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有效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有效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有效方法

摘要:互联网时代,各个领域都受益于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这一优势。教育方面也没有落下步伐,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视频、直播等各种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开创了线上教学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那么如何将互联网与中国传统声乐教学相结合,让“互联网+”成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方式中的中流砥柱,如何将线上线下这两种教学模式有利结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我们接下来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互补

“足不出户,看世界”曾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已经成为现实。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讯、医疗、教育等各个行业皆受益于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是教育行业提出的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是由优秀的线下教师通过上传录播的课程视频,或直接通过网络直播等途径进行授课。互联网应这一需求,也推出了慕课、学习通等一系列的学习平台。顺应时代趋势,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也引入了“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这一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教学方式必将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了解

(一)中国民族声乐中国民族声乐是抗日战争背景下社会变迁与文化碰撞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的不断稳定与发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也逐渐趋于系统化。随后中国文化发展,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和音乐团体也逐渐成立,中国民族声乐逐步走向正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声乐再一次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唱法,并借鉴了西方的歌唱技巧,融合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特色,不断进行创新,不断为中国民族声乐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了民族声乐的长久发展。

(二)“互联网+”下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互联网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大面积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学校中的学生,而是遍布在全国各地,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帮助大众对中国民族声乐这一中国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才的挖掘,为那些有天赋却没有学习条件的人提供学习的途径。与之对应的,“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对于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长久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帮助中国民族声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学习的程度并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网络课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学习全靠学生自觉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制约了他们能够走向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老师是通过录播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在问题反馈方面不够及时,即便是网络直播课的方式为了不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无法大面积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民族声乐的教学大多是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便于老师更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但“互联网+”教育模式中一对多的教学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准确认知自己,没有学习的方向与积极性。

三、对互联网+视域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期待

希望互联网推出的教育平台能够完善监督机制。通过外力的制约,督促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同时,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能够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有效的监督。互联网教学在经济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相较于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互联网教学费用较低,因此,学生希望能够增加上课频率,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进程。学生同时还希望能够一对一通过直播学习,便于老师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四、“互联网+”视域下民族声乐教学的互惠互利

(一)资源共享全国不同地区乃至世界在音乐方面的发展与成就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将音乐教学资源分享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利于各界音乐人士之间的沟通和思想碰撞,同时也能为一些非专业的音乐人士学习音乐普及正规的音乐知识。“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突出个性,进行个人创作。避免了刻板的灌输式学习,束缚学生的思维。

(二)跨越时间空间的鸿沟“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跨地域这一历史难题。传统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普遍是通过线下课堂传授,只有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才能够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民族声乐教学方面的专家人数稀缺也决定了教学的无法普遍。但在现在这个网络遍布世界的时代,空间上的阻碍已经不再是音乐共享的拦路虎,通过互联网,大家可以看专业人士的演唱,听专业人士传授知识,分析音乐人士的唱法,以此来完善自身的不足。学习自身未能涉及到的知识,并且可以多次反复观看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互联网+”引入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给了大众一个平等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时间上也没有了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可以更加自由的学习。

五、“互联网+”视域下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

(一)互联网推动民族声乐教学培养人文情怀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歌唱上的技巧,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文情怀,让学生感受歌词旋律中的情感。例如,从古曲中感念古人的思想情怀;从民族歌曲中体会地域特色;从歌舞剧中感受人物的内心变化,体会故事情节中的深意。“互联网+”这一创新型的教育方式便于更加深刻的让学生理解教育理念并积极主动的感受歌曲中的情感。“互联网+”具有的快捷、全面等优势,可以将知识传播到每一个学生,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再次演唱,便是文化的延伸,能够很好的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二)互联网推动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行动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实践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的途径也有很多种,包括音乐会、考试等,“互联网+”引入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民族声乐。互联网在传播速度上的优势是不容小觑的,利用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可以有效快捷的吸引大批学生同台竞技,通过举办古诗词歌曲、地方戏曲、民族民歌等比赛或交流会,让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海纳百川的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对他人演唱,表演和舞台经验的总结,提高自身的实力。在学生的表演与沟通交流中,老师也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互联网+”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欣赏和享受音乐。

