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领域中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二者的有效结合必将带来更大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试图找到二者有效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人本心理学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性自然因素的研究,是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或称人本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简言之,因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而得名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异于动物的,真正属于人性的各层面的问题。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强调研究健康人格和人的正面价值,对人的潜能、创造力等问题具有其独树一帜的见解主张,它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并将其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中,深化了对人性的认识和研究,并把人本主义观念扩展到教育领域,由此发展了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内容体系的核心,就是对人的关注和尊重。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涵义及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具有更强烈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来自于其理论学说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还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系统,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加以区别,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其实不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后者以前者为研究客体。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对“三观”在思想上自觉认同、在信念上自觉守护、在行为上自觉遵循,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思想先进、人格健全的合格接班人”。在培养方法上,《意见》强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2011年初,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在各门学科中首先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心理学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充满活力且思想活跃,但面对现实及未知的将来,他们更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动向,还要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使大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同志曾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系列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是做人的工作,对人的认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故“以人为本”理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本思想高度一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公民责任感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德、育人的活动,是用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立场等问题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主要途径

教育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操作机器和做实验,而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思想的融合过程。正因如此,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1.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提教育水平,首先应从教育者入手,只有教育者的观念和理论水平提高了,受教育者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指出:“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应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序列”“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应为他们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应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常识培训”。目前我国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还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受到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学习,更不用说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想要将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实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和创新,首先是要进行教育者的观念和理论知识的“补课”甚至“重修”,以及开展定期培训交流。

2.提高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把他的理论扩展到教育问题上,就形成了他的“以教育对象(咨客)为中心”的教育观。罗杰斯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地、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因此,他明确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教育对象成长和学习。这个教育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教育对象应该是有创造性的、积极向上的、独立自主的、有选择行为的能力并且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当今90后的青年人身上没有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因此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尊重并力求发挥人的个性及其发展规律的。20世纪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者必须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培养学生主体个性,提升主体人格,这就决定了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旧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例如:教育方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重视结论灌输为注重过程训练,变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为以“学生和实践”为中心;更多地运用体验式和渗透式等方法去让其身上的特点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和探究者。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定情感的交流是人们最基本的关系类型。学习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人际相互影响。如果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便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罗杰斯也十分强调师生关系对学习的积极作用,认为教育的发起主要依赖于教师和学生在彼此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可见,人本心理学反对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单纯地传授知识,提倡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学科教育双方的关系略有不同,不是某种特定技能的习得,多为道理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方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更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真诚。师生之间应以诚相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地显露出来,打破以往见面“鞠躬问好”式的交往,像朋友一样真诚、平等相处,以促进学生获得真正的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即对他人的理解)。第二,接受。教师要能完全地接受学生碰到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畏俱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的怀疑及达到目的时的满足,像家人一样接受和包容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以促进其个性的充分发挥。

四、结语

将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宗旨——“以人为本”,也更有利于早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1).

作者:邱丽明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