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教学应用论文(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学校的声乐教学作为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艺术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就会遇到相应的阻碍。因此,声乐教师就要适当的改变声乐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的学习声乐,要在声乐教学中实行多样化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声乐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
对于未成年人来讲,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声乐艺术知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学校开设的声乐艺术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和心理特征,同时声乐艺术教学也要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声乐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以下则是对声乐教学的多样化方式进行了研究。
一、声乐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设备缺失
由于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够引进大量的乐器,像钢琴、古筝、吉他等乐器学校都非常缺失,因此,学生不能够直观形象的了解声乐中所用的乐器,声乐教师也不能够有效的完成声乐教学,这使得声乐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升。
(二)声乐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受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影响,大部分的声乐教师仍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而且声乐教师认为声乐教学不是主要课程,所以,声乐教师在教学方式没有进行改变和创新,教授给学生的也都是理论性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声乐教学失去兴趣,从而不能积极主动学习。
(三)声乐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沉闷
声乐教师由于受到音乐乐器的制约,在课堂上教学中,主要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缺少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而且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不能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能力,声乐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活力。
二、针对声乐教学多样化提出的建议
(一)利用先进的科技进行教学
如果课堂上缺少相应的音乐器材,声乐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进行教学,例如:多媒体、录音机等,声乐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声乐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学生展示相关的乐器,播放乐器的声音,使学生对音乐乐器有基础的了解,从而在日后听音乐时能准确的听出音乐中的乐器。例如:声乐教学《四季歌》,声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歌》,让学生欣赏音乐,然后声乐教师介绍《四季歌》的作者、乐器、节拍、曲调等,声乐教师再演示给学生《四季歌》演唱时的样子,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四季歌》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声乐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的练习。这种声乐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的兴趣。
(二)声乐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许多学科中,小组教学一直都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小组教学不但使学生团结互助,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成功的果实。在声乐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弥补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声乐教师也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利用小组教学能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音乐的技巧和经验,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快速发展,小组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例如:声乐教师要开展一场声乐合成比赛,这时每个小组就会产生竞争意识,学生就会在小组中练习合唱,研究合唱技巧,学生在演唱时不仅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声乐学习的准确率和效率,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表演。
(三)学校应及时引进乐器,使教师能实践教学
学校应支持对学生声乐的培养,及时引进声乐乐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实际操作乐器,更直观的感受乐器的作用与意义,声乐教师也要帮助学生使用乐器,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乐器的基础知识。例如:在小提琴的演奏方式上,声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示范给学生,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声乐教师应教给学生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演奏出一首简单的音乐。声乐教师也可以利用已有乐器,让学生自己演奏,遇到困难时再找教师帮助。
(四)声乐教师要把声乐教学与音乐理论相结合
声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对音乐理论不容忽视,音乐理论对声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帮助。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歌唱来表达音乐的艺术行为,声乐教学需要弄清发声器官和构造的基本原理,这些音乐理论知识,会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时更加扎实,有效的把音乐理论与声乐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例如:声乐教师在教学时结合课本知识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声乐教师在教学生合唱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学,把知识理论融合在学习中,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在越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声乐知识。总之,声乐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声乐知识产生兴趣时,自然而然的主动学习声乐,而且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中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因此,声乐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声乐知识的培养,声乐教师要利用更多有趣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要使学生感受到声乐之美,让学生积极学习声乐,从而为未来的音乐之路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彦华.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黄敏.从高师声乐教材的衍变看高师声乐教学策略发展[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高师声乐教学中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作者:翟燕敏 单位:河南省民政学校
