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农村建设战略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

1.1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1.1.1加强农民主体性教育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提“新农村建设”,非常清晰地指出主体是农民自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证明,只有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改革才富有成效,如果离开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单纯依靠国家行政力量的农村改革都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成功。只有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认识到自己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国家只是起引导作用,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的需求转化为发展现实生产力的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农民灌输其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现实需要,也包括民主权利、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利益,培养农民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观念。惟其如此,农民才能真正从新农村政策的接受者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参与者,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和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

1.1.2加强农民合作意识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经济形式走过了通过重建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中小农经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合作社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集体经济由于自身权利体系的缺陷而被否定,小农经济又得以重建的历程。因此当今中国农民的生产结构仍是以小农经济生产形式为主。这种生产形式的最大特点是规模小、分散和生产结构的同构,类似于分散的细胞。以社会主义作为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也不能建立在集体经济之上,其经济基础是合作经济。“三农”专家温铁军指出新农村建设在村庄层面上是农民全方位的合作。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解决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所无法克服的分散经营的弊端,解决发展农村规模经济的经营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培育农民的集体意识,更能极大地节约农民与政府、农民与企业的交易成本,恢复和提高农民在社会中的话语权。总之,农业靠政策,农民靠组织。但是农民受小生产习惯影响具有严重的机会主义情结,缺少合作的习惯。要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农民的诚信建设,从而解决农民合作难的问题。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农民合作社的观念和法律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农民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3引导农民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指明了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农民的政治参与会深刻地影响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如果高度重视并科学引导,这种政治力量就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资源,而如果忽视、压制或错误引导,则必然会成为冲击社会政治秩序的消极力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阻力和破坏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国家已经为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建立起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和信访制度等等,同时国家也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继续完善现有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内渠道。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农民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有利于村委会和基层政府民主决策,从而能够从根本上维护和发展自身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农民政治参与的要求日益增强,农民密切关注“三农”政策,要求拓宽与当地政府机构的联系,对维护自身利益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但从总体上看,农民政治素质和参与能力还亟待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培养农民正确的民主观念和合法理性的参政意识上发挥应有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使农民的合理诉求依法有序的得以表达,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得以提高;从农民关心的具体事务入手,培养农民正确的政治观念、规则意识、行为习惯,使农村民主走向生活化、具体化。

1.1.4加强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质上是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一次调整,党和国家按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和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村儿童入学免除学杂费等等。新农村政策打破了传统国家和农民的“汲取型”关系以后,不少农民觉得基层政权已经和他们关系不大,农民不关心政治的现象更加严重;不少农民只讲权利不尽义务,头脑缺少国家观念、大局意识,十分自私狭隘。农民公民意识的缺乏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障碍。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抓住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使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使农民明白,国家利益是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从而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合格公民。

1.2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1.2.1把握主动性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要求根源于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主动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是以政策推动的方式开始的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也是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农村各级党组织站在时代潮头主动做好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条件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任务,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1.2.2增强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6]。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虚”与“实”的结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外面宣传灌输,又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实际,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比如村镇道路改造、农民饮水安全、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乡村卫生服务、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1.2.3体现超越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就是其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行为的前导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遵循的外来的规律而同现实世界相对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以农民当前思想认识水平为依据,又要引导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果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维持农村社会现状、或者维护农村稳定的水平,那就失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价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不断超越现实,从而引导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实现超越,走向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互动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育新农村精神的使命。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互动发展的过程。

2.1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功能是否正常且正确地发挥,必须依托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体制的确立。农村发展战略涉及了农村的发展理念、现有政策、甚至是农民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些变化既产生了对新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要求对既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修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理论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涵盖在农村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必须从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基础、发展体制、社会条件、传播方式的变化,用时代眼光来审视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符合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改革的思维寻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农民在文化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从思想政治工作所对应的上层建筑的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过分的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

2.2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创着新农村精神

从根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基本目的的,其参与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重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不断改造和提升。韩国前总统李寿成介绍韩国新村运动时指出,“新村”运动最深刻的意义是改变了农民的观念,是一场精神运动。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理想和道德引导农民国民精神的培育,关注农民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道德、情感、人格、思想、信仰,关注农民精神家园的构建,只有如此新农村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但是新农村精神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公共权力的保障和引导,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肩负起创新农村精神的重任。只有勤劳致富、自立自强、合作共济的新农村精神才能创造出一个有丰富思想和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3两者统一于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作为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同推动农村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党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水平。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既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认识到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在思想文化领域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根据新农村建设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及时把创新的社会发展理论灌输给农民,是不断推动农村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保持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正确的重要法宝。总之,明确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其意义在于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确实把教育农民问题当作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和伟大工程来抓,克服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从而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作者:张学凤 单位: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