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依托大数据挖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依托大数据挖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依托大数据挖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分析

[摘要]当前,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亟待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的新命题。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在工作思路上促使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虚拟环境向现实环境转移、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大数据平台、品牌活动、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平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和改革开放形势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对象也在呈现出新的特征。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成长发展环境和多样性的成长发展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进一步聚焦质量提升,更加注重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实现多样性发展和系统性整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大数据的推广以及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运用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网络平台数据挖掘的总体思路

(一)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职业发展等诸多内容,可以说是纷繁复杂。特别是在当前海量信息交互融合的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愈发展现出多样、多变特征。受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量、精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型方法的静态、孤立特点已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学生成长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数据是分析、刻画和评价人的思想行为的基础和前提[1]。网络平台数据挖掘立足已有的网络数据平台,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数据(如考试成绩数据、校园消费数据、图书借阅数据、宿舍管理数据、第二课堂活动数据等)和网络表现数据(微博和微信发表的状态及转发的图片信息数据、社交网络平台评论数据、MOOC学习数据等)两个方面入手,运用好大数据的“显微镜”功能,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力图准确反映和科学研判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况全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发力奠定基础,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引导提供保障。

(二)由虚拟环境向现实环境转移

如果说虚拟环境下大数据的数据化特征为我们预测和研判学生状况提供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在现实环境中如何创新载体、探索方法解决学生的具体实际问题则是“如何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立足于解决学生个体的具体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落地生根,保持长久动力。网上和网下联动,强调的是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理想信念、专业学习、综合素质、职业发展等具体问题,采用深度辅导、主题工作坊、谈心谈话等具体活动,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对大学生加强引导、塑造和培养。当然,网上和网下只是从环境类型上的大致界定,关键的是突出各自优势,将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建设组合运用。专兼协同配合,强调的是进一步统筹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一线专兼职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行政干部队伍以及心理、网络等方面的专家队伍,扩大覆盖面,增强灵活性,形成育人合力。

(三)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数据服务变革,即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把用户分成不同类型的群体,甚至是不同特征的个体,从而进行精准服务”[2]。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成长发展环境与其多样性的成长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是社会个体的个性化发展的典型特征”[3]。贴近学生成长发展实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数据化的手段将抽象的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呈现为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是大数据工具理性的集中体现,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数据只是一种客观具体的表述方式,是我们加以利用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其本身并不具备价值理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通过大数据的手段预测和研判学生状况后,如何进一步总结凝练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将大数据的工具理性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转化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二、网络平台数据挖掘的主要实践

