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会关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会关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会关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一、“学会关心”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会关心”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以人文本”的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它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会关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会关心”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学会关心”对大学生其他优良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迁移作用,它能够促进其他优良品质的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而“学会关心”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起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了“学会关心”的素质后,大学生就能主动发现别人的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去解决困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提高,这会促使他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2.“学会关心”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每位大学生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关心是一种境界,有了这种境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就会比较顺利,因此,“学会关心”能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生活在社会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也会有种满足感,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的存在,从而加深了友谊,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3.“学会关心”有助于预防大学生的道德冷漠道德冷漠,即责任推拒和道德麻木,表面上看只是对责任的否定,实际上则是对人性的否定,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马加爵、药家鑫等案件的发生,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还不够到位,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道德冷漠的现实。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学会关心”放在应有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学会关心”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移情能力和同情心,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处境,体会别人的感受。这样,在他人遇到麻烦时,大学生就会及时出手相助,防止道德冷漠的产生。

二、“学会关心”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看,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法、内容、过程等方面还存在着忽视、忽略、脱离“学会关心”理念的现象。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忽视了“学会关心”的理念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忽视了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所以很难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教会大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学会做人,忽视了教会大学生如何化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那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真正落实的,也很难真正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与引导作用,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空中楼阁。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忽略了“学会关心”的理念

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固定在被动接受的角色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灌输、重说教,重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信念的养成,无法引起大学生心理共鸣,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情行失调,无法使大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与热情。部分高校还存在以考分的高低来评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现象,为了应付考试,迫使许多大学生借助机械记忆等方法来识记各种道德规范、道德知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能帮助大学生了解、掌握一些道德知识,而无法解决由知到行的问题,这就造成部分大学生知而不行的现象。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了“学会关心”的理念

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变不断充实,但它仍然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未能体现“学会关心”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以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原则为主,对周围所发生的时事关注不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现实生活,脱离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得有些陈旧,与大学生的思想相差很远,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少,而这方面的内容恰恰是大学生们所普遍关注的。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忽视了“学会关心”的理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仅仅是课程内容的传递者的角色,而学生所扮演只是课程内容接受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活动只是单向的传递知识的过程,缺乏师生间的双边互动活动和思想交流,未能体现“学会关心”的理念,所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权威地位,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思想特点关注不够,大学生处于无条件服从的地位,忽视了大学生在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体验,致使本是“双边关系”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独打”单向传授,造成师生间关系的淡漠。

三、“学会关心”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学会关心”的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关心品质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1.制定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成才意识、参与意识都比较强,而且他们兴趣、爱好广泛,他们的心理特点、思想特点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设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需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较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高要求很难融入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只被视为标语、口号而未得到真正重视。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符合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必须以关心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激起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2.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终是要由大学生来学习和掌握的,是要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需求的,为了使大学生乐于学习和掌握,也为了使大学生易于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要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感兴趣而进行学习则是直接兴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并无兴趣,但是对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后产生的结果感兴趣而进行学习则是间接兴趣。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兼顾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持续的学习动力。

3.提高教师的关心品质

榜样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率先垂范,提高自己的关心品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不仅会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而且也会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大学生感受到是关心,他们才能更好地践行教师所讲的思想政治知识。

4.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学会关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自我。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懂得人际交往知识、职业和社会生活知识,了解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用教育科学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师应充分做好满足大学生求知的知识储备,切实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要以自己的学识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大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渊博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5.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加之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这种心理压力得不到合理的疏导、释放,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心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个别咨询、开展团体咨询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任课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应充分利用与大学生接触多的这一优势,及时深入到大学生中去,了解每位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做他们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此外,应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干部的作用,因为他们与同学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同学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同学所出现的问题,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6.教会大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微妙而重要的角色。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学会感恩”,才能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之情,才会积极主动地关心别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情操高尚的人。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家长和教师的关怀无微不至而又不图回报,久而久之,许多大学生便对接受各种各样的关心习以为常,坦然享受,不懂得感激,更不懂回报;甚至家长的关心稍有不周,就大为不满。要使大学生形成“学会关心”的品质,必须让他们体会到感动与感恩。

7.增加大学生的“关心”体验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情感交流过程,要让大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必须先让他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为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体验父母和教师的辛苦,让他们感受父母和教师给予他们的、看起来非常平常的“关心”,实际需要付出许多的艰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合理运用情境,重视引导体验,促进认识深化,注重情感升华,让大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别人的关心,理解别人的关心,感激别人的关心,并以自己的“关心”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给予自己的关心做出回应。这种“关心”体验能使大学生体会到温暖,能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理解关心。“学会关心”关键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心灵上真切感悟的基础上,使“关心”变成自觉、能动的行为。

8.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对课堂教学气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疏远、不和谐,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少,这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师生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师生间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带来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大学生体验到教师的随和与亲切。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大学生有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作者:张耀庭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