第二篇:大学声乐教学与合理性教学方案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对大学声乐教学的调研,对大学声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大学声乐教学的合理性教学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大学声乐;教学现状;合理性教学;方案
一、大学声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声乐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一直以来,在大学的声乐教学中,各大高校都是采用传统的效仿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方法,同时高校教学中的声乐实践也是效仿艺术类教学的实践方法。然而,艺术类院校的声乐教育与普通大学中的声乐教育的发展要求与方向具有显著的差异,如果只是单纯地效仿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方式,大学声乐教学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各大院校应该对声乐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声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声乐教学内容不合理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在大学中不仅仅要学习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应该得到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然而,如今大学还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声乐教育的素质培养严重受阻。由于我国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大学中的声乐教育也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进行完善,进而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
(三)大学声乐教学关联性不足
由于现阶段普通大学的声乐教学模式仍然照搬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中过度重视对声乐专业的深度挖掘,却忽视了声乐与学校其他课程的关联性。而且在大学中教授声乐课的教师大多数都毕业于艺术院校的声乐专业,对于大声声乐的教学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于关联性课程的教学知识涉及较少。因此,在进行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就很容易认为声乐是一门独立性的专业,教学课程枯燥无味,使得其对声乐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假如能够使声乐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
二、大学声乐教学的合理性教学方案
(一)确定科学的声乐教学目标
在大学中对于声乐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是决定声乐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育者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主要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涉及对学生声乐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且要以声乐素质的教育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因此,教育者应该确立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应该把大学声乐教学与整体的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结合,在提高学生声乐欣赏与表演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
(二)对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制定声乐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确保社会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同时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一对一教学、交流课、集体课等,进而创造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进行交流课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将多样化的课程进行结合教学,使学生对声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记忆等。
(三)强化对声乐教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其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对声乐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各大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院校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展声乐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与平台。比如:统一院校的声乐教师可以互相听课,就彼此的教学方法与经验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加强对声乐的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声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其进行原创,促进其进行积极的声乐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与声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大学生去小学进行声乐教学,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以声乐表演的形式探望老人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的进步。现阶段,声乐艺术普遍存在于社会与人们的生活中,各大高校对于大学声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大学声乐教育中,为了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大学声乐教学负责人员应该做好确定科学的声乐教学目标、对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强化对声乐教师的培训以及加强声乐的实践教学等工作,同时还应该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地对大学声乐教学的方案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其特殊社会价值与意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贺李.大学声乐教学现状与合理性教学方案分析[J].北方音乐,2014(08).
