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小单位未设置或不具备设置专门财务机构的条件,会计人员大多不是财会类专业出身,会计人员兼职出纳现象较为普遍,不符合人员配备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要求;部分单位财务人员不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能力比较薄弱,账务记载不规范,财务人员处理复杂业务、财务分析决策的能力不足。
(二)政府会计制度执行方面存在偏差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从2019年起进行新的会计方式核算,有的单位推后一年才开始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有的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换不彻底,未编制转换工作底稿,只对部分科目进行转换,未转换到明细科目;有的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后,核算不规范,预算会计存在漏记、错记等问题,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衔接不紧密,逻辑错误,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单位未将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和财务账面进行核对,两者之间固定资产数据存在差异。
(三)财政云软件使用操作仍不熟练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财政云软件各模块功能的使用仍不熟悉,有的单位只能满足日常运转所需的资金申请和资金支付,对会计核算、财务报表查询、差异分析、机制凭证生成修改等操作不熟悉;有的单位财务人员已更换多年,仍使用原财务人员姓名及账号密码进行核算;有的单位经办岗、审核岗由一人保管和操作几个财务岗位人员的账号密码,内控流于形式。
(四)财经政策文件执行存在偏差
有的财务人员对常用的政策文件条款不熟悉,如:有些单位对《差旅费管理办法》中不同级别出差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及住宿标准相关规定不清楚,财务人员审核把关不严,超支部分未由个人自理,对超标准开支的费用由单位予以报销;部分单位对《公务接待管理实施意见》中陪餐人数、人均用餐标准等内容不清楚,日常有时以电话记录代替公函进行接待,对公务接待理解存在偏差,对没有公函的接待有意进行回避,单位账面上全年无接待费支出,存在转移、隐匿公务接待费开支问题;有的单位对《陕西省基层工会收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工会经费的支出范围内容不清楚,使用工会经费时采取发放现金、购物卡的方式,不符合规定。
(五)单位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与清查,新增的固定资产未按要求进行登记,未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未设置资产明细分类账;部分单位房屋建筑物已拆除多年,但账面上未做核销,仍然记载,造成单位账实不符,会计基础信息失真,资产管理亟待规范。
(六)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未清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长期不对账,未进行明细核算,分不清应收应付对象,有些陈年老账挂账不规范,使用公司简称,会计人员经过频繁更替后无法追溯,形成呆账、坏账;一些工程预付款年终未结算,虚增结转结余,影响决算数据。
(七)公务卡结算制度推行缓慢
以某县为例,2021年审计发现,纳入全县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有121个,其中办理公务卡的预算单位有80个,办卡的单位中有50个单位还未启用公务卡或还未规范使用公务卡系统结算,只有30个单位通过公务卡系统结算。
二、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人员学习培训
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财政财务理论和技能培训,加大对财会人员工作资料汇编讲解,财政云各模块操作分批培训、实践操作、答疑解惑,举办财政云实操技能比赛、会计政策理论竞赛,不断提高会计队伍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建设
对具备条件的单位,应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能够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建议财政部门从严要求,促进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核算水平;对不具备设置专门机构或配备专门财务人员条件的,单位可以聘请有资质的会计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单位人员应经常与代账机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确保记账业务处理正确、业财融合。
(三)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会计人才管理办法
财政部门应建立当地会计人才信息库,设置学历、专业、职业资格、获得荣誉、考试选拔等维度,对当地会计人才进行评比入库,定期对入库人员进行调整和补充。各单位使用财务人员时原则上优先使用入库人员,入库人员在调动、评优、提拔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财政部门每年可通过评比会计先进个人、会计之星、树立会计标杆等活动,激励会计人员争先进位。
(四)财政部门和省市相关部门应加强财务
综合质量检查和专项检查。财政部门应成立检查组,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使用、财务核算、绩效考核、公务卡结算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审计和巡查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
(五)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应做好资产录入、计提折旧、调转、处置、报废等基础性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加强与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及时申请报批完善相关资产手续,每季度将固定资产系统与财务账进行核对。财政部门应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建立资产盘点核查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实相符、资产管理系统会计基础信息全面真实。
(六)加强往来账款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应当认真分析挂账原因,依据财务制度规定调整有关账务,清理挂账款项。每季度应核对往来款项,属单位性质的应收应付挂账,应该定期核对;属个人性质的借款,应该催促其完善手续,及时报账,归还借款;对单位调离人员,财务手续办完后,方可调离本单位,避免形成呆坏账。
作者:张科 单位:宝鸡市凤县审计局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篇2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发展,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做好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还要实现收支平衡。而改革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使财务资金利用率提高、管理实效性增强,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充分履行。既有效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又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深化改革的背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浮现诸多弊端,无法与新形势下的经济体制相适应。财务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面最为突出。