(三)“互联网+”推动民族声乐教学优化发展“互联网+”视域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方法逐步多样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为培养不同方向的民族声乐人才提供了可能。各个院校课程的设置应当根据学校的培养重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规划。例如,专业音乐学院应当着重培养歌唱型人才;师范类院校应当着重培养教学类人才;综合类音乐学院可以多方面的培养大众化的音乐人才。若部分学校没有过硬的条件进行系统化的音乐培养,也可以走独特的方向化培养,例如,主攻戏曲或民歌的演唱等,全国不需要千篇一律的培养方式,而是应当最大限度的优化地方特色,“互联网+”教育模式引入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能够将不同的地方特色交互传递到其他地方,以供借鉴与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让地方特色传遍大江南北,供人们去学习与欣赏。

(四)“互联网+”推动民族声乐的历史传承民族声乐是我国瑰宝,凝聚了祖国千百年来的民族智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演绎着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各种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承载着华夏儿女的万千感情。以曲调的形式传达出的情感、勾勒出的形象、传播的文化知识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我辈先祖在音乐审美上境界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逐步的变化。民族声乐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升华也是势在必行的。互联网加教育模式的引入,更快地推动了民族声乐的转变。通过融入西方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特色衍生出了许多不同唱法,深受大众喜爱。但转变的同时,我们应当不忘本。在传承过程中,传统民族声乐为保证情感的传达,需要使用地方方言演唱。然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说方言,使得一些正宗的传统民歌面临失传的威胁。“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高科技设备将正宗的传统民歌进行录制,传到网络,供更多的人欣赏与传承,有效地找到了传承人,保证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传承,这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民族声乐这种艺术的重视。

六、对“互联网+”视域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设想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传统民族声乐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围绕中心不同,各自有各自的优势特点与不足。传统民族声乐教学通过教师面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具有可控度高、目标明确等优势。但由于围绕中心是老师的思想,教学模式比较刻板,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互联网+”教学的围绕中心是学生,学生对于学习时间、地点、内容都有自由选择权。但“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学生的自觉性与领悟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教学方式的成效。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将传统民族声乐教学与“互联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以传统民族声乐教学为主,“互联网+”教学为辅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课程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网络课程重点练习技能的提升,两种教学方式相辅相成,必能更好的为中国民族声乐培养传承人。

(二)“互联网+”将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的局限性。面对面的传授,虽然老师能够及时的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但学习内容的固定化、灌输式学习的模式费用高、时间不灵活、场地不足等各个方面的制约,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大面积的培养学生。互联网教学模式就是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所衍生出来的产物。“互联网+”的教学模式,通过上传录好的音频或视频,乃至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能够大范围地进行知识的传授。由于网课不受时间限制,教师可以详细的讲解气息引导、声乐入门技巧等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打好基本功。“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自由度很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色,选定发展方向,制定学习进度。但这种教育模式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对于自制力强的学生来说,这种教育模式便于其自身更好的发展,但对于自制力弱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效果与进度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结合,对授课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需要将自身思想与所知道的知识通过语言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即可,但“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加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教师要对计算机运用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如何进行视频以及音频的录制与上传。其次,教师的讲课逻辑要有明显提高,在没有学生反馈的情况下,清晰有条理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应当注意传统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线下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对下一次网络课程内容的制定提供依据。总体来说,“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加入,是对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

七、结语

“互联网+”教育模式引入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是当代公民的福音。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内容逐渐普及化,为许多有天赋的公民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机会,同时也为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随着民族声乐教学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传统教学模式不应当被彻底摒弃,而应该与“互联网+”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本文通过对两种教学模式优劣性的阐述,有力的证明了唯有结合才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方式,能够为民族声乐的未来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烨.“互联网+”视域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研究[J].歌海,2019(06):39-44.

[2]徐桦.“互联网+”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音乐,2019(07):28-30.

[3]潘丽,蔡霞.湘籍女歌唱家群体演唱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影响[J].戏剧之家,2018(33).

[4]张华.浅析“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8(08):61.

[5]董美姣.“互联网+”时代基于传统文化对民族声乐的传播研究[J].中国报业,2018(06):47-48.

[6]刘晶茜.当今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困境及其突围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8(12):116-117.

作者:张璐莎 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