[2]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作者:胡俊贤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
第三篇:声乐教学改革中学生伦理价值观的培养
摘要:伦理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排演,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价值观,让大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华夏传统伦理道德的洗礼,得到专业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
关键词:教学改革;伦理价值;民族歌剧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素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上充斥着伦理失范现象,风气沦丧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生活,对当代中国人伦理价值观的研究极为必要。近日,在我院音乐厅举办了一台由本人的学生担纲演出的“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音乐会”。音乐会分别上演了《伤逝》、《野火春风斗古城》、《原野》、《白毛女》、《江姐》等著名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共15首。通过学生们的演唱,可以看出其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驾驭作品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力,这既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为音乐表演专业试点改革项目的开展推波助澜,更为音乐中蕴含的伦理价值高度体现添砖加瓦。下面本人将从音乐伦理的角度对本次音乐会进行评析和总结。
一、培养民族原创歌剧传承者,弘扬抗战音乐伦理精神
民族歌剧得以传承和繁荣,离不开下一代。在我校开始成为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大学生曲艺人才培养基地”之际,举办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音乐会无疑是应景应时的。此外,创排新剧目,从舞台历练、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以及伦理思想等方面实施青年演员定向培养,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和弘扬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中所涵盖的百折不挠、不畏艰险、艰苦风斗、自力更生、尊老爱幼、热爱和平、坚持正义的伟大伦理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们在念、唱、演中不仅是追求“艺精”,更难得的是“崇德”。比如音乐会上的作品《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表现的是:1948年春,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正气凛然,义正严词地痛诉敌人。最后慷慨就义。学生在表演这个作品时把江姐沉着坚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其中的经典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贴门神》等,紧扣“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惨况下,八路军来后“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学生在表演这个作品时通过肢体语言形象体现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以鼓舞人民的斗志,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这就体现了音乐的伦理价值和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之伦理价值的时代传承。
二、分享音乐伦理价值的永恒哲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歌剧的传承和繁荣离不开新生代观众,歌剧和高雅艺术的观众群需要长期监理。本次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音乐会以歌剧演唱作为主要演出形式,包括:演唱、台词、形体等等表演形式。以民国到抗战时期的歌剧题材作为主要的演出曲目,音乐会集白毛女、杨白劳、江姐、韩英、杨晓冬、金环、金子、虎子、涓生、子君等著名的人物,有体现青年男女的爱情、有体现父女和母子深情、有歌颂革命烈士的铮铮傲骨忠诚。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了师生观众对民族经典歌剧的文化需求,对歌剧的传统性、艺术性、审美性、时代性的欣赏认知。音乐会上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原野》、《伤逝》、《阿诗玛》等经典唱段全程回归历史,情景再现,突出了爱国的主旋律。这从学院而言,分享了音乐伦理价值的永恒哲理;就个人而言,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会所立基的民族历史,所坚持的专业操守,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音乐会所追求的文化繁荣,所致力的艺术进步,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取向;音乐会所呈现的民族元素,所流露的民族信仰,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准则。
三、以经典切入探求伦理深入人心,追求“乐以教和”的声乐效果
音乐会需要从歌剧所属时期的伦理背景,伦理精神,伦理价值的传承几个方面考虑,如此表现出来的人物和情节才能拒绝形式,深化主题。本次音乐会在舞台的演绎充分考虑到观众熟识度的问题,以经典切入探求伦理深入人心,追求“乐以教和”的声乐效果,让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心怀感恩,在责任和奉献中最求真理。学生通过完成《洪湖水、浪打浪》、《青松林内红旗扬》、《绣红旗》唱段,领悟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演绎《啊,我的虎子哥》、《我是你,你是我》、《北风吹》、《扎红头绳》等唱段领悟了人间大爱;通过演唱《一抹夕阳》、《紫藤花》、《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等唱段感受传奇色彩的魅力;通过表演《永远的花样年华》、《不能尽孝愧对娘》、《娘在那片云彩里》等唱段体会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党的光辉和母亲的深沉的爱恋。从整体来看,整台晚会的伦理传播性已经成为最大的特色和最让人值得深思之处。
四、结语
我国的高校正处于中西文化交融的潮流之中,学生之间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也逐渐的弱化,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导致学生们受西方文化影响已经大过我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不良的信号。而处于中西方文化最前沿的音乐生,也就更加深的陷入这个漩涡了。借着教学改革的浪潮,试图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排演,逐步在学生中引入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念,让学生更好、更加真切的深入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得到专业和心灵的双提升。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
作者:刘华波 周勇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第四篇:高职声乐教学多样性研究
摘要:在本次声乐教学的多样性探讨中,笔者主要对科尔沁地区高职声乐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声乐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达到学生可以兼顾学习多种音乐演唱风格的目的。
