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测定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方法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测定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方法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测定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方法浅议

摘要:石油类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之一,也是近年来重点污染源监测项目之一。我国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6个排放标准,规定了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排放限值。根据新国标(HJ637-2018)和旧国标(HJ637-2012)两种方法对不同萃取剂进行比较,并进行适当的研究改进。

关键词: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四氯乙烯;四氯化碳

油类物质是一种粘稠的液体,难溶于水,选择性溶解于有机溶剂,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1,分为动植物油类和石油类。大量油类物质排入水体后会对水生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和损害。油类物质漂浮在水体表面,不仅影响水体景观,而且还破坏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生理生化功能,油膜隔阻了空气与水体界面的交换,降低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水域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损害。石油类污染物对水生动物、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石油粘到鱼鳃上或附在鱼卵上,会使鱼很快窒息死亡,或者使孵化受到影响;石油类物质中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组分经过鱼、贝类等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传给人体。研究表明,汽油、柴油、煤油中的有害有毒物质经过呼吸或者皮肤黏膜接触等途径引入人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大损害。

1测定石油类标准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之前,“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为唯一的环保行业测定水中油的标准。采用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红外分光光度法因其能全面、准确地检测水体中油类物质的含量,灵敏度高,不受油品影响,在我国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标准中使用的溶剂四氯化碳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ODS)之一,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禁止使用ODS,我国承诺在2014年12月31日前停止生产与使用四氯化碳。公认的四氯化碳替代品有S-316、H-997以及四氯乙烯。由于S-316和H-997价格昂贵,经济性不如四氯乙烯,因此国标进行了修订,改使用四氯乙烯作为替代萃取剂。四氯乙烯具有不易燃易爆、毒性较低、沸点高而挥发性较低等优点,也不受蒙特利尔公约限制,但作为溶剂,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日光、空气、水或热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游离酸。使用四氯乙烯作为萃取剂有两点缺点:一是稳定性差,易光解,与臭氧反应生成光气和三氯乙酰氯;二是四氯乙烯提纯困难,根据HJ637-2012中要求,萃取剂在2800~3100cm-1之间扫描,不应有锐锋,其吸光度值不应该超过0.12。因此,为满足平时监测需要,我们对不同厂家不同纯度的四氯乙烯进行试验,挑选出品质符合国标要求的进行使用。

2实验部分

2.1试剂与仪器

盐酸溶液:1+1,ρ=1.19g/mL,优级纯配制;石油类标准溶液;石油类标准样品;四氯化碳溶液,环保专用试剂;四氯乙烯溶液,市购。OIL480红外分光测油仪。

2.2实验方法

考查各厂家四氯乙烯,选出符合HJ637-2018检验要求,品质较优的四氯乙烯。与四氯化碳萃取剂进行标准样品和试剂水样分析,对其分析结果的差异进行探讨。

2.3结果与讨论

2.3.1市售四氯乙烯品质差别。实验选用4个厂家的四氯乙烯进行对比,试剂厂家分别编号为1~4,根据HJ637-2018关于四氯乙烯检验的方法,以干燥4cm空石英比色皿为参比,在2800~3100cm-1之间使用石英比色皿测定四氯乙烯,2930cm-1、2960cm-1、3030cm-1处吸光度应分别不超过0.34、0.07、0。实验结果如表1。四氯乙烯不稳定,生产中加入的醇类、酚类等稳定剂对测定产生干扰。由表1可知,市售四氯乙烯品质差别较大,所测四氯乙烯在A3030cm-1处均无吸收。试剂开瓶当天测验,试剂厂家1的四氯乙烯已不符合国标。为检验药剂的稳定性,开瓶后第2天和第7天复测发现:因四氯乙烯不稳定,开瓶后接触空气、光照导致其变质,引起吸收值增大,有些甚至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从数据上看,试剂厂家1、4开瓶后第7天在2930cm-1、2960cm-1处吸光度大大增大,超出了国标要求,试剂厂家2虽然也有增加,但仍然在国标要求的范围内。2.3.2四氯乙烯和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比对。由表2可得,两组曲线的线性分别为R=0.9999、R=0.9998,满足方法要求。2.3.3实际水样比对实验。采用两种萃取剂对厂区内3个监测点位采集水样进行测定,其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两种萃取剂结果较为接近,厂区内水样监测结果相对偏差不大,满足方法要求。

3结论

本实验进行了两种萃取剂的线性实验和实际水样分析实验,线性及相对偏差均符合国标要求,品质好、稳定性好的四氯乙烯可以替代四氯化碳用于石油类监测。

参考文献

[1]HJ637-201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S].

[2]HJ637-2018,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S].

[3]陈欢,王炜,许娟娟,等.四氯乙烯萃取剂测定水中石油类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9,35(1):84-85.

作者:苏飞 单位:广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