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情感体验下声乐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情感体验下声乐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情感体验下声乐教学论文

一、在声乐教学中凸显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一)以作品作者的简介启发

每一首歌的创作都有其创作背景,或是一个特殊的事件,或是一个年代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歌曲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凸显情感体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会作者所表述的时代情感。例如《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就是王莘在1950年第一个国庆节前夕,他路过天安门广场,看到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心潮澎湃,灵感突现,才有了这首脍炙人口歌曲的诞生。如果我们对此背景不了解,出现对情感处理的偏差,又怎能诠释好作品表现的激情与斗志昂扬的意境?

(二)通过音乐要素的反复聆听体验情感

情感的体验不应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需要更深层次的内心体验,这就需要反复聆听音乐要素的变化。一个音乐作品中,其节奏、力度、曲调等音乐要素的改变都会改变其作品的音乐情绪与音乐情感。从音乐要素的改变上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会运用这样的处理手法,让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上都能体会到音乐作品想要表现的情感,而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从歌词感悟作品内涵

声乐作品中的歌词能够最直观地体会其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作者用艺术手法描述生活的结晶,歌词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与立场。因此,在情感体验中,可以让学生熟读歌词,既感受语言的抑扬顿挫的美感,也能领悟到作者要表述的内容,感受其作品的真实情感。这样才能在声乐演唱中,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表现作品,展示其声乐的魅力。

(四)观摩音乐家演绎的版本

利用音乐作品已有的演唱版本供学生学习与体会,通过音乐家的情感表现与演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情感感悟力,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这些音乐家对作品的诠释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的各个音乐要素,提高了对歌曲的学习效率,也体会了作品表述的情感内涵,可谓一举两得。

(五)以教师范唱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行为举止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声乐作品的教学上也一样。教师在音乐作品范唱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教师应在更高的审美角度去理解作品、演绎作品,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范唱去打动学生。也许教师不能同音乐家诠释作品的完美度所媲美,但是由于范唱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能够近距离地体会到老师的演绎方法,学生在感到亲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体验歌曲情感的处理方法,也便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探索。

二、在声乐教学中实现情感体验的策略

一堂成功的声乐课,并不应该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应该是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启发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每个眼神、表情、动作,或是语气、音调、节奏的变化都突出表现在情感上,这些在声乐教学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没有音乐素养就无法去理解音乐与表现音乐。要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感悟力与创造力的增强。1使自身音乐理论的功底更加深厚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乐理知识的教学应放在首位。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在音乐中,脱离了理论的实践,也只是个空架子,达不到音乐作品的高层次。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家长与老师拔苗助长,一味追求等级的提高,忽略了最本质的乐理知识,导致学生只是演唱了音符的音高,并不能称之为声乐演唱,歌曲展现的并不完整。应在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音乐,创造、发掘音乐的艺术魅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2使自身文学艺术的功底更加深厚音乐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歌唱者除了具备精湛的演唱技巧、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音乐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文学功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激活学生的审美力与想象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让音乐学科真正成为美育的重要学科,从而发挥其特有的育人作用。

(二)深入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情感

每一首歌都可以从歌词、曲风等方面看出歌曲作者想要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在理解了整首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之后,才能使自己融入到歌曲所表述的意境中去,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这首歌曲来实现完整的情感体验。在语言上,声调的高低、强弱、快慢都表示了不同的情感。人在亢奋时,音调提高,速度快,声音音量较大。悲伤时声音一般低沉,速度较慢,声音也随之较小。而在语言上的情感状态与音乐相同,音乐是在语言的基础上的升华,是表述情感的独特艺术。

1.以歌曲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孔子认为音乐为道德服务,是对人品德教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教师步入课堂进行上课,师生间互相问好,坐姿仪表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文明举止行为。在不同歌曲的背景下,给学生讲解其涉及的德育内容。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是宣扬革命胜利的音乐史诗。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歌颂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描述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壮丽图景,激发学生崇敬先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爱国情怀。

2.从歌曲的民族特点、地方特色分析

有很多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与地方特色,若想完美地呈现歌曲风格,就要了解其民族与地方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在长期的发展传承中,形成其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例如《黄河船夫曲》这首陕北民歌,歌词曲调都凸显陕北民歌特点,质朴的语言、曲调粗犷,情绪高昂。陕北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和小调,歌曲作为一首劳动号子,描述了船夫在风平浪静时,自由而舒展地抒发内心丰富情趣,描述了气势壮观的黄河及船夫们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母亲河黄河的深深热爱,体现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同理,在演唱国外歌曲时,也要了解其民族的艺术特征,不能以为按照旋律漫无目的唱其音高即为会唱,而应该知道唱的是什么,歌曲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所要表现的是哪种情感。因此在演唱每一首歌曲的时候,都要了解其民族与地方特色,这是不可遗漏的环节。

3.演唱技巧与情感相结合

在歌唱艺术中技巧与情感缺一不可,但情感表达大于技术表现。为了能够达到丰富的情感表现,演唱者要不断提高声音技巧,唱出优美的声音去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如果是没有情感的演唱技巧,那这首歌曲的完成则毫无美感可言。准确的情感表达也离不开演唱技巧的辅助,基本功不扎实,也会影响歌曲的整体效果。只有演唱者的技巧与歌曲要求表达的情感相结合,才能生动、正确地表达作者意图,才能同听者达成共鸣。例如《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这首单三部曲式歌曲,每一段处理都不相同。第一乐段演唱抒情、柔和,似乎“一道道”的景色就在眼前,唱出主人公豁达的胸怀;第二乐段节奏改变,速度较快,演唱者要在声音力度上加强,演唱出主人公对革命工作的坚定与激情;第三乐段整体旋律线条流畅,突出乐句重音与演唱音的演绎。可见,在歌声的过程中,演唱技巧的控制对情感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歌曲情感的抒发需要以技巧为支撑来完美地演绎。

(三)创设情境,投入演唱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就要创造贴切的学习情境。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感受音乐所要展现的情感。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在声乐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能够简单易懂地体会歌曲所要表述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情”为中心,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构建融洽自由的教学氛围,从而掌握音乐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呆板与灌输。例如陕北民歌《兰花花》,歌曲描述的主人公“兰花花”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被强行嫁给周家“猴老子”,兰花花不惜拼上性命与封建礼教抗争。演唱这首歌曲,可以设定为学生就是女主人公,在每一环节体会其情感的变化,最后运用到演唱当中去。在声乐教学中,歌曲的演唱要做到以情带声,学生在演唱音乐作品中要正确地抒发情感,必须通过情感体验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声情并茂,这样才能激起欣赏者的共鸣。

作者:李佳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