关键词:科尔沁地区;高职声乐;教学多样性;方法探究
为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声乐专业的学生将不再拘泥于单一演唱方式的学习上,而是以兴趣作为学习演唱方式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自身条件对其进行音乐的授课,让学生在同一时期学习不同种类的音乐,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分辨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
一、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声乐是一个具有较强针对性以及灵活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声乐的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重视所带来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声乐课堂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不会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作一些改变,而学生对教学的掌握程度却各不相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教学内容很好掌握,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会认为吸收良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觉得教师的要求较高,而自身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的作业要求。
(二)声乐教学在内容选择上不够丰富
声乐的教学内容上匮乏也是现阶段声乐教学中的问题之一,由于在声乐的教授中,美声以及民族的唱法是没有共同性的。因此,在声乐的课堂教学时,也是将民族和美声进行分开授课,由于这两者之间在演唱方式以及培养方向上都不相同,故而,在进行声乐的授课时,难免会出现单一化、标准化的授课,这样就会让学生的音乐表现以及艺术创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民族和美声唱法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的。例如:呼吸位置的共同性,美声唱法讲究“胸腹式呼吸”,而民族唱法讲究“丹田之气”,其实两者的呼吸位置是一样的,都是深呼吸;声音连贯的共同性,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讲究声音的流畅性,都忌用挤卡喉咙的演唱方法;高位置声音的安放共同性,即有音量,能够变化自如;心理因素的一致性,无论是哪种演唱方式都需要以积极、兴奋、向上的心理状态作为发生的支撑,都需要声情并茂、身临其境地进行艺术的表演。
(三)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课过于西方化
声乐教学的理念基础过于西方化也是大多数音乐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的通病,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基础理念时,所接触的理念大多是较为西方化的理念,无论是试唱练耳、和声,还是乐理、曲式以及基础课的学习,有关民族音乐知识方面的学习很少,这就使得学生在音乐的赏析以及音乐的创作上都较为偏向西方化,对民族音乐理论性的知识在认知上容易出现偏差,在民族音乐的演唱以及创作上也容易出现掌握不纯熟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音乐多样化教学方式探讨
(一)声乐教学观念要转变
针对以上声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进行转变,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改变声乐教学中的传统观念,时常接受思想的进修,在观念上解除传统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要多与学生沟通,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而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要多了解国内外的音乐动态,以此来使声乐教学更具有前沿性,更好地与世界接轨;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音乐,并让学生尝试的进行学习,以此来让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所在,为多个音乐类型的授课打下基础。
(二)创新声乐的唱法
本院现有的师资大多是在欧洲音乐体系培养下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因此,其文化视野难免会居于一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创新出一个新型的音乐。例如:在进行民族唱法授课的同时讲解一些美声唱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两种唱法之间的不同,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的区分,学好声乐。最后,教师在声乐教授的过程当中,要更加的注重音乐多元文化的发展,然后在探究出适合本土特色的声乐教学模式,以此在优化民族传统声乐教学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自己。
(三)开设声乐特色班
开设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声乐班也是一个好方法,在特色声乐班中,充分发挥地域的特点以及地方的特色,将科尔沁地区民族的音乐代入到课堂中来,以此来突出科尔沁地区唱歌的特点,更好地挖掘出科尔沁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以及唱歌特色。如: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开设了蒙古族特色班“长调班”和“科尔沁民歌班”,不仅传承了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和社会影响力。科尔沁地区高校应发挥自身音乐文化的优势,创设如:“科尔沁民歌班”或是“胡仁•乌力格尔说唱艺术班”。立足本地区,发挥自身的民族特色和优势。这样,即传承了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扩大了社会影响,也会加快学院的发展壮大。
三、结语
教师可以增加声乐教学的多样化,转变声乐教学观念,以从根源上解决声乐教学的单一性,通过多种风格演唱方法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个学习声乐的渠道;创新声乐的唱法,打破唱法之间的壁垒,以多种声乐演唱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声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巧艳.布日古德.科尔沁地区高校声乐教学多元化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01).
[2]马秋华.中国声乐教学与实践多样化的探索与创新[J].歌唱艺术,2012,(12).
作者:张瑞红 单位:内蒙古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第五篇:声乐教学中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不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视唱练耳能力都是必备的。尤其是在声乐学习中,视唱练耳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不论是识记歌词,还是哼唱旋律,都离不开视唱,因此可以说,练习和演绎一首声乐作品,实质上就是视唱若干个乐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而且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声乐演唱技巧。
关键词:声乐教学;视唱练耳;重要性