(一)财务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因长时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运行模式与改革措施出现严重排斥状况。概括来说,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的“路径依赖性”较强,依旧按照资金供给制下的“记账——算账——报账”这一路径运行,本身的财务管理职能缺失[1]。同时,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一直以来划分为两大主要板块,即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两大板块处理相对独立,分开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使事业单位对预算内资金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预算外的资金。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对各个预算内资金条目进行详细核算和严格要求,履行自身管理职能,但是对预算外资金,却存在管理混乱,资金流动不明等问题。此外,“重结构核算轻结构优化”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一大缺陷[2]。一些会计人员在核算事业型费用支出时没有支出计划,不清楚具体费用流向,最后只能按照支出项目纳入财务管理中,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链波动较大,缺乏整体的结构优化。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没有科学的预测机制,对前期使用资金效率、数量监控力度不足,常常出现事后核算进行经费管理。这大大降低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很多单位只关注财务账本的数字平衡,没有进行财务工作考核,导致很多资金没有真正用到实处。既造成单位资金困难,又出现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3]。
(二)人力资源管理漏洞较多
行政财务管理部门受多个领导部门管理,既要听从部门领导的指示,又要接受单位领导的任命。这就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财务监督职能,对相关领导进行监督,从而导致很多“以权代法”问题出现[4]。同时,负责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甚至不懂财务制度,没有接受到专业的财务知识教育。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不利于推动财务管理改革,对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发展具有负面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义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愈发频繁,企业的资金流动越来越多。在新时期下,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想实现新时期发展,必须充分融合于市场经济浪潮中,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5]。深化改革背景下,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摸索新型财务管理道路,创新管理模式,使之更为市场化和现代化,从而带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域的改革创新,推动自身转型升级。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事业单位应不断优化财务管理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二)符合体制改革需求
市场经济背景下,各个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相关法律法规也随之完善,推动市场经济繁荣稳定发展,使企事业单位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激发发展潜力。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的必然要求。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促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为事业单位提高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充分符合国家要求,还要符合体制改革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应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作能力,使财务工作可以有序开展。且采取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意义,针对形势变化完善管理措施,以严格的工作标准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有效性[6]。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财务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其直接影响着单位工作效率,决定是否能够可持续运行下来。尤其在深化背景下,只有率先做好改革创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才能充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需求,形成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创新路径
(一)树立财务管理改革观念,提高财务管理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首先,单位要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对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改革观念。在此基础上,大胆摸索和创新管理模式,查找传统模式中不合理之处,对其进行优化和改善。其次,加强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激发。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接触人,必须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适应之处进行有效调整,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益。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改革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改进和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法。最后,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决策力和前瞻力,摒弃落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制定资金管理工作制度,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充分规划,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增强财务管理规范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更为频繁。加强财务管理创新必不可少,而关键在于制度。只有高效、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强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制定财务内控机制,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手段。并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将财务管理内容与市场经济特征相结合,对财务资金机制进行优化管理和创新调整。鉴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异性,在改革管理过程中对差异性实施针对性分析和制定。结合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不同岗位的需求开展个性化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财务协调作用。这样有利于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运行程序,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实际执行中,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提高人员的行为约束力,保证管理有效性。第二,设置岗位责任制度。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岗位的具体职能了解不清晰,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对此,在新时期下,应充分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提高财务控制力。同时,设置奖惩制度,保证责任到人,人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对责任人员进行相应惩罚,而如果没有出现问题,则对负责人员进行相应的嘉奖。这样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之更加主动地开展财务工作。第三,完善收支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较多,工作量大,工作程序繁杂,单依靠财务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帮助。