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物质属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物质属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物质属性

一、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物质属性须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联系

载体的现代含义是“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和承载知识和信息的物质形体”。对其中的物质如何理解,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类以及教育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准确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什么是物质,列宁做出了经典的阐释:“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那么,要理解好这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关于物质的阐释,我们就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是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实践概念,把人的实践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实在,这样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上述缺陷,使物质概念的理解完备而彻底“。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于物质概念的基本思想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在生活实践中可从感觉上直接或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感知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只有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才有意义。马克思认为对物质的理解要有感性直观但又不应局限于这种感性直观,而应当从感性的活动、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谈论“先人存在的自然界”毫无意义。“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马克思认为能够构成人类认识对象的主要是经由人类实践活动改造过了的“人化自然”,而不是与人类历史实践活动尚无关联的“先人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其载体物质属性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应联系人的实践活动去说明物质,像那些离开了人类实践的即使是有形的物质实体,马克思认为是毫无意义的,“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虚构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它们也不属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讨论的物质范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形的人类实践的产物,看得见、摸得着、可触知,像人类的物质生产成果、生产场所、生存环境等;一类是无形的但与人类实践紧密相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规章制度以及那些与人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组织活动等,虽然它们不具备有形的物质外表,但客观存在,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对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物质属性是其具有承载和传递教育信息的基础

(1)与人类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既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也是人类思维的物化,承载着思维的信息,通过它可以演绎出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物质世界是人类认识改造的对象,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类认识的对象是纳入了人类实践活动领域的物质存在。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慢慢从原始的自然界分离出来,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由人类认识改造的物质成果组成的人类社会既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思维的物化,通过它可以演绎出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因为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是直接经验的物质成果,同时它又是别人获取知识的间接经验。与人类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既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也是人类思维的物化,承载着思维的信息,通过它可探寻出思维的发展过程,指导实践。

(2)物质具有直观现实性,是人类感性认识的直接来源,其应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具有吸引力。人类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触事物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个层次。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也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它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表面的个别特征的反映。如视觉反映事物的颜色、形状;听觉感应事物的声音,嗅觉感受事物的气味等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各种感觉的综合,形成关于事物各方面特性的整体形象的认识。表象比知觉又进了一步,是以往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记忆中的再现。表象离开了具体事物,是对知觉的综合和概括。感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反映了人的认识发展,由部分到整体、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趋势,为理性认识提供了材料。感性认识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是属于对事物表面形象的认识,它直接且具体。“一切感性认识都是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它和外界事物之间没有中间环节;它所反映的是外界事物的生动具体的形象。”这种以事物的外部现象为内容的感性认识是一切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而“物质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物质范畴是从各种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一个普遍的哲学概念。物质的这一共性寓于各种具体实物的个性之中,没有脱离各种具体实物而独立存在的某种‘物质自身’人们既不应当把物质同各种具体实物割裂开来,也不应当把物质归结为某一具体的实物。”物质是具有时空性的存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而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行。从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物质共性,具有直接现实性特征,它是可以看得见、感知得到。物质具有直观现实性,是人类感性认识的直接来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物质属性,是“通过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建立的基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生动,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使得它既是认识的来源又是验证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其应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可信度。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整个世界是由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物质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可为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它们之间是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同时,物质也是验证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因为属于意识范畴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检验它的正确与否不能依靠认识本身,而是要通过实践把主观性的认识和现实中认识指导下的客观物质结果加以对照比较,看主观认识和客观结果是不是统一、符合,从而检验出认识是否正确。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实践把观念性的认识与眼前的客观物质结果结合起来,“眼见为实”就能检验到认识的正确与否。如通过参观井冈山革命旧址,对当时革命力量的薄弱有切身感受,就能更加深信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正确,更加理解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物质属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可信度,从而更易认同,这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

(4)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物质间的普遍联系便于思维的展开,有助于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际运用。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但又不是彼此孤立、毫不相干的,它们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从横向上看,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纵向上看是指事物发展的前后也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且任何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要素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这个普遍联系统一体中的一个部分。在社会领域,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且其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样性的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从不同的角度分,可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一样的作用。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赖于周围其他事物,我们不能离开事物的普遍联系孤立地研究事物。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广泛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分清哪些是主要联系、本质联系,以便有的放矢地选择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朱景林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