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石油工程课程深层学习导向性教学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石油工程课程深层学习导向性教学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石油工程课程深层学习导向性教学策略

摘要:引导学生进入深层学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其落脚点是解决实践教学中学习动机、教学方式、教学媒介及评价标准对深层学习的不利影响。在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引向深层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深度融合“互联网+”理念,构建符合深层学习规律的导向性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层学习效果稳步提升。

关键词:深层学习;教学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媒介;评价标准

在本科教育明确成为人才培养核心阵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学改革和制度构建,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每位高教人不断思考的问题[1]。笔者作为一名石油石化高校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落脚点应是提升学生每一堂课的学习质量,而高质量的学习显然不应该是零散的、表面的,而应该是系统的、深入的[2]。为此,笔者依托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影响深层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1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学习动机的差异化导致学习效果多极分化

明确的学习动机是深层学习的先决条件,然而,学习动机的差异化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进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油企工作,因此,这类学生较为重视工程应用方面知识的学习;第二类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课程知识将来考入石油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因此,这类学生更关注具体的技术原理及系统的理论知识;第三类学生暂时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为了通过学习拿到文凭,显然这类学生更关注的是教学大纲要求的重要考点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差异化的学习动机一方面可以同时将以上不同类型学生引到课程学习中来,提升学习效果;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其学习态度在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明显不同,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出现多极分化。学习固然可以有所侧重,但“厚积”方能“薄发”,尤其在本科教学阶段,对不同学习内容区别对待,不仅不利于深化学习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1.2教学过程的一致性无法激活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

石油工程专业工作和研究的对象是深藏于地下几千米的原油,由于地下条件苛刻,开采技术多样,该专业学生必须学习使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才能完成石油资源开采的全过程。因此,其专业课程普遍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教学难度较大。而目前,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针对同一个专业或班级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教室、仿真基地或油田现场)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统一完成的。课程难度加之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参差不齐,使得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学不够、而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因此,无法有效激活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开展深层学习,而且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畏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1.3教学媒介的模式化无法适应教学思维的革新迭代

教学媒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积累和考验,已经有四类教学媒介被教育同行认可,它们分别是语言、教材、板书和多媒体。在石油工程专业课堂及油田现场教学中,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协同组合,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学策略都是基于这种教学媒介模式设计并实施的。然而,随着教学思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不断推陈出新,现有教学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适应。比如上文所述,想突破教学瓶颈,需要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同时开展分级教学和多点互动,而现有教学媒介难以实现。再者,如果部分教学内容需要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并需要进行实施监控和指导,现有教学媒介同样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媒介的更新和优化作为教学策略设计的重要一环。

1.4评价标准的固定化缺乏对深层学习状态的有效反馈

目前,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是“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二元评价模式,该方法既实现了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又兼顾了对学习过程的正向引导,整体使用效果较好。但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无论是结果评价还是过程评价,其具体评价标准都是相对固定的,学生达到某一标准就能获得对应的分数。然而,深层学习本身是一种隐蔽的、内化的思维进化过程,每位学生都有其特有的深层学习进度和状态。与此同时,每位学生即使对相同的学习内容达到深层学习状态,其收获和认知可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固定化的评价标准缺乏对深层学习状态的有效反馈。同时,标准化导向对深层学习也是不利的,容易将学习引向适应标准的浅层学习状态。

2教学策略的应对措施

2.1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动机

针对学习动机的差异化,笔者从两个层面设计了学习动机优化策略,引导学生同向同行。第一层面为引导学生拓宽石油工程专业视野。笔者设计了课程开课之初及基础知识教学基本完成两个时间节点,分别针对来自油田现场及科研院所的代表性生产及科研案例,利用音、视频文件及教师旁白向学生立体展示其未来可能面对的生产及科研场景,引导其充分体会石油工程技术密集、多学科交叉的特征,认同基础知识与高级理论间的密切关联,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唇齿相依。更为宽阔的视野将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理性选择学习内容、深化学习效果。第二层面为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动机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讨论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基于学生个体发展层面而形成的。而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往往更能激发其为国家和民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3]。其实,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正蕴含着这样丰富的国家情怀。因为,大到石油工业的整体发展,小到每一种具体石油增产技术的产生和优化,无不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以此为切入点,在相应内容及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入行业及国家发展历程及背景,将浓浓的国家情怀融入石油工程专业教育,不仅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最终提升深层学习效果。

