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后疫情时期保险需求变化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目前,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国在2020年1月开始发现人传人后随即拉响了全国防疫抗疫警报。保险作为风险管理专家和金融行业支柱在我国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防疫取得阶段性胜利。虽然中国政府第一时间采取了控制措施,但疫情自身的特质与发展对我国保险业造成了显著的冲击影响,其中,对公众保险需求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复旦大学联合腾讯微保针对疫情期间国人保险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利用微保平台的人身险数据发现,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疫情下中国保险业需求,希望通过分析真实平台数据为读者构建一个大致的疫情—互联网保险需求图景。我们的研究聚焦于长短期分析和细分险种分析。短期来看,居家防疫状态使得线下人无法正常展业,对保费收入形成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疫情使人们的健康和风险意识不断强化,保险需求不断被激发。面对疫情,细分险种也呈现出显著的发展趋势差异。寿险遇到了重重挑战,新单业务开展困难、人团队发展受限等使得寿险保费出现负增长。车险等在短期内明显下滑;但得益于疫情期间居民健康风险意识提升,健康险业务增长迅速。总览文献,现有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基于宏观数据的判断,缺少针对现实保险需求微观数据的分析,而本报告则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
一、样本与数据分析基础
腾讯微保是腾讯首家控股的保险平台,积极响应“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旨在实现全行业的生态共享共赢,并成功入选2020年FintechPower50。作为互联网保险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微保的数据具有很强的行业代表性,而且得益于腾讯和微信的科技优势,所覆盖人群和地区更为全面。依托这一代表性数据,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课题组从中梳理出此次疫情对国人保险意识、保险需求及其应对的具体影响。本文使用数据样本期长度为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3月16日及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3月16日期间的抽样数据,样本覆盖投保用户数为19426982,投保保单数为31291994,小程序访问UV(独立用户访客数)为72801159;样本覆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由于香港、台湾、澳门数据存在不足,我们在分析中将其剔除)。为了更好地呈现数据特征与规律,本报告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是人口基数调整方法。报告中人口基数调整方法是各地区变量除以各地区人口基数。其中,各地区人口基数采用最新可得的201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二是报告中采取去年同期基准水平处理,分别将2019年、2020年农历新年设为时间起始点,观察起始点前36天到后36天的变量变化情况。考虑到简化和更好地比较,我们将去年同期变量乘以一定年增长倍数(不同变量倍数不同)作为同期比较的基准,主要观察疫情期间2020年变量变化与去年同期基准变化的差异。
二、疫情冲击对保险意识的影响
(一)保险意识的启蒙教育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全国肺炎新增确诊人数和新增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跟随疫情的发展,新增总投保用户、反映潜在保险需求的小程序访问量、年化保费较去年同期都有质的飞跃,并且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在武汉“封城”后的近三周内,年化保费也较去年同期增长迅猛,且一反年节中销售量下滑的趋势,大部分高年化保费集中在年节的一周中。中国本就处于总保费规模大而保险密度与深度较低的阶段,居民保险意识增长是中国从保险大国走向保险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次疫情正是居民保险意识提高的催化剂,居民从这次疫情中逐渐意识到了重大疾病给个人与家庭带来的收入损失风险,并将这种风险意识转化为切实的保险需求,这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中国在居民保险意识建立上所需的时间,潜在的保险需求被提前激发出来。总体来说,全国肺炎确诊人数快速上升,保险意识受到极大刺激,保险需求也一同进入爆发期。
(二)发达发达VS不发达,区域特色明显在关注保险总体需求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小程序访问UV一定意义上可以用来刻画保险意识,而新增总投保用户数则用来刻画已经实现的保险需求。进而对所有省级行政区的数据基于人口基数进行调整,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刻画出不同地区的保险需求和保险意识。数据显示,疫情刺激下人均GDP越高的地区保险需求增长越强烈,即发达地区(人均GDP>1万美元/人)保费增长更加显著。相对而言,最不发达地区(人均GDP为0.4万~0.6万美元/人)则在保险意识上出现更大的增长。
(三)互联网助力疫情防控教育全覆盖互联网助力疫情防控教育全覆盖,为互联网保险拓宽渠道疫情期间,互联网对疫情防控教育的普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诸如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疫情页面访问量很大,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互联网平台使得疫情信息更高效便捷地普及给欠发达地区人群。基于疫情期间各地对远程医疗服务及信息普及的需求,各保险公司积极推动远程医疗诊断、远程疫情教育等远程服务,拓宽了其在欠发达地区的信息渠道,互联网渠道在欠发达地区渠道的扩展或将成为未来保险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四)外生冲击对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同为了探究外生冲击对保险需求的影响,我们找到了疫情的各个阶段在不同层面、不同影响范围的冲击,并通过对比冲击前后的保险需求变化,了解外生冲击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在分析中,我们估计了武汉“封城”、本市第一例确诊和本省第一例确诊等外生冲击对不同年龄保险需求影响的系数,结果显示本省第一例确诊病例的外生冲击下保险需求变化不大,而武汉“封城”、本市第一例确诊病例对保险需求的冲击更大,且年龄结构上呈倒U型结构。这一结果意味着冲击距离人们越近、冲击影响的范围越大,则人们对风险的感知越强烈,这时外生冲击对保险需求的刺激效果也就越强。本次疫情范围广、影响程度大,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近距离、大规模的疫情之下,可以预见的是人们对重大疾病风险的感知程度会远远强于正常时期,保险需求也将在疫情冲击的刺激下出现攀升。