通过调动所有部门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更好地核算各项资金信息,对收入和支出了解得更为细致。便于后续收支管理工作的管理、审批和核算,大大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三)开展财务动态监督,保证资金流动合法合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受单位领导的直接管理,保证财务信息不会被泄露。在单位领导管理下,财务管理人员不敢如实反映领导的一些财务不良行为,大大降低了财务监督效能。为此,应开展财务动态监督,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无论对上还是对下,使管理制度得以充分落实。具体而言,财务人员的任命应由上一级财政部门负责,没有上一级财政部门的指示不能随意调动财务人员[7]。且财务人员的工资和晋升应由财政部门进行管理,根据财政预算拨款特点进行统一配置。财政部门设立会计公司,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安排和调派,从而将财务人员个人利益和单位领导相分离,为财务人员监督职能的实施提供条件。同时,强化内部监督。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并重,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核算[8]。由财政部门设置安排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分开费用收入和支出两条核算路径,并要求将行政事业单位将各项费用事项使用明细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和民众的监督,推动资金透明化。财政部门对单位财务情况进行定期检验,开展监督工作。一旦发现任何违反规定和制度要求的行为,立即启动惩罚机制,以杜后患。
(四)实施“技术赋能”,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财务管理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相继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以促进自身结构转型升级。行政事业单位同样需紧跟时代步伐,加紧应用信息技术于财务管理工作中,促进财务管理改革创新。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远程控制和过程监督,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控体系,全面全方位全维度转变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整合有价值的财务资源,收集相关数据信息,上传到财务信息平台中,为后续数据共享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原有财务数据信息的优化处理,保证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工作中,提升计算、统计、分析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既快速又准确。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财务管理规避风险。通过大数据对市场等变化进行精准预测,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管控,从而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其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安全功能,为重要财务信息和数据提供安全保障,避免发生信息泄露、丢失和损坏等问题。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财务信息系统,发现病毒或黑客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通过多种加密方式封锁财务管理信息,设置多道网络访问关卡,以此充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人,其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其财务管理专业水平。不仅能够处理一般财务管理问题,还能够应对突发性财务管理状况。这样才符合现代化管理人才的要求,能够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培训丰富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要求等,提升人员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并借此强化人员的技能水平,使之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应培养和引进更多的财务管理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结合现有人力资源,定期组织培训,如财务知识学习会、财务培训主题会等,全方位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设置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将培训成果与人员的绩效相挂钩,充分激发人员的培训积极性,增强人员的创造力。除了培训之外,还要做好人才选拔工作。在日常财务管理中,观察和挑选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使之担任重要岗位,给予人才更多施展机会,并以此带动整个岗位部门的工作氛围,形成高昂的工作激情。选拔的标准包括自身专业能力、自控能力、管理素养、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合理优化配置现有人力资源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收和接纳更多优秀财务管理人才,打造一支现代化信息技术财务管理人才队伍,提升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不仅能够推动改革工作,而且有利于为制度措施的落实提供人才支持。
(六)构建评价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实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单位,本身无法体现经济效益。其更多的具备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所形成的产品效益主要来源于社会管理效果。基于此,为了衡量管理效果是否达到标准,需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以社会管理效果为主。借助指标考核使财政经费真正用在实处。此外,鉴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由财政部门拨款发放这一特性,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中尽量对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进行综合考核,避免资金浪费和不正当的使用。并根据不同部门的使用情况合理分配资金份额,对不易分摊的费用使用先后顺序核算,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保证评价体系运行效果,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改革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深层次发展,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提升发展潜力,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环境。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优化和调整财务管理模式,使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人才培养、动态监督、财务考核等途径转变财务管理方式,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为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肖淑敏 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随着各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资产种类不断增多,存量不断增大,在资产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账面和实物不相符、闲置资产缺乏妥善管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行政事业单位需在原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改革实践,科学调整资产管理方法,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以切实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为单位和政府降低资产配置成本。