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立体思维声乐教学的渐进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立体思维教学的步骤
(一)条件考察
从教师见到学生的第一面开始,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自然条件、判断学生的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所能达到的程度。目测是根据教师的经验,观察学生的身体条件,头、颈、胸廓的比例,观察口、咽腔的条件、喉头的大小、位置等,在视觉上大概判断出学生的自然条件。发声是对学生音色、音域、声部的鉴定,了解学生的声音特点、技巧的程度,从而检验对学生的目测的初步判断和用声音确认的结果。演唱是判断学生咬字、吐字、节奏、呼吸等的综合音乐感觉,通过聆听学生的演唱,掌握学生的程度、个性、音乐感觉、表演能力等。
(二)纵向思维
不同的声乐教师采用的教学途径不同,有的从高位置的共鸣入手,有的从打开喉咙入手,有的从基础自然发声状态入手。不管从哪种方法开始,都需要教师把握技巧的尺度,由浅入深并最终达到科学演唱的目的。所谓的科学演唱,是指经过达到一定量级的专业训练,演唱者的音域能够拓展两个八度以上,声音松弛、明亮、集中,在音乐厅或歌剧院中,声音能传到最后一排等特点。声乐教学首先要建立纵向思维的概念,就是以喉咙为中心,向上下两个方向发展。喉咙部分包括口腔、鼻咽腔、喉头和软腭,这一组肌肉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有效的训练,使声音的调色板———咽腔形成一个符合歌唱的共鸣腔体,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首先是打开喉咙和牙关,从内口腔要求学生舌头自然放松,舌根有向前推送的动作、舌面呈凹陷状、舌前部自然放松,软口盖抬起来,形成拱形,从目测观察,整个咽腔像一个竖着的鸡蛋。牙关是贴近耳朵上、下额连接部分,声乐演员初学声乐就要学习打开牙关,打开牙关的动作是上下同时张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头部微微上扬,上下额从牙关处张开,同时内口腔做打哈欠的动作,这样就完成了打开喉咙的动作。打开喉咙和牙关的动作也包括降低喉头,对于降低喉头,不同的教师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中国大陆,南方声乐教学和北方声乐教学对喉头的把握差异较大。这与地域特点、语言习惯、声乐传统都有关系。若以黄河为界的话,黄河以南的地区,人们说话位置普遍比较靠前,发音位置前鼻音和前舌音运用较多,舌头也相对灵活,例如:意大利语中的大舌颤音,南方人比北方人发的好。但是喉头相对上提,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方能使喉头下降到适合歌唱的位置,否则,咽部打开欠佳,声音会显得浅且真声多,这样演唱,音域会受到限制,声音的管状特点也显现不出来,唱高音时容易出现破音,甚至只会唱高音,不会唱中低音的情况。北方人说话后鼻音和口腔中部用的较多,因此,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喉头容易降下来。在训练打开喉咙的时候,注意不要向下拉开的过大,过大容易使声音空洞、不够集中,同时也要求学生下颚放松自如,这样能够使呼吸顺畅,声音得到气息的支持。
(三)横向思维
涉及到声乐教学中横向思维的方法有三点:第一,横向思维是呼吸。肺器官是呼吸的载体,横膈肌和丹田是呼吸的动力,这好比圆锥体,吸气时,胸腔打开并向四周扩张,同时丹田微微内收,在歌唱时,保持胸腔呼吸时的状态,丹田持续向上、向内收缩,形成一个既保持呼吸顺畅,又使气息源源不断向外推送的动作,这是需要与打开喉咙动作相互配合完成的,假使喉咙能够做到及松弛又打开,那么气息就会做到最有效的利用。第二,横向思维是使下颚在向下放松的基础上。向两边拉开,在歌唱的时候,尽量保持下颚向后颈椎方向靠,并且要做到上下、左右开合自如。第三,横向思维是发高音区bB以上声区的时候,眉心之间围绕共鸣点的集中,笑肌向两侧斜上方拉开,整个歌唱状态呈现最大兴奋状态,使声音毫无阻碍的传送给观众席。民歌和美声发高音的状态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在小字二组的a2以下音区美声唱法更加强调喉咙打开的幅度,以使声音更具有柔和、充分利用咽腔的特点。
(四)逆向思维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比如发声的起音是决定一个乐句质量的前提,这是声乐同行的基本共识。一般来说意大利五个元音a、i、u、e、o每一个母音都应该得到训练,依据教师自己的习惯从某个母音开始,这五个母音中以i母音为例:i母音是最容易找到共鸣点的,但是发声时喉头位置是最高的,也是最不易打开喉咙的,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就要兼顾其他母音的训练,以使每一个母音和声线都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再比如a母音是相对不容易发的母音,如果按照汉语的发声位置去发a母音,a出来的声音听上去就会显得浅、真声多,而意大利美声唱法所发出来的a混合了更多o的歌唱状态,要想使声音更具有集中、明亮、柔和、传送远的特点,教师需要强调声音要贴近后咽壁,用o的状态加上后咽壁的合力,使声音达到理想状态。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发下行音阶相对容易,反之,则不宜。特别是以半音上行的琶音,例如:1-3-5-i……发声的时候,要找到咽腔起音的支点和高音的支点,发一个大的圆滑线的声音,后咽壁运用的顺序是起音在喉咙的底部,声音在共鸣的位置。声音运行中后咽壁有向后吸着的动作,到达最高音处抬软腭,与此同时,丹田内收,气息沿着脊柱的方向向上推送出来。
二、立体思维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立体思维声乐教学法的运用贯穿到声乐教学的自始至终,从最初杰出学生开始,教师需要为学生鉴定声部、设计适合该学生的声乐训练技巧以及确定演唱歌曲的风格特点、难易程度,然后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时间顺序有步骤、有计划的去完成学生的学习进度。关于声乐技能技巧教学,大体上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基础训练、巩固训练、瓶颈期训练、高级训练。在这几个时期的训练期过程中,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是打开喉咙的训练以及打开喉咙和呼吸配合的训练;巩固训练是在基础训练稳定的基础上向两端扩展,使声音更加规范、演唱更加自如;瓶颈期训练也属于巩固训练的延续和高级训练的开始,这个阶段学生表现会大起大落,因为脱离“地球引力”———完全甩掉下巴,使声音在共鸣的位置自由的飞翔。这个阶段学生演唱的过程中,与打开、松弛、集中、清晰的吐字、柔和、明亮这些特点,在歌唱动作的运用上会顾此失彼,造成局部不尽人意的情况,要求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另一方面运用更加灵活的多重方法,使学生在较高程度上得到巩固。高级训练就是增加高弱声和灵巧的训练,高弱声的训练是学习声乐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没有高弱声,学生就不会达到成熟歌唱家的程度,高级阶段也是高、精、尖的细腻训练阶段,学生掌握起来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把所学的技巧灵活、自如地发挥出来,高弱声也是训练跳音的前提,具有了良好的弱声技术,调音才会唱的轻巧、婉转、悦耳。
三、结语
总之,声乐训练需要教师具有立体思维能力,为学生设计、把脉的能力,掌握好每一个阶段的训练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使学生的声乐技巧在求学阶段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为演唱不同难度、不同风格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将来走向舞台提供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邓黎娜.探讨声乐教学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07).
[2]徐洪江,徐超.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北方音乐,2014,(16).
作者:王晓威 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