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声乐教学中美声和民族唱法的融合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教学中美声和民族唱法的融合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声乐教学中美声和民族唱法的融合浅谈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越来越国际化和现代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逐渐显现。声乐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两种不同的声乐表演方式,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是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比较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并结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现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融合策略,以期为声乐教学及现代音乐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融合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

1.民族唱法

我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各民族音乐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民族性,从内涵上说,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从内容上说,民族唱法分为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及民族新唱法。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已经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民族唱法的最主要特征是音调高亢、气息讲究、语言生动、声音甜美。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习惯,不同的民族语言,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歌。例如:山歌系列、摇篮曲系列、茉莉花系列、送情郎系列、号子系列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其他唱法影响,民族唱法得到了传承和新生,并且衍生和创新出很多新唱法。

2.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从定义上说就是喉头在保持吸气状态下,呼出气流吹响声带,使打开的共鸣腔体能够完全均匀共鸣的歌唱方法。它源于欧洲,作为欧洲音乐发展的重要产物,与欧洲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古罗马帝国演唱和朗诵《圣经》开始,“圣咏”成为欧洲声乐的萌芽,庄严肃穆的演唱方式,适应了教堂风格,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逐渐引领和推动着欧洲声乐的发展和进步。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需要混合使用的。从共鸣来说,美声唱法强调将所共鸣的腔体全部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它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质特色。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联系

1.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有促进作用

从歌唱艺术角度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技能基本相同。例如,气息下沉、喉头位置、高音位置等,这些都说明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能够融合共通。美声唱法利用气息,发出纯净美好而圆润的声音,充分调动身体各器官,使声音更具穿透力和影响力,在没有任何音响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发出完美的声音。民族唱法咬字更加靠近口腔后部,在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之前,民族唱法在创作上就以高音为主,判断一个人声音的好坏也基本取决于其音色的高低。一是在气息运用方面。美声唱法中气息运用及位置非常重要,对演唱者的基本功要求极高,其所传递的和谐、流畅以及平稳都要求气息运用要恰到好处,这对我国民族声乐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二是在咬字方面。美声唱法对咬字要求较为严格,讲究的是自由圆润,听起来自然淳朴。而我国民族声乐受方言影响,咬字不准现象较为明显,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咬字有很大的帮助。三在共鸣腔体方面。美声唱法中共鸣腔体的运用,对民族唱法的影响也非常大,传统民族唱法的头腔共鸣较多,而美声唱法不同音区都有侧重的腔体,表现得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除此之外,美声唱法对声音的要求较为统一,没有太大的转折痕迹,主要利用真假声转化,使音色更加完美。

2.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影响

一是传统美声歌剧对民族歌剧的影响。我国古代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歌唱形式,但与美声唱法有一定的差异性。美声歌剧重视人物性格及内心独白的塑造,但中国戏曲往往表达的是单一的人物感情特点,不能生动刻画人物的性格。美声歌剧的精髓在于表演,传入我国和戏曲文化融合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歌剧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歌剧的诞生和发展。例如《白毛女》《乡村女教师》等。二是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延长形式的影响。美声唱法进入我国之前,传统民族声乐主要以独唱为主,合唱及重唱较少,但美声唱法的多声部合唱与重唱一直是其特色和优势,民族唱法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借鉴,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大型歌舞剧,例如《黄河大合唱》等。此外,我国歌唱形式主要以民族声乐为主,大多是抒情长调,而美声除了抒情之外,还有华彩、花腔等延长形式,我国民族声乐应借鉴和参考相关美声唱法,将传统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融为一起,能够使观众耳目一新,成为整场的创新点和高潮点。

三、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孤立,不利于二者的融合。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中,以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作为教学主导方向,一直是争议的焦点话题。在教学中,很多学生进入大一,就被动地学习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新能力,也制约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单一,影响学习效果。许多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人为地对声乐唱法进行了划分,导致学生的演唱方向、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受到了较大的束缚,尤其是师范生,由于教学内容严重匮乏,导致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唱法类型,对其今后从教有很大的影响。三是高校整体教学体系较为松散。目前,艺术类院校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教学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美声唱法比民族唱法发展的时间更长,也较为成熟,教学体系相对完善。民族唱法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针对学生兴趣开展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严重制约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四、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借鉴融合

