育资源,提高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弱势大学生创建良好的亚文化环境

亚文化是指在某一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内部形成的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亚文化,因其固有的内涵和特征,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首先,要从高校的整体角度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高校应该多组织迎合弱势大学生的活动,如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讲座、跨校举办的文化沙龙、足球比赛、音乐及舞蹈比赛等。开展校园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不断吸收弱势大学生使其融入到集体中。其次,从寝室和班级的角度建立良好的寝室文化和班级文化。宿舍作为一个小集体生活空间,其成员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环境并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兴趣爱好,在弱势大学生缺乏良好社交能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交流障碍。因此,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的整体建设,加强弱势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培养,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

(三)完善资助机制,解决弱势大学生实际困难

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宏观上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系统教育,还要坚持解决思想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了解弱势大学生真实的生活,全面地分析和掌握他们的实质性困难。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经济困难。一方面,政府应该出面,为弱势大学生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另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等扶贫制度和措施,切实落实政府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安心学习。第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要求由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解决。政府要积极优化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则要努力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此外,高校也要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在就业竞争中能够顺利地取得成功。

(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近几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一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习、社会、学校和自身等方面的种种压力,因此,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一般大学生复杂得多。若要真正做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全,单靠环境建设、物质资助等方式是无法实现的。要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弱势大学生开展科学化、专业化的心理疏导,从而增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能力。第一,通过心理门诊、电话咨询等途径开展日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让弱势大学生有倾述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问题,舒缓压力和排解不良情绪。第二,积极开设心理卫生讲座与心理卫生选修课,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弱势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程度,使其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教会他们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自觉矫正心理问题,切实提高弱势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

(五)倡导教育者运用网络新平台,增强大学生

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当前,高校应该把网络平台作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根据网络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完善教育模式。在准确无误地掌握弱势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发展的情况下,教育者要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自卑自闭、不易交流沟通等特征,有差异地对弱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教育者要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开办网上心理教育课程,可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点对点的个别化教育。二是教育者应利用闲暇时间广泛和深入阅读心理学经典理论,逐渐从单一说教的教育模式过渡到用心聆听、平等地与教育者进行双向的沟通。所以,教育者要全面如实地了解班里每位弱势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业余爱好,建立并加强对弱势大学生的QQ、E-mail、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的信息库的管理、创建QQ群、微群,并用这种平等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

作者:都慧英 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