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觉辨音能力,能够辨别出高低音、长短音,以及乐曲的调式、节拍、音色等,有效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记忆能力,进而使学生在丰富音乐语汇的同时提升音乐感知力。大致来看,声乐教学可以分为发声练习和作品视唱两个环节,不管是哪一个环节,视唱练耳都是不可或缺的训练。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主要是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进而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所以,声乐表演者要有敏锐的听觉,要能够准确把握老师的范唱,或者他人对声乐作品的演示,要能够辨别出自己训练中的不足,而这些都需要视唱练耳训练作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具体谈谈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从最基础开始,都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声乐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也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每天都坚持进行基本的音阶、音程训练。发声习惯关乎到声乐学习者以后的演唱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演唱水平的高低,要求学习者改变日常生活中的发声习惯,变成符合歌唱的发声习惯,并将这种良好的状态保持下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演绎声乐作品。事实上,视唱练耳训练中也包含着发声练习,首先,学习者在视唱时要做到喉咙打开,并能够稳定住喉头,以便发出的声音稳定、流畅;其次,视唱练耳训练需要学习者恰当地运用共鸣体,使声音圆润、饱满、动听,而且具有穿透力;再次,在视唱训练中,学习者需要通过提高唇、齿、舌等部位的灵活性和配合度,以便能够生动而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这离不开字、声结合的练习。视唱练耳训练中,不管是音阶、音程等基础训练,还是对音准、气息、共鸣的准确运用,都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准确部位和功能,而且在反复的视唱练耳训练中,学生也能掌握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歌唱规律。因此,我们说,视唱练耳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
二、有助于提学生的高音乐的感知力
音乐作品的传达要依靠声音、听觉和感知力,其中,声音是具体的,是物理现象,听觉是生理活动,而感知力是心理活动。具体来说,音乐感知力就是人的听觉器官在聆听了音乐的声音后,在头脑中形成的直接反应,包括对乐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的感受和辨别,以及对乐曲的调性、结构、节奏、曲调的辨别等。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需要以大量的音响为依据,而且要通过反复的听、唱、记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包括音高、调式、和声、节奏等方面的感受,还包括对音色、音强、曲式结构、节拍、速度,以及情感的把握,即对声乐作品的艺术感受。因此,在培养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因为,音乐感知力虽然要依靠先天条件(音乐天赋),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后天的训练,因此,视唱练耳训练的过程间接促进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记忆力在声乐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听音记谱时,学习者需要在聆听一条旋律后,确定其节拍、节奏、音高,而这离不开记忆力的帮助。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视唱练耳训练正好能够帮助学生增强音乐记忆力。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视唱曲目,先让学生视唱几遍,然后让他们试着背唱,并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写出来,这样,背唱与背写相结合,既能够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又能够提升他们的乐感。听记旋律是视唱练耳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有助于训练学生节奏感、音高感、调性感,以及读谱和写谱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旋律听记包括模唱和听写两个部分,模唱是指让学生对听过的旋律进行模仿练唱,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记忆力,以及音乐感受力;听写是指让学生将听过的旋律记录下来,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记谱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夯实音乐理论基础。通过反复的听记旋律训练,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记忆和模唱旋律、背写乐谱,这是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声乐学习中的技术难点,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声乐作品是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这种声音符号本身并不能使人获得审美体验,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声乐作品才能传达给受众。将谱面上的音符变为富有生命的实际音响,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表演者对乐谱的表现能力。音乐表现的依据是对音乐的解释,也可以说是“识谱”的问题,主要涉及对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特色、创作方法以及结构、力度、速度、演奏法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是在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不断提高对艺术修养、鉴赏水平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因此可以说,音乐表现力就是善于精确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它以高超的演奏、演唱技巧为前提,以出众的表演才能为基础,以敏锐的音乐听觉和优异的音准为保证。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扩大音乐视野,同时在音乐形式和载体、风格与审美情趣等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多的感受和较深的理解,音乐的鉴赏力就自然随之提高。另外,视唱练耳中的许多著名小品、优秀民歌,以及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技巧练习曲都能以清醇甘美的旋律给学生以最直接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正是日后他们从事声乐表演的灵感来源。总之,视唱练耳作为一项基本的音乐技能,在声乐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声乐教师,我们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视唱练耳训练中融入理论知识,并使所学知识在练唱的过程中得到巩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提高视唱练耳水平,并使其作用在声乐学习中有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程小秋.试谈“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剧作家,2006(1).
[2]刘满.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2).
[3]王丹,王晓.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音乐大观,2013(10).
[4]祝惠玲.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16).