(一)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体现学生成长目标素质模型特点的大学生成长发展数字化平台一是形成数字化平台工作体系与模型。大学生成长发展数字化平台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的有效尝试。华北电力大学通过目标设立、路径引导和过程管理,借助专业测评、项目评估、工作考核、结果反馈,形成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梳理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明晰具体的工作目标,并与大学生素质模型科学对接,为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二是强化数字化平台的数据支撑。平台数据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包括与学生成长发展紧密相关的招生、迎新、军训、教育、管理、心理、资助、就业、离校等各个方面。平台注重学生在大学期间成长数据的采集与挖掘,注重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期间成长发展轨迹的描述。从数据类型上看,由学校招生录取系统导入学生基础信息近1万余条,每年新增描述学生学习状况的成绩数据30万条,描述学生校内消费及生活状况的消费数据1700万条,描述学生图书借阅量、借阅门类、借阅谷峰值的图书借阅信息30万条,描述学生社团任职、比赛获奖、学术研究、志愿服务等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信息4万条。数字化平台于2015年首次实现了文本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在新生中征集开学典礼新生发言稿,86%的新生提交了发言稿,畅谈自身的成长与时代赋予的责任;81%的家长写了“给学校的一封信”,表达了对孩子成长的期盼。此外,平台设计并实施了“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从价值观、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进行在线测评。学校通过测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状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二)加强品牌活动建设,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一是强化工作实效,打造“成长1+1”项目,通过大数据挖掘准确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个体帮扶工作。通过大数据技术运用,学校在分析学生多维信息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学生经济情况认定数学模型。模型以数据挖掘为基础,对学生校园一卡通消费数据和家庭情况调查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认定因子(数值型数据、程度型数据和是非型数据)进行隶属度的计算,以此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等级,并且动态更新数字化平台中每月存储的学生一卡通消费数据,实现了家庭经济情况认定从经验定性转向客观定量的科学化转变,为精准做好学生的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此为基础,学校针对来自“边远、贫困、农村和民族”地区的学业困难学生推出了“成长1+1”项目,以1名有热情、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成长导师,与1名有需要的“边远、贫困、农村和民族”地区困难学生结对。成长导师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专业学习、综合素质、职业发展等方面对结对学生进行引领、塑造和培养,有针对性、精细化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打造学业辅导和学业规划引领项目,通过大数据挖掘扎实做好各类重点关注学生的引导和督促工作。以学生的补考率为切入点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学业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学校近年来每年因学业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就业的人数占无法正常就业学生总数的76%左右,在需要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学生中,存在学业问题的学生人数占重点关注学生总数的80%左右,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跟踪的学生中,因学业问题需要持续跟踪的占定期跟踪总数的22%左右。以此为基础,学校推出以兼职学业辅导员制度、计算机零基础辅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业辅导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从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两个方面精准发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校推出学业规划与引领项目,以学生年度综合测评的数据分析为切入点,挖掘成绩优异学生学业、成长及发展过程的数据,为广大学生描述直观的、操作性强的成长路径,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此外,学校积极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孤儿、单亲家庭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等不同类型学生的具体问题,为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奠定了扎实基础。三是实现精准推送,打造集就业网站、微信平台、就业APP三位一体的协同工作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通过平台数据挖掘与分析可以发现,毕业生的具体求职行为与其职业发展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就业意向是否明确、求职准备是否充分存在紧密联系。以毕业生的简历投递为例,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毕业生申请职位次数较多且求职意向过于宽泛,这反映了其求职目标模糊的现状,因此,了解该毕业生的求职现状、帮助其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定位则成为关键的工作着力点。学校打造集就业网站、微信平台、就业APP三位一体的协同工作平台,立足学生的个性化求职需求,通过数据的共享融合和精准推送,实现了“菜单式”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以就业APP为例,推送内容专注于就业相关主题,学生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掌握最新就业内容,而且招聘消息推送能够实现准确推送给一个年级、一个班,或者某一个特定的学生。同样,就业APP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在APP的学习模块中,经过职业体验的测试,能够根据自己的测试报告选取不同的学习内容。四是强化思想引领,打造MOOC辅导员课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增强实效性。创新管理体制,以工作室的形式由学校学生处与各院系共同管理MOOC辅导员课程,实现资源整合、合力共建。学生处教师负责教学大纲设置、技术标准设定和教学示范,辅导员队伍承担主要教学任务和课程建设任务;组织教学内容,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结合辅导员所从事、了解的学生工作,构建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学业指导五大模块的主题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模式,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着力解决学生“知行合一”的问题。线下学生活动和学生工作项目可有效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达到提升辅导员课程实效性的目的。2016年4—7月,通过与学堂在线合作,MOOC辅导员课程完成课程的设计、拍摄、制作上传工作,课程一期共计3章15节,于2016年8月初在辅导员课程MOOC平台正式上线。(三)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合力打造全员育人工作格局一是深化名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内涵,进一步发挥名师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育人功能。从2004年起,学校开始着力实施“名师担任班主任”工程,倡导高职称、高学历、高能力的业务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全校高职称高学历业务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比例稳定在70%以上。学校系统总结十年来名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不断深化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内涵,从微观工作层面着力把好学生的安全关、学业关、成长关;从业务素质提升层面注重创新班主任培训形式,加强工作经验传承与交流,不断增强班主任政治和业务素养。积极倡导班主任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健康成长的关怀者。二是发挥学生工作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的优势,树立协同创新工作观念,建立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工作平台。注重发挥两支队伍的各自优势,着力建立“大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围绕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平台,整合资源联合申报科研课题,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立足抽象理论具体化联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联合展开实践教学活动等五个方面拓展协同创新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协同创新工作实效。三是形成以“深海纵队”为代表的主题工作室团队,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载体和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手段,立足微信、门户网站、公共主页、QQ群等网络宣传教育平台,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后勤保障、建立协调机制等举措把握主动权,占领新高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网络平台数据挖掘建议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研究内容。如何更好地依托网络数据挖掘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一方面,要继续整合网络平台数据资源,加强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要通过技术攻关更加全面研判分析学生的网络舆情动态,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为各类学生建立“数字画像”,为更好地描绘学生成长路径提供有益参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选好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设计工作项目,解决其成长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持续深入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本文系2016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战略课题“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对策研究”(BJSZ2016ZL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怀杰,吴满意,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5).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5.

作者:戚坚军 张新娟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