1.借鉴融合的基本原则

笔者通过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进行梳理和比较,发现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使二者融会贯通,笔者认为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拓展声乐教学范围,丰富声乐教学内容。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将课堂构建成多元、共享的多媒体现代化课堂,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和便利,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创作能力。二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艺术学习和传统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其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对美的理解都会有差异,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在民族作品中借鉴和融入美声唱法

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种类繁多,题材丰富,笔者将民族声乐大致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和小调,并根据三者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如何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借鉴和融入美声唱法。一是号子——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和共鸣。号子是劳动人民的歌,是反映和体现劳动人民精神面貌的歌曲。它主要以吆喝、呐喊为主,音调坚实有力,这样的歌曲听起来能够振奋人心。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声音的力度和宽广度时,可以借鉴美声唱法中的胸腔式联合呼吸和混合共鸣式,在具体的演唱活动中,利用美声的“深气息”“大通道”,再结合民族唱法的基本形式,这样形成的声音不仅具有弹性和力量,更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在这种音乐学习氛围中,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二是山歌——借鉴美声唱法的真假声混合。山歌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山间劳作放松时演唱的曲子,其最主要特征是节拍、节奏较自由。山歌代表着演奏者的内心情感,是一种抒情曲目。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山歌有很大的差异性,一方面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丰富的演奏形式是学生寻找灵感的重要条件。在演唱上,山歌对技法要求极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声唱法的真假混合音,利用胸腔式联合呼吸和混合共鸣式的调节,非常完美地达到高、中、低三个位置的统一,对其掌握民族音乐的音量、音色以及音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三是小调——借鉴美声唱法的吐字和咬字。小调与山歌及号子不同的是其流行于城镇街道,曲调抒情流畅,结构规整均匀,节奏整齐轻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小调的演唱特点,借鉴美声唱法在吐字方面的技巧,改变传统民族唱法的缺点,并在演唱过程中,积极改变口形和吐字,这样对发声十分有利,音色也会更加圆润。

3.在美声唱法中借鉴和融入民族唱法

一是美声唱法中的民族风格。民族唱法源于民族的发展,集中体现了民族思想和艺术特点,其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美声唱法中融入民族风格,通过民族文化使美声唱法更加具有活力,更加有动感。现代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利用美声唱法表达民族情感,将美声的醇厚、自然融入民族唱法的波音、滑音等,丰富了唱腔的美感,凸显了民族特色,能够使听者身临其境。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美声唱法为基础,训练学生的低喉位,深呼吸,保证声音的连贯性。二是美声唱法中的吐字。在汉语美声唱法中,字母应遵循母音连贯、音色统一的特点,强调元音声效的同时,字头必须咬准,但又不能咬死。当字头咬住后,应当自然及时地过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后,应当适时地收声归韵,一定要注意三者衔接,过渡自然、顺畅,才能起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三是美声唱法中的民族表演。任何演唱形式都与表演密不可分,表演就是演唱者的表情形体动作。舞台上的声情并茂,离不开演唱者的形体表演,其对人物的刻画和塑造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整个表演的效果。我国民族声乐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也包括戏曲演唱和曲艺演唱),这虽与美声唱法中的歌剧形式相当,但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要全身心地将自己置身于表演环境中,利用形体动作和歌唱表演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且协调的表演整体。美声唱法不仅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同样也影响着中国的声乐艺术。在西方声乐发展过程中,美声唱法占据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位置,为今天的声乐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美声唱法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声乐教学的创新,深刻改变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逐渐深入,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也必将越来越广泛。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我国传统声乐文化为前提,利用美声唱法最终形成现代民族演唱形式,这是对我国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民族声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坪:《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7期。

[2]薛靖淳:《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教育艺术》2018年第1期。

[3]李萌萌:《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研究》,《通俗歌曲》2016年第1期。

[4]九龙:《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知音励志》2017年第2期。

作者:刘铮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