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流行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流行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流行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影响

摘要:流行文化作为民主、开放时代文化多元发展的产物,其鲜明的特征、多变的形式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广泛参与,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流行文化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具有说服力,以增强自身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流行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流行文化隶属于文化的范畴,也是一种文化产品,具有时代性、娱乐性、消费性、科技性、大众性等特征。海蒂兹认为:“流行文化主要是如同时装、电影、CD、VCD、电视节目一类的普遍可得的人工制品。”①吉登斯则认为:“流行文化指的是被成千上万或几百万人观看、阅读或参与的娱乐,是一种大众广泛参与的娱乐活动。”②如今,流行文化的内容、特征、表现形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丰富。流行文化是指借助网络、电视、电影、广告、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于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在人群迅速传播、广受崇尚的文化,它与娱乐、消费、商业、政治紧密结合,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为动力,进行批量生产和复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的文化③。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求新,具有较强的敏锐性、接受力、包容性和表现欲,是流行文化的主要参与者、转播者和创造者。流行文化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受到高校大学生广泛欢迎与喜爱,特别是在网络和手机上网的广泛普及的环境下,很多流行文化一经出现,便在高校中迅速传播甚至备受追捧,大量的影视衍生文化、网游衍生文化、恶搞文化、流行语文化、弹幕文化、直播文化、网红文化、消费文化、外来文化等等接踵而至。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诱惑和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更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行为习惯。分析流行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合理利用流行文化,积极探索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新对策,已成为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流行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扩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流行文化扩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层面和活动层面的载体。主要指手机微信、校园网络论坛、红色微博、学校新闻资讯、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进入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后,更多的共享网络资源和虚拟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学习内容,更灵活的学习时间和更开放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教育和受教育的中心,人的自我发展和社会交流的方式通过网络进行高度融合,充分实现个性化发展。大学生的普遍参与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自上而下、单向的模式转变为双向、多向的互动交流模式,使单调的说教转变为思想感情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的交流方式。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和主体化的进程。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思想、行为产生影响,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趋势。流行文化是人们达成共识而产生的流行符号,是社会发展的标尺,它与政治力量毫无瓜葛,也没有地域、民族、阶层的限制,它以传播迅速便捷、海量信息等优势,在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推动下在高校中快速传播,拓展了大学生的社交空间和范围,使大学生能够实现与社会“立体的”甚至是“全方位”的接触,从而使大学生的社会性得到了延伸与发展。流行文化使大学生形成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化进程。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可以从广阔的领域获得丰富的信息,大学生通过参与、创造流行文化获得认同感和存在感。花椒、映客、小咖秀、快手,美拍、YY、全民K歌等网络直播平台,街舞社、交际舞社等各类社团组织,“校园歌手大赛”、“校园健美操大赛”等各种比赛,都为大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从而继承和弘扬社会文化,成为社会文化重要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流行文化内容生动、形式多变,流行语汇的传播、流行影视和流行话题的讨论等,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能有效激发起受教育者的“兴奋点”和“敏感度”,有利于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另一方面,流行文化贴近日常生活,很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达成共识、找到共鸣,很多艰涩难懂的理论,借助流行文化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就变得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于2017年8月上映,累计票房突破56亿的国产英雄主义大片《战狼2》,主力购票观影人群是“90后”用户,占比46%,影片中经典台词触碰内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其蕴含着极大的精神力量与感召力,激发了大学生们强大的共鸣。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方针、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忠诚之心、自强不息等话题也随之引起了大学生的热烈讨论。