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1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划拨或投资购置的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尽责、提升服务、促进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年,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并上报,要求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认识,把资产的配置和管理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让员工都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来,强化资产管理监督、强化责任意识。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1.2提升资产配置效率,减轻财政压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财政支出仍然很庞大,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既能降低单位购置成本,又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促进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不仅能增加资产设备的使用年限,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可减少单位资产预算支出,避免政府重复购置固定资产,降低政府运营成本,减轻财政资金压力。
1.3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台账登记、入账与否、资产处置等方面管理落实不严,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规范,监管措施有力,不论购置还是处置资产都按规章制度办理,并在会计核算账务和资产台账中体现,做到有制度可依、有账可查,账实相符,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可以有效地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资源优化与合理配置,以及遏制和防范贪污腐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意识不强,固定资产管理还停留在表面上,固定资产闲置、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单位管理制度不细致不详尽、制度执行落实不严格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缺乏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资产的购置、领用、更换、报废、处置等,未履行资产管理手续进行登记审批办理。单位比较重视前期固定资产购置,但在资产使用和管理方面,很多单位因人员不足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有的单位资产管理由行政后勤部门负责,有的单位依靠财务人员管理资产账务的同时兼管资产实物,因缺乏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容易出现资产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2.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责任不明确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整个单位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很少组织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单位的许多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比较淡薄,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认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自身无关。部分单位未建立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或者内控监管机制落实不到位,未能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明确管理责任到人。资产相互借用、挪动,资产维修、更换等经手人员不按管理流程登记。科室间共用资产未明确管理责任人,一旦出现资产损坏、丢失、盘亏等情况,容易出现责任推卸,加大管理难度。
2.3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
固定资产每年需进行定期盘点,工作量大,单位内各科室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时,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不够细致认真,只按照实物盘点了数量,并未与财务人员进行账务核对,也未设资产使用台账记录详细情况;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自行找地方放置,未办理报废登记审批手续;新购置资产未按要求粘贴资产编号明细卡片,过后清查盘点不容易分辨,账实核对困难。资产处置不按流程,未经国资部门批准和备案就对资产随便进行核销出售,已变卖或报废处置资产却长期挂账,实物资产已损毁,却未进行资产处置审批和账务核减处理。上述问题导致固定资产长期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2.4闲置资产缺乏妥善管理
由于国家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政策倾斜扶持和每年资金投入增加,各单位固定资产数量逐年增加,对原有设备更新换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产重复购置或闲置浪费的现象。有些设备因各种原因使用率并不高或因技术滞后产生闲置;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不爱护,维保检修不及时,使设备快速老化,缩短使用年限,导致提前报废;有的单位对闲置资产管理不善,管理人缺乏责任心,缺乏仓库统一存放,致使这部分可继续利用资产因受潮、灰尘、老化等原因使用寿命缩短,影响了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且未能及时处置,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让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2.5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岗位设置,管理人员不固定,对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掌握不全,了解不透,缺乏资产管理专业知识。资产管理人员也很少参加相关培训,业务水平不高,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在管理过程中很难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降低了工作效率。
2.6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资产管理一直在向信息化发展。然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缓慢,有的单位依靠资产台账和登记的资产明细表等手工账目管理,未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资产核对难度大、效率低,准确率也低;有的单位使用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只是单纯依靠财务人员录入资产购置信息,并未真正利用信息系统全方位管理资产,或者系统信息和资产实物并未清查核对,产生数据误差。新《政府会计制度》出台后,要求单位固定资产必须按月全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因固定资产购置时间和使用年限的不同,资产数量巨大的单位用原有的记账方式计算折旧额变得非常困难,这种情况若使用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一键提取折旧,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在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滞后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发展,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3.