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回顾过去,从1978到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38667.6亿美元,经济实力超过日本,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几十亿人口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上修改了部分目标,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到十年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保障。

第二,和谐稳定的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客观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劣与否,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直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邓小平指出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国内环境,什么事儿也做不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也正是因为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层的出现虽然带来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但是这些利益群体也都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出现的不同利益群体,通过合理的方式和管理可以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解决。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环境,无法持续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保障。

第三,先进的社会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条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社会大环境中,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已经被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社会环境所取代,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更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莠并存、雅俗共赏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了,既有科学的文化,也有封建的信仰;既有现代的成分,也有传统的因素。然而,在我国占据主导的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推动着文化事业的丰富发展,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中国梦”不断深入人心,凝聚力量,并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少量腐朽文化的瑕疵不会掩盖我国先进的社会文化,但仍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依托先进的社会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小康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矛盾凸显的国内环境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附带着一些挑战。认真深入地分析挑战,才能不断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战略意识提出要求

战略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战略性机遇挖掘和利用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工作人员的素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施。新时代的环境变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意识和真理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说服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阵地意识,坚定立场,旗帜鲜明地宣传真理,靠真理的逻辑力量和客观内容来打动人、教育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实践路径,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受教育者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战胜各种挑战,把握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

第二,加剧大学生群体间的矛盾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背景之下,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他们价值观和个性的形成。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之下的新一代大学生很多都被过度的宠溺与保护,集体主义淡化,在学校与其他同学接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矛盾与冲突,一旦被其他同学孤立或是嘲笑又不懂得如何化解。另一方面,大学也相当于半个的社会,也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大学生,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和饮食结构都各不相同,每天在一起学习和生活,难免因各种问题产生矛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使许多大学生学习目的日益功利化和现实化,加剧了大学生群体间的竞争。当前中国社会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投影到了大学中,加剧了大学生之间的问题。2004年2月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10月的“药家鑫案”以及复旦大学医学院的“投毒事件”,都掀起了一番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质疑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呼吁。矛盾凸显期的社会环境不仅加剧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深刻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素质,加剧了大学生间的竞争和矛盾,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稳定、安全的高校环境。

第三,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消解

大众文化是工业社会的特有现象,与精英文化相比,它直接诉诸于人们的现代日常生活,更易于被平民接受和掌握。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疲惫不堪,激烈的竞争更使得人们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大众文化所特有的娱乐和消遣功能使大众可以有效放松身心,恢复精力。然而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使得利润最大化成为其追求目标,通常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其社会效益往往被忽略,文化特有的正面教育引导作用弱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借助影视、网络及印制品等,大肆散布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文化享用的重要内容。大众文化所追求的轻松愉悦往往是建立在对崇高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疏离与消解的基础之上,分散了大学生对政治文化应有的关注和热情,使大学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和崇高人格的塑造。在文化激荡的今天,如何巩固我国主流文化阵地,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作者:魏志俏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