2.2构建分级教育体系,激活学生学习潜力

针对学生基础及能力的差异化,笔者从学生分级及教学分级两方面设计教学策略,激活学生学习潜力。学生分级是分级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具体涵盖基础分级和能力分级两部分。基础分级是根据石油工程专业具体课程体系特征,通过在不同时间节点设计对应的已有知识及技能评价问卷来实现的,而学生分级将主要依据基础分级数据,将授课班级学生分为基础薄弱、基础一般及基础扎实三个等级。与此同时,能力分级将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知识整合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差异,作为次要依据对已有学生分级进行细化。最终,形成六个细分等级的学生分级体系。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分级并非固定不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动态调节。教学分级是分级教育的核心,其并不是为了进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转换[4],它的意义是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与此同时,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分级也不等同于基础学科的教学分班,其是针对不同分级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此达到教学分级的目的。实际教学过程将针对不同基础分级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预习、学习、复习及拓展资料,并配合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引导不同分级的学生齐头并进;针对不同能力分级的学生则需要在课程互动及任务布置过程中保持循序渐进原则,将不同学生引入各自的深层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引导和鼓励,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不同能力分级的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彼此带动,提高学习效果。

2.3拓展教学媒介范畴,助力深层学习推进

教学媒介的拓展需要从媒介形式和媒介种类两方面着手。教学媒介展现形式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5],首先需要了解“00后”学生的特点及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都说“0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是在微信、哔哩哔哩、抖音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习惯通过形象鲜明的视频、图片接收各种咨讯;不甘于循规蹈矩压抑个性,乐于尝试体验各种新鲜事物。为此,笔者针对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抽象复杂的特点,在课程讲授和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压缩文字占比,提升视频、动画、图片的数量和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引入学生参与环节,即学生的互动将左右教学的进程、方向或视频、动画的结果,不仅将课程主导权转移给学生,更能使原本抽象晦涩的专业课变得形象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提升深层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学媒介的拓展过程中大量图文、影音资料的投放只能依靠教室投影系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应该将最新的“互联网+”模式引入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媒介种类的拓展中[6]。将手机和PC端的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教学互动工具和即时通讯工具与传统教学媒介进行有机融合,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形式、地点和时间的范畴,将课程预习、授课、互动、考核及反馈设计得更加灵活和更具针对性,从而助力深层学习稳步向前推进。

2.4建立动态评价标准,保障深层学习效果

深层学习效果的评价需要一套系统有效的评价方法。基于深层学习特点,笔者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全新评价模式的核心是动态评价标准的建立。为此,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第一层面,动态评价作为分级教育的配套体系,其评价标准需要针对分级教育策略进行差异化设计。第二层面,在教学实践中,将重要知识点及重要考核完成作为时间节点,采用手机(或PC)的教学互动工具(APP)辅助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建立实时动态评价基准。在此基础上,综合使用学生个体数据相较基准的偏差及学生自评+互评结果,形成针对学生个体的深层学习过程评价,从而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式,深化学习效果。第三层面,针对学生个体的深层学习阶段成果,不设固定评价标准,而采用教师、同学、自己三方评价方法进行动态评价,以此全面检验深层学习效果。

3结语

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学习动机优化、分级教育构建、教学媒介拓展及评价标准建立等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的深层学习导向性教学策略。该策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标准,以此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深层学习状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瑶琪,尹玉.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9(5):10-13.

[2]吕林海.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70-76.

[3]陆根书,贾小娟,李珍艳,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6):19-28.

[4]方正泉.选择性精英教育的内涵、意义与实施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5):55-58.

[5]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50-52.

[6]戴亦军,何伟,袁生,等.“互联网+”背景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683-690.

作者:于斌 唐佳斌 潘一 王璐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