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是对单位运行的有力保障和有效推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关系到单位各项工作业务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单位的行政职能和持续发展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领导干部应积极带头,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从购置到处置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的日常培训学习,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增强员工管理意识,提高其资产管理的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认真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要求,集思广益,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利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2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各单位应结合自身情况对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环节加以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做到责任明确、流程全面、管理到位,同时应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健全规章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是促进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监督部门监督检查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情况,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加强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宣传,组织相关学习培训,增强单位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上级主管部门或国资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各单位固定资产实行不定期清查,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
3.3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包括资产配置、使用、评估、清查、登记等,各项资产管理职能由单位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各负其责。需进一步完善清查、盘点、考核评价体系,多方位监管,不留死角,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者,应让每一位员工参与到国有资产管理中来,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本着“谁使用、谁保管、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责任落实到人,实现岗位、人员与资产的有机统一。在使用和管理中提高责任心和爱护意识,因人为因素导致资产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损坏或资产流失的,根据实际情况追究直接责任人及分管领导责任,赔偿并加以处罚。工作人员岗位调整,要进行使用资产移交并登记在册,避免物随人走,责任不明,过后实物难以查找的情况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手续复杂、管理内容多、具有系统性的工作,和各科室都相互关联,建立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从资产购置、领用到资产更换、处置,从资产实物清查到资产账务增减,各科室明确责任,有效配合,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3.4闲置资产妥善及时处置
资产处置应着眼于长远发展,立足与眼前实际,按照“分类处理,有效盘活”的原则,对淘汰闲置、报废资产进行重点清查,分清可利用资产和彻底报废资产,分别登记造册,分类存放。对闲置的可利用资产,在尽量降低修缮成本的前提下,经国资部门批准,可通过出售、转让、捐赠、无偿调拨等途径,让闲置资产合理利用起来,力争把闲置资产盘活,提高资产的使用率,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单位报废资产处置,资产使用科室不得擅自处理,需先提出处置申请、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单位研究审批、然后将要处置的资产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先进行评估,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根据处置权限经主管部门等批准后逐级上报审批。最终经国资部门审批通过后,办理资产处置销售,报废资产残值处置收入在依法缴纳相关税费后上缴国库。
3.5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单位领导要深刻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给单位充实配备专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人才招考,为单位选拔招聘管理类专业人才;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交流,提高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心,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处理能力,组织、协调、洞察分析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要对全体人员开展资产管理专题业务培训,让员工认识到资产管理和日常工作密不可分,增强资产使用人员的责任感。
3.6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
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资产每年至少定期清查盘点一次,创新清查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清查盘点效率,把清查工作落到实处。由各科室抽调人员成立资产盘点小组,对单位各类资产使用情况、产权等做详细清查,仔细核对账实情况,及时更新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等信息。各类资产信息及时录入单位资产管理系统,随时可以从系统中实时查询和综合分析,有效防止新增资产不及时入账,处置资产不及时销账等问题。同时建立信息系统二级管理,固定资产使用科室应同步录入资产管理系统下设科室台账,对本科室资产的数量、挪动、借用、维修、更换等细节问题及时登记,方便对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管理,也方便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逐项核对。固定资产信息逐步健全,做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全覆盖,做到信息高效统一、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幅提升,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资产信息化建设能为单位领导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是提高资产安全管理、节约资产各项成本的重要途径,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方向和有效办法。
4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着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高度和发展前景。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同时还要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责任心,才能真正做到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更好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效降低政府运作成本,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下财政改革要求,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探讨[J].现代企业,2021(08):25-26.
[2]王智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纳税,2021,15(29):179-180.
[3]陈玲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建议[J].商讯,2021(36):125-127.
[4]唐嘉潞.探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3):120-121.
作者:郭玉玲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