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激励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激励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激励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激励理论的着眼点在于人的需要、目标、动机和行为,关切的是人的内心活动。通过激励理论研究,我们将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实现精神升华。目前流行的激励理论主要有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两种: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激励原因的内容,它关注人所需要的具体内涵,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激励理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两位人物及其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一方面,人的需求并不是五种需求并驾齐驱,而是有轻重层次的分别,当人的所有需求处于未满足的状态时,那么较低级的需要则处于主要方面,也是最亟需解决和满足的。在此基础上,人才有可能实现更高级别的需求。从激励的角度看,一种需要只要得到部分的满足,人就将转向高一级别的追求。因此,我们实施激励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展开,首先要了解个体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如当个体处于物质极度贫乏,生活无所依靠的状态下,更高的精神追求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使工作的人感到满足源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使人感到不满的,均来自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因此,赫茨伯格把前者称为激励因素,后者称为保健因素。部门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都属于保健因素范畴。当这些因素处于无法接受的水平时,人们对工作就会产生不满意的情绪。但是,当这些因素达到人们接受的水平时,它只能消除人们不满意的情绪,却无法产生积极的态度。而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的因素即激励因素,才是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只有努力实现这些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态势,实现激励效果。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的重点在于心理过程,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及他的期望理论。弗洛姆于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励的效果来自效价与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来表达即:激励的效用=期望值×效价。也就是说,推动人们去实现目标的力量,是两个变量的乘积,如果其中有一个变量为零,激励的效用就等于零。效价是目标达到后,对个人所能收获的或个人对此的一种预期。期望值是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大小。

二、激励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启示

激励理论给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的激励理论可以引导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予以展开,也将形成不同的机制。

(一)利用需求理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的方向

人的需求是直接导致行为的根本动机,当然也包括人的思想动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激励理论完美结合的第一步必然是对人心理需求的准确定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进行教育之前首先应该确定受教育对象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以此来确定教育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受教育对象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个体时,如果要对他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奖励,物质奖励就远不及能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从中得到更大的鼓励。需要注意的是,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可能同时有很多不同的需要,教育过程需要做的是分辨出当前受教育个体或群体的主导需要是什么,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来说,哪个层次的需要才是优先,并以此最终确定教育的方向。

(二)根据期望为思想政治教育设定合理可行的目标

需要相应的即是期望,因此,把这种期望转化成为看得见摸得到的目标,并以此来激励,进行思想的洗涤。所谓目标,实际上就是人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心理学上把它称为“诱因”,即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的子集可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实体,一是孕育于人自身的精神。当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处于物质层面需求时,不妨将物质性激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而物质需求一定程度满足后,更高的精神追求则应设定为激励的目标,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重要,教育者要动用目标的功能,去激发人的正确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导向新的境界,推向新的高度,要使受教育对象自觉调整有偏差的、错误的理想信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用情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效果

现阶段,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相伴随的则是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壮大,人对于自我认识愈发清晰,自我理念也更加强烈。在这样的环境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人自我意识、心理活动的忽视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因此,在明确需求层次、确定激励目标的同时,必须要更加关注人的内心,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注入情感激励。以情动人,方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人的情感并不果断、强硬,但情感的力量却更柔韧、充实。人的情感决定人的态度取向和心理强度,所以情感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就十分重要。正所谓“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如果想让受教育者的内心达到一种高层次的震撼感,使其理想信念步入正轨且愈发坚定,就必须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也就是说,无论是国家、社会抑或个人,只有发自真心的对待受教育的群体,才能真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语

激励理论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宝。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激励理论来达到工作效果的最大化。首先要确定教育对象的需要处于哪个阶段,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进行激励及教育,同时,激励理论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窍门并无他法,教育者一定要倾注真实情感,真正从受教育者的内心出发,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方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刘冰 单位: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