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人本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其原则和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目的在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自觉存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根本的。19世纪马克思将未来新社会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日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而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以对立的身份出现在资本主义面前。他要取代资本主义,必须跨越和摆脱资本主义的自身障碍和内在枷锁,特别是要克服人的片面发展状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这正是社会主义之于资本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理论为行动作铺垫,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若没有科学的理论武器为指导,极有可能陷入狭隘的、形而上学的思维误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运用教育手段保证个体的内在思想和外在精神沿着科学的轨道行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进一步完善人的本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不仅教导个体什么是合理的行动,而且传授其应如何行动,伴随个体的成长而发展。正如古语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以人为目的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以现实的个人为研究的起点,作为自由自觉存在的人进行的一切社会活动都不是盲目的,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判断得出的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结论。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有思想才存在。换句话说,人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要“认识自己”。

(一)以人的个性发展为指引,加快思政教育工作思路改革。社会发展是分阶段的,人的发展亦有其阶段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自然对应不同的具体计划和工作,同理,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不应囿于单一内容,相反要注重与多学科交叉互补,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永葆青春。传统的思政教育注重培养个人对社会的付出与贡献,强调以社会为本位,忽视人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存在的。在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对独立人格的需求较之从前更加注重对开放性、包容性和自主性的激励与发掘。人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新时代在呼唤主体个性特征的同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以开发当代人个性特征为着力点,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的转变,及时应对新的挑战,通过培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来推动社会的迈进。

(二)以人的道德修养为衡量,推动思政教育学科观念转换。全面发展要兼顾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层面的社会性,后者是包括人的开放性、自觉性与依赖性在内的社会化认同,主观层面旨在培养积极、乐观、创新的个人素养。思政教育考量的根本标准不再囿于知识的扩张,而扩展到观念的转换层面,从注重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到使人获得道德规范的认同,从强制性灌输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向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与能力培养的鼓励性引导转变。俗话说,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定义:德才兼备是圣人,德胜于才是君子,德才俱无是愚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由此,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注重启迪人的智慧,更要注重培养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健全人格和道德的人,激发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在德行上止于至善。

作者:郭诗宇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