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圆唇在声乐教学中的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们现在的声乐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想象上面,因为我们的发声器官看不见。例如,让学生想象着去找高位置、头腔、共鸣,大部分学生甚至学习几年的学生都找不到。我们在学习声乐时很少从生理角度去解释,笔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所谓的高位置、头腔、共鸣是可以根据口型的状态来调节的。我们唯一在外面的器官—嘴唇,把它利用好,也是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的,而且它比较直观,也比较形象,老师在示范时学生更通俗易懂。
【关键词】圆唇;声乐教学;效果
一、普通话中圆唇元音的定义
元音,又称母音。普通话里i、o、u等都是元音。元音的产生,简单说是由闭着的声带被呼出的气流所冲击,作为周期性的颤动,经过口腔调节有了共鸣而形成的。元音音色的不同,是由口腔各部位所导致的,包括唇的圆与展,是由舌位的高与低以及下颌的起落来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唇的圆与展。
二、前人在声乐方面对圆唇的考究
在许讲真的《歌唱艺术讲座》中说到:“歌唱中咬字发音时水平线的横向,与垂直线竖向的特点,来源于字腹元音展唇、圆唇的差异。圆唇竖的声音更加圆立、甜润,因此歌唱中咬字发音时要遵循以竖(圆唇)的作形为主的原则。”在赵梅伯的《唱歌的艺术》中讲到:“口型与舌的位置都能直接影响共鸣。唱歌时口型应该像鸡嘴型,不宜像鸭嘴型,这是伊丽莎白•舒曼的比喻,上唇向上提高,而下唇下降,与下齿上边缘对齐,这样就不致窒塞声音。”
三、实验设计考虑
将圆唇这一声乐技法针对不同声部的四位同学(两男两女,女高、男高、女中、男中)进行实验研究,把四位同学分为两组,两位女生为一组,两位男生为第二组,女生组一位同学(这里称为1号)运用圆唇技法演唱两首歌曲(一首中国作品、一首外国作品),另一位同学(这里称为2号)运用非圆唇演唱两首作品(一首中国作品、一首外国作品),笔者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她们在唱同一首歌曲的同一个音的正面嘴型以及侧面嘴型,以及用录音笔记录她们演唱的歌曲。男生组一位同学(这里称为3号)运用圆唇技法演唱两首歌曲(一首中国作品、一首外国作品),另一位同学(这里称为4号)运用非圆唇演唱两首作品(一首中国作品、一首外国作品),笔者也用数码相机记录下他们在唱同一首歌曲的同一个音的正面嘴型以及侧面嘴型,以及运用录音笔记录他们演唱的歌曲。根据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与录音笔的演唱内容得出结论:在同一个音上面,运用圆唇和非圆唇的的差别很大,运用圆唇的1号和3号声音更加通透,不窒塞,喉头相对稳定一些,共鸣腔体运用得非常好;相反,2号和4号的声音就显得不那么顺畅,喉头一直在晃动,气息也非常浅,不会运用腔体,声音是从嗓子眼儿挤出来的。笔者实验的不仅仅是在元音上需要做到圆唇,在有些非元音上也要做到圆唇。
四、圆唇辅助器官带来的效果
(一)在呼吸方面。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调其气”是指如何调节与运用气息。如何吸气,如何呼气,如何蓄气,如何用气,如何换气等等。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呼吸机能本是十分自然的生理现象,无需进行艺术性的考究,然而作为艺术性的歌唱,为了高度发挥声音的美,就必须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持,原来很自然的生理现象就会变得非自然。在导师的指导下与自己的总结下,发现圆唇呼吸有利于我们把气息吸得更深,我们在唱歌之前,就已经建立好圆唇状态准备吸气,这时候顺势拉开下巴,嘴巴呈竖状的椭圆形,此时喉头位置向下,管道通畅,更有利于提前建立腔体,也更有利于提前建立高位置。女高音在小字二组的2或者3上面进入换声区,如果不提前建立,换声区的音没有办法控制,而是从嗓子眼儿里面挤出来,声音是从嘴巴里面出来,而不是从眉窦上面出来,因为声音没有进入头腔共鸣。(二)在共鸣方面。声音原来在声带里面是微弱的,但如果起了共鸣作用,音量就会洪亮起来。声带上面的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额腔,两颧里面的蝶窦,以及胸腔等,都是共鸣区。共鸣发展时,往往需要很多个共鸣器官一起完成。笔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发现口型和喉部动作的变化对共鸣也有影响。当我们在唱低音时,如果不使用圆唇则会吐字不清,发出来的声音不在腔体内;唱高音时如不使用圆唇,腔体无法建立,进入头腔反而会更困难。任何一位歌者唱歌都必须打开嘴巴,圆唇的运用更有利于打开腔体,使管道更加通畅,从而能顺利地进入头腔,产生共鸣。
现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凭经验,是以听觉辨别作为教与学的主要手段,至今还流传一种说法:“只有耳朵提高了,声音才能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很少用生理学来解释呼吸、腔体、共鸣的具体方法,一般善于用启发式的语言、想象、比拟和暗示来达到所预期的目的。例如,要求学生像“闻鲜花”、像“雄鹰展翅飞翔”那样地呼吸,或者让学生体会哈哈大笑、咳嗽时的腹部感觉,或者模仿狗喘气时的腹部动作等。但也有一些语汇初学者就很难领会了,很难一下子做到老师所提出的要求。譬如,歌唱时明明是往外呼气,但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又如气息要“深”,呼吸不要“浅”,不要“飘”起来等,这个“深”“浅”“飘”是什么意思呢?确实让初学者很难体会。因此,老师的正确示范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通过老师的反复示范,从实际音响效果中才能逐渐领会所谓的“深”“浅”“飘”的具体含义。圆唇在声乐教学中比较直观,也更加形象,老师在示范过程中,学生通俗易懂,用圆唇示范及启发式语言教学,达到强调气息支持和正确起音、连贯地歌唱的目的。初学时,在领会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领会到方法之后,会有很大的好处。用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声音比较自然,比较少副作用,而且容易使气息与发声、与歌曲的情感内容、与舒适自如的演唱心理结合,能较好地培养声情并茂的良好演唱状态。
参考文献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
[2]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喻宜萱.喻宜萱声乐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4]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唐娟.普通话和上海话中单元音圆唇度考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蔡瑞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