二、流行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流行文化的本身就是对原有意识形态一体化的疏离、叛逆与反思,称颂的是世俗的欲望,高歌的是当下的享受。特别是流行文化与商业元素的结合,让部分青年成名获利的价值观过度膨胀、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消解奋斗的意志,对理想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成才之路缺乏深度的思考和符合实际的规划。西方的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借助流行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在我国推销;西方的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通过电影、电视、国际互联网、书籍、广告等媒介的包装和掩饰,诋毁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播腐朽思想。面对扑面而来的这些文化冲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消解。2.刺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流行文化的娱乐性和消费性决定它的本质是一种消费文化。在商业精英和资本逻辑的统领下,流行文化不仅仅表现为种种转瞬即逝的欲望消费,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消费的投射,通过塑造缤纷的形象、华丽的包装、自由的文化态度、新潮的生活方式,不断推销着消费至上的理念,引导大学生追求时尚消费、品牌消费和个性的消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试图通过追求名牌、追求新潮、追求享受等消费行为来彰显自己的生活质量、个性和地位,他们被流行文化裹挟着盲目地跟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世俗化的享乐主义消费风气,滋生攀比消费心理和拜金主义心理。3.加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复杂化。互联网是大学生接触流行文化的主要媒介之一,互联网不仅作为流行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的载体,也成为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战场。网络信息的传播模式是超越时空、即时共享和双向交互的,信息的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大学生可以不受拘束地在网上随意发表观点和看法,甚至散播消极、错误的观点。另一方面,某些摆脱了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约束的网民,为了追求点击率,忽视社会责任,不惜以包装、炒作、噱头、甚至哗众取宠来吸引大众眼球,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在观念领域的反映造成大学生思想的动荡和交锋,将部分大学生塑造成缺乏思想深度、价值取向偏离、重物质轻精神的人。4.降低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流行文化本身就是美与丑、雅与俗、正与误的集合,其新颖的形式和新鲜的内容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是一些格调浅薄、内容低劣的流行文化正在腐蚀着大学生,降低了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流行文化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世俗化,热衷于通俗浅薄的流行文化作品,忽视理性思维的意义,在审美取向上呈现感性化、世俗化的倾向;流行文化使大学生的审美取向重表面轻内涵,一些大学生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自我思想,不辨美丑,只知随波逐流,部分大学生过分讲究衣着打扮,追求新潮、个性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造自己的外在美,而把自身知识的丰富、道德的修养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三、流行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是帮助人“树立人的正确思想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④。当大学生所追随的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方向一致时,其合力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反之则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利用好流行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富有时代感,博得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1.利用流行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实现思想政治话语的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话语的吸引力。近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民间层面的媒体都刊发了“年度汉字”、“2017年十大流行语”、“流行词汇”等,入选的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越来越多成为显著特征。只有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符合时展趋势的话语才能博得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关注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把握影响青年思维和行为的文化脉搏,将社会生活中典型的、新鲜的、受到大学生广泛关注与讨论的事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也要学习和掌握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汲取现实生活中富有表现力、与教学任务相契合的网络语言和流行语,适当地把它们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使话语内容既保持一定的专业性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大众气息,既保持一定的高雅性又能够做到“接地气”,有利于提升深层次内容传达的实际效果。(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形式创新提供了多元的媒介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要求,丰富网络知识储备,克服信息技术的本领恐慌,重视论坛、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博客、微博、微信、人人等媒介的传播优势,积极关注并创造虚拟空间、虚拟生活,自觉接受网络文化资讯,避免出现话语鸿沟、信息知沟、网际代沟,争取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领袖。2.利用流行文化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尽管流行文化具有商业性和娱乐性特点,但这并不表示它毫无教育意义。事实上,许多流行文化产品和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包含积极、健康的主题思想。比如,很多影视作品、流行音乐不仅饱含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还体现人们对环保、爱国、和平等庞大主题的呼唤。利用流行文化的内容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将优秀的流行文化适当地引入高校,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积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突破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模式,借鉴流行文化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通过对大学生个人兴趣、心理特点、消费需求的分析,筛选那些具备思想性、蕴含艺术性、具有可读性的优秀的流行文化,纳入到高校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中,多角度地展示社会生活。其次,将分析、评价流行文化纳入教学内容,树立正确价值观。将大学生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素材引入课堂讨论,启发学生观察流行文化背后的道德意义、伦理意义、人生意义,深入分析这些文化的流行原因,公开交流这些流行文化给社会环境、心理行为等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指引学生正确认识、分析与评价流行文化现象,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们能够明是非、辨美丑,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最后,讲授流行文化的运行机制,化解流行文化带来的心理冲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综合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带领大学生去充分认识流行文化的传播原理、传播途径等,了解流行文化的运行机制,化解多种多样的流行文化带来的心理矛盾冲突。3.利用流行文化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性。流行文化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很多深奥的理论借助流行文化的形式进行讲述,会更易于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性。一是利用流行影视节目形式增强课堂学习的吸引力,将流行影视节目形式运用到课堂中,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得既有深度又活力十足。二是借助流行文化的受欢迎度增强书本知识的吸引力,将流行文化与书本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流行文化活泼生动的形式向大学生们讲解党的政策、宣扬主流价值观、政治理念、道德伦理、法律法规,在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化的目的。三是借鉴流行文化的模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立专门的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机构,结合学校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积极探索开展品牌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进行项目化管理,打造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生价值追求的文化活动品牌。

注释:

①D.Strinati.AnIntroductiontoTheoriesofPopularCulture[M].London:Routledge,1995

②A.Giddens.Sociology[M].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Ltd,theThirdEdition,1997:364

③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05):91-99

④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9

作者:吴雪 彭立学 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