作者:高剑霞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第六篇:声乐教学中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研究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革,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声乐教学方法,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在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了传统声乐教学的桎梏,为声乐教学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传统声乐教学法的局限性,分析了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上的应用及其有效性。
关键词: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声乐教学法;具体应用;有效性
一、可视性声乐教学法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育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的主要手段,在教学方法上不同于其他自然社会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可视性声乐教学法是建立在解剖学、物理学、运动学原理上,用透视概念将人体的发声器官的歌唱运动状态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这一教学方法对声乐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如腹腔和胸腔不同气压状态下的运动状态,横膈膜的运动状态等部分能够运用三维动画的表现形式模拟出歌唱咬字、发音时生理部位的运动,实现了声乐教学由外到内的“可视性”。
二、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方面,传统声乐教学要求声乐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知识和技巧,然而声乐教学往往需要一些专业化的教学用语,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分强调自我体验,而让学生莫名其妙,弄不明白。另一方面,传统声乐教学使学生很难把握情绪、情感与歌唱技巧的关系。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叔本华曾经对情感与音乐的关系有着精彩的论述:“音乐决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观念不过是意志的对象化而已。音乐只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的透入人心的原因。”对于每个声乐学生来说,丰富的感情都是最重要的心理品质。
三、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入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缩小由于接受能力不同导致的学生间的差距。
2.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将声乐学习中必须主观理解的内容以客观的形式加以展示,不仅使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歌唱发声感受及处理歌曲的经验方法以具体直观的形式向学生阐述,而且也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歌唱的发声基础和技巧,这无疑能减少声乐教学的难度,降低声乐学习的门槛。
3.可视性声乐教学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教师“口传心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声乐教学一个老师只能一次带几个学生的教学模式,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可以通过运用多种多样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一个声乐教师对一个音乐班级进行集体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对声乐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图解和动画演示软件,方便学生课下自学。
4.可视性音乐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由于教学模式的系统化,可视化声乐教学使得学生在每个声乐学习阶段都可以有一个具体的学习训练目标。在完成每个小目标的过程中,声乐教师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使学生能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的体验中,将声乐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
四、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性
1.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以其客观化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传统声乐的教学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缺少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比如在师生平时的练习过程当中,老师说学生的音偏高或偏低了,这种要求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很难做到准确的调整,从而直接导致教学结果的“模糊”。对于声乐专业来说,它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且它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以人作为单位的个体,而且每个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比较大,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方式。也正是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千差万别”的教学方法和“主观色彩”浓厚的教学过程。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也有弊,这里所指的“利”与“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带来的“正向效应”和“反向效应”。如果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可视性声乐法相结合,将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显露出它随意性的弊端,那么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可以发挥其客观化优势,弥补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不足。
2.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以其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擅长将平日生活里一些对唱歌有帮助的动作或者感觉,放在声乐的训练之中,以此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感受。通过这些感觉,体会科学的发声状态,从而达到声音训练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身体感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对所有学生全盘采用同一的方式进行训练,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可视性声音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启发式感知教学法,它通过播放一些Flash动画和音乐伴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画情景当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增强了歌唱者的心灵感知度,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表达作品。
五、小结
可视性声乐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声乐教学的新形式,在声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而且可视性声乐教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突破了原有的感知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情景化模拟,增强歌唱者的心灵感知度,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学习能力和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
[1]付莉.浅析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7期.
[2]胡俊贤.解析“声乐教学法”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音乐时空,2014年24期.