三、疫情冲击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一)非典记忆的风险刺激疫情造成的冲击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改变一个地区的风险感知情况,也就是说对于发生过重大灾难的地区,人们对风险会更加敏感,这一点从拥有非典记忆的城市在疫情中的表现可以反映出来。此次疫情期间,无论是投保用户数的绝对值还是经过人口基数调整的新增投保用户数,拥有非典记忆的北京与广东均名列前二,领跑全国。随着我国疫情的爆发,保险成为肺炎疫情发展过程中的安慰剂。数据显示,确诊人数越多的省份,通过微保平台访问疫情页面的人数也越多,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及我国北部地区访问量和对疫情的关注度均更甚。而在众多险种中,肺炎保险成为消费者的保险“宠儿”。该类保单需求在2月初激增,增速远高于其他险种,整个疫情期间44%的新增保单均为肺炎保险保单。地域上,较发达地区对肺炎险的需求更强烈,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和湖北等地居民成为购买主力军。目前疫情尚未结束,“三文鱼”事件后,疫情以北京新发地为中心出现了抬头的趋势,多地区在6月中旬重新拉响了警报,新一轮恐慌情绪开始蔓延。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的风险刺激下,肺炎相关险种的需求或将进一步增加。
(二)女性保险意识崛起女性保险意识崛起,家庭观念更加和谐保险需求的性别差异一直是保险研究中的重点之一。在疫情期间,这一差别也不例外。通过比较疫情期间男女投保占比及去年同期数据,我们发现武汉“封城”前男女投保人数比一直高于去年同期,但是自2019年12月底疫情蔓延开始男女投保人数比持续大幅下降,并在武汉“封城”时突破去年数值,紧接着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农历新年后一周,整体上来看,此阶段男女人数比从接近2∶1降为1∶1,这都显示出疫情大幅刺激了女性的保险需求,女性保险意识不断崛起。女性保险意识的崛起同时也进一步发挥了女性家庭观念浓厚的优势。男女投保比越低,为家人投保的观念越重,男女投保比例与为家人投保比例大致呈负相关关系。
(三)疫情推高投保平均年龄相较去年,疫情期间人们平均投保年龄呈现上升趋势,且这一趋势随时间推移更加显著。而细分年龄段我们可以发现,30岁以上年龄段购买保险人群不断增加,且年龄越大增速越快。在疫情催化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年龄越大的人在面临重大疾病时风险就越大,也就越需要一份保险来应对未知的疾病风险给自己与家庭带来的冲击,高年龄段人群投保增长更快是这一现象的重要佐证。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保险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是由高年龄段人群贡献的。
(四)互联网保险覆盖范围更广随着保险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应用,跨地区核保与核赔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在这一条件下,互联网保险的跨地区销售已经是业内的普遍做法。疫情期间,互联网充分发挥其优势,将保险覆盖欠发达地区人群。微保平台上新疆、西藏的新增人均医疗险保单量较大,不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也是互联网战“疫”的一大优势。相较传统保险,互联网保险的费率更低、购买更加便捷,加之疫情期间线下保险销售渠道受阻,多种因素推动了保险需求从传统保险向互联网保险的迁移,互联网保险将成为众多家庭保险配置的新渠道。
四、疫情推高了互联网化的保险转化率
(一)疫情推高互联网保险的转化率保险意识分析中,我们指出了新增投保用户和小程序访问UV分别反映了保险需求和保险意识,那么使用新增投保用户数/小程序访问UV最终可以得到投保用户转化率,结果发现疫情推高了互联网保险的转化率。疫情之前,转化率较去年同期平均增长了73%;疫情期间,转化率较去年同期平均增长了232%。且通过线性拟合发现,疫情期间,我国各地区平均每100位市民提升其保险意识成为有潜在保险需求的群体,将会新增14至15份保险需求。而各大保险公司在疫情期间为了提供远程服务、普及疫情教育而搭建的互联网渠道,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普及保险知识、提升保险意识的重要途径,疫情风险刺激与保险知识普及的双轮驱动下,互联网保险的潜在需求群体与转化率可能会进一步推高。
(二)转化率地域差距明显作为此次疫情的震中,湖北的互联网保险转化率一马当先,超过20%;云南、海南和重庆等地也紧随其后,转化率接近20%;转化率最低的则是黑龙江省,不到10%。而互联网独特的战“疫”优势使得欠发达地区及保险深度较低地区的金融可及性有所提高,进而提高了地区的互联网保险转化程度。
五、结语:
保险路在何方?疫情期间,人们对疫情的关注度及对自身健康的焦虑程度爆发式上升,而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开通线上问诊平台及疫情相关信息页面,在疫情信息透明化、普及抗“疫”知识以及缓解人们焦虑情绪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互联网保险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性与居民在风险刺激下的焦虑情绪取得高增长与高转化率。随着我国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人们对疫情的关注度开始呈下降趋势,但常态化防控之路还很长,那么在后疫情时代,保险的常态化发展又如何进行呢?保险需求的增长态势是否可以延续?这都是在疫情的热度逐渐散去后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值得高兴的是,微保平台的用户咨询数仍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这或许说明了人们保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疫情虽然已经缓和,但疫情对人们保险意识增长的催化作用还在继续,这种保险意识的增长也将为未来保险需求与市场的发展提供持久性动力。同时,互联网在战疫中发挥的巨大优势也提示我们,保险科技将为保险发展注入创新源泉,推动保险行业的全面发展。
单位:复旦大学与腾讯微保大数据报告项目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