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张扬自我个性,表现欲望强,信息和知识丰富,具有很强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多元文化和信息革命的严峻挑战下,现今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着转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责任感意识。责任感是人才必备的素质,是—个人创造精神的动力机制;责任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而现今大学生缺乏志向、逃学厌学、沉溺网络,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缺乏对自我负责的意识。更枉论其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岂能背负起振兴中华,国富民强的重任!
2.道德品质缺失。道德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规范与实践中形成的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其内在道德品质、道德规范与外在道德实践形象的统一体。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社会思潮随之而来,并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产生冲击。尤其是那些被冠以“官二代”和“富二代”的人中不断出现的恶性事件,让人愤怒,更让人担忧。强调知识教育,忽略思想品德的塑造,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同样反映出当前高校精神成人教育的缺失。
3.个人诚信缺失。诚信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大学生作为民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诚信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现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某些道德规范受到冲击,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考试作弊、涂改成绩、伪造假证书、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低,无故毁约、频繁跳槽就是集中的体现。
4.人际关系冷漠。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关系。大学生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学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间关系等等。是否能平衡好各类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考验。现今由于社会上逐渐滋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使得部分大学生更看重自身利益,对除自身外的一切事物漠不关心,表现冷漠。复旦大学的“黄山门”事件就体现了现今大学生以自我利益为重,集体奉献精神减弱,整体观念、全局意识淡薄,极端自私,缺乏关爱等。
5.缺乏理想,生命意识淡薄。理想是人生之必须。一个人必须有理想,因为它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可以使生活充实、富有生机和活力。大学时代是我们确立人生目标之际,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助于我们扬帆起航。但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理想与现实、信念与利益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织,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与畸形已非个别现象。从云南某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大学生自杀率逐年上升,都反映了现今大学生没有理想,缺乏对生命存在意义的理解,对人生真谛的把握,难以承受生活中的挫折。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采取强制的“填鸭式”,采取推销性的理论灌输,把大学生仅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而忽视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规律,忽略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观需求;这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凝聚力和说服力。
2.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组成的多样性、学生思想的多变性、学生教育的多维性、学生管理的多重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都要求我们不能以重复单一的做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既要注意一般学生的共性,也要兼顾部分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不容置疑。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鼓励学生通过掌握科技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参加各类知识技能竞赛,增强思维灵活性,学会自我调节,努力改善人际关系,勇于面对挫折,敢于解决困难,避免出现心理失衡,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现今总体状况较好,但多数高校重管理轻教育,重科研轻教学,师生地位不对等,沟通形式单一都使得师生关系不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灵魂,在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通过爱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会理解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精神成人。
4.重视家庭教育。学生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家长认为已经大功告成,完全将孩子的管理交由学校负责,高校的家庭教育目前基本上陷于停滞状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都影响这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学生也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不愿意接受家长指导,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条件对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的启蒙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学校又是人的思想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等系统形成的主要地方。因此,有必要将家庭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家庭所具有的亲和力,采取倾听、鼓励、平等的对话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高校应建立起与家长保持长期有效联系的工作机制,以电话和信件的方式及时向家长提供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与帮助。只有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才能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5.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①关注学生精神需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确立人生目标、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呈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部分学生的思想处于过渡转型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独立的人生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以个人为中心、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活,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从实践中为大学生架起一座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得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自己、重新审视个人的价值观,从而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力求实现精神成人。
②丰富校园文化,注重人文关怀。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体特征的群体文化。我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良好的文化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美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使得他们成为相互尊重、互助友爱、积极进取的人。此外,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创新能力。比如现今高校举办的“三生教育”主题团日活动,重在探索“三生教育”的本质,解渎“三生教育”的内涵,“通过学生主体对主流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认同、内化以及实践”来逐步提升人的主体性、发展性、超越性,从而逐渐回归教育的生命本旨。
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9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树立榜样,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律的优良品格,勇于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能够自我调节。学校班级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定相应教育计划,开展心理咨询干预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邢杰 单位: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