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课程思政渗透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课程内容的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与专业课程相联系,对大学生的发展都会带来积极影响。艺术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其自身带有较强的民族特点,可以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促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思想以及理念都能上升到新高度。在这一教育方式之下,学生可以利用德育思维,将民族声乐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深层思想提炼出来,重新展示在大众面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在声乐专业课程当中不断融入思政内容,进而丰富民族声乐教学方式。
民族声乐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有着明显区别,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正是由于其鲜活的民族特点,使众多音乐爱好者得以学习并传承。在音乐发展的过程当中,难免受到西方艺术形式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判断与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高校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西方音乐教育形式的同时,也要有目的地融入思政内容,在音乐当中融入更加深厚的情感,增加其感染性。课程思政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中也逐渐被加入新内容,这也使得教学问题更加多元化。如果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再加上当前的高校教师年龄段普遍偏低,这也使得教师队伍需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规律,积极推行教育学科的内容改革,形成新型教育方案。从近几年的发展形势来看,课程改革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但是在传统声乐专业上的改革较少。因此,教师将中外音乐优秀的教育方式进行整合,并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从而形成更加符合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方案。在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声乐作品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认知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能在学习当中完善个人品格;这更符合当前的社会培养目标,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对策
1.利用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推动民族声乐教学。从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来看,教育工作者在民族声乐作品当中不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此将思政理论、民族声乐内容以及综合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更加完整的艺术教学体系。思政课程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需要从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着手,从而实现深层分析与研究。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框架,将不同章节中相同的内容总结到一起,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整理。教学环节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提升学生对民族声乐的见解,从而强化其学习成效。以“自由创作”教学模块为例,由于这一教学内容分散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将该模块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例如,以《东方红》为例,这首歌具有浓厚的陕北风情,在创作时,根据《骑白马》的曲调进行编写,并且在后期进行进一步地加工,为我们呈现出现在的《东方红》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不仅融入了民族声乐特点,也涵盖思想政治内容;虽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红歌一样具有慷慨的曲调,但是在表现形式上依然是良好的教学范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等形式,将具有代表性的《东方红》演出场景展示给学生,并详细分析歌曲中曲调特点。微课的时长大约在十分钟以内,因此,教师要将核心内容提炼出来,为学生自由创作奠定基础。在线下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渗透。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微课中对《东方红》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并且结合专业知识分析一下曲调中哪些地方具有明显的陕北民歌特点。由于学生在微课当中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得到教师的提问后,学生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知识以及歌曲的特点进行改编,尝试创作出多种形式的《东方红》歌曲。学生在改编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同时,也对歌曲内容进行深层理解和感悟,以此激发出内心的爱国情怀,从而产生民族声乐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效果。
2.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推动民族声乐教学。民族声乐不仅仅是简单的校本课程,教师更应该积极开发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产生良好的合作能力以及实践探究精神。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涵。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可以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建立紧密的教学合作关系,思政教师可以基于当前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歌曲创作背景的理解,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故乡是北京”一曲为例,这首曲目蕴含着浓厚的京剧韵味。从歌曲鉴赏方面来看,开头第一句便直接点出歌曲主题,并融入了满满的京腔味道,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歌曲中深层含义。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逐句演唱,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实行小班课、小组课、小合唱等教学形式。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水平进行个性化评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会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思想政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更多是将教学目光集中在独立的思想政治课程当中,很少融合其他学科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也要有目的地了解相关民族声乐知识,在教学当中可以融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升华课程内涵。例如,专业课教师首先进行声乐教学,对学生的演唱以及表现进行点评,当学生对该歌曲产生一定的理解后,专业课教师可以请思想政治教师进入到课堂当中,为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相关的思政内容,实现双向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教学契机,看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什么见解;有的学生说歌曲内容涵盖了老北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歌曲中加入了京韵大鼓,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有的学生说歌曲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爱意,也促使自己想起了家乡。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回答欲望,并且每位学生的切入点都存在差异性,促使学生在回答的同时也能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见解;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提升民族声乐学习水平,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歌曲的认识高度。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可以学习到其他专业的内容,对于自身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改善民族声乐课程考核方式。在传统的民族声乐考核中,教师一般仅制定周考核或者月考核,学生的考核成绩决定了最终效果。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教师可以制定多种考核形式,例如,教师随机考查学生的排练情况,观察其是否在当前教学阶段得到提升;或者利用音乐会等模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以音乐会为例,教师开展以“红歌”主题的音乐会,学生在排练当中需要融入适当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歌曲背景进行分析,对歌曲中的每一句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歌曲氛围当中。由于音乐会中的曲目较多,教师也要针对不同的曲目进行指导,从而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当前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注重民族声乐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内容的渗透,达到学科间的相互交融,为学生的全方面评定提供参考。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民族声乐课程当中不仅意味着要演唱红歌,更多是指教师将音乐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益于学生接受多学科的知识。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勇于创新教学形式以及方法,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课堂,利用民族声乐内容提升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并以此提升爱国情感,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晓辉.高职声乐课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12):60-64.
[2]宁兆卿.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保护[J].戏剧之家,2020(35):64-65.
[3]刘星羿.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22):178-180.
[4]陈韵.探究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新思路[J].北方音乐,2020(22):175-177.
[5]杨静.“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20(06):92.
[6]杨韵.课程思政语境中的民族声乐教学分析[J].艺术品鉴,2019(35):83-84.
[7]文哲钊.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J].北方音乐,2019,39(06):139-140.
作者:邓永红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