[3]徐玉兰.声乐教学中歌唱的生理与心理及其相互关系.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作者:张燕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第七篇: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研究
摘要:在声乐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认为,教师是声乐教学活动的先导,学生是声乐教学活动的主体,声乐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传授演唱艺术的技能技巧实现教化育人。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授课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合拢地运用心理互动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提高实际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互动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声乐教学既具有教学活动的共性,也具有各自的特性。作为艺术教育、美学教育的重要分支,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共通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学生的演唱技巧。一直以来,笔者都认为声乐演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分别是“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外在表现是指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演唱者身体各部分肌肉、肢体的协调运作;内在表现是指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的心理活动,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与原作者的感情交流。本文在立足实践教学经验和分析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声乐教学中心理活动的互动效应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究促进互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一般来说,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主要可以分为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以及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等。在下文中,笔者对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以及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这三种声乐教学活动可能出现的心理互动效应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为广大声乐教师提供了指导建议。
一、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
顾名思义,所谓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是指声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所产生的心理互动效应。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以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行为配合为基础,团队内部的认识目标和行为目标相同或接近。从某种程度上看,声乐教学可以看做一种情感教学,教师在教授声乐作品,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都应该灌注自身的思想感情,且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对同一部作品能够表现出相同或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师进行声乐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启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体会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作为学生,应该及时的将思想感情反馈给教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也应该从学生反馈的思想情感中,不断总结现有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声乐课堂的教育教学方法。本文的建议是,声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正确看待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展开声乐教学,用亲切、动人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与学生的心灵相通,由此产生良性的、和谐的课堂心理互动。
二、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
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有助于声乐教师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或减少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的消极心理所带来的对抗性心理互动,减少对声乐教学的不良影响。在课堂上,声乐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引导。课堂互动不能仅仅局限在小组讨论、师生互换等局限性,更主要的是让所有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声乐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的歌唱欲望,并积极地加以利用,这是产生心理互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歌唱欲望或表现欲望,教师能够准确发现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够有效地活跃气氛,使学生们从被动听讲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心理互动,由此展开师生共建、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
三、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
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也是声乐课堂中心理互动效应的常见类型。受到教师数量、开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是一位声乐老师同时给两个,甚至是更多的学生上课。由于学生的数量大于声乐教师的数量,这就增加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此外,教师在对某一位学生的演唱水平做出评价时,也会激发不同学生间的竞争性心理效应。作为声乐教师来说,这种竞争性心理效应并不需要特殊关注,但也一定要采取间接的方法对学生的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进行正确引导,防止误入歧途。本文认为,适当估计学生们的这种竞争性心理效应,能够促进学生们勤奋练习,能够强化学生们之间的同窗之谊,也能够监督学生们刻苦练习,勇攀高峰。对于学生们来说,应该正确地看待竞争和名次,能够明白老师促进竞争的目的,使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产生良好的良性后果,最终服务于声乐教学。
四、结语
本文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三种心理互动类型进行了分析。从本质上来看,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以及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最终源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互动。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这三种心理互动类型产生的根源,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合理利用心理互动良性效应,促进声乐教育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晴.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徐静璇.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J].通俗歌曲,2013,(07).
[3]杜金菊.论互动教学在声乐课堂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09年.
作者:辜小飞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第八篇: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摘要:音乐文化的融入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对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树立独具一格的音乐文化,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策略
传统音乐文化是经历过了历史的印证与时间的考验,沉淀下来的文化珍珠,是我国历史文明的奏鸣曲,而现代高校音乐教学中,不管是声乐理论,还是歌唱教学,我国高校都是采用了西方的音乐教材和知识体系,完全忽略了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声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声乐教师渐渐认识到了我国音乐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本文就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与其重要性展开论述。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传统的音乐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不朽的文明内涵。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我国历史文明、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特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体现。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与时间的洗礼,一些优秀的作品被人们珍藏起来,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烁烁生辉的明珠,代表着一个民族成长的足印,将传统的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表现。目前,我国的高师声乐教学一直以西方国家的音乐教材和知识体系为标准,将我国自身传统音乐文化的民族艺术特征的魅力忽略,使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缺乏个性与创造性。传统的音乐文化蕴涵了我国几年的文化传统习俗,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声乐教学必须传承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将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建立自身独立的教育体系和音乐特性,以及艺术价值和魅力,对于发展民族文化与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及重要意义。传统的音乐文化曾在波澜浩荡的历史长河中潜伏,展望,经历了无数个漫长的日日夜夜,像一棵树,一代一代的人们对其不停的修剪、培育,终于在中华大地上长成了一颗参天巨树,具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和艺术魅力。将传统的音乐文化融合于高效声乐教学,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的了解,分析和掌握其特点,培养大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需要从各方面做起。教师首先要端正教育理念,对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西方传统音乐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
(一)端正教育观念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一直专注于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忘记了自身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虽然对传统音乐文化有初步的涉及,但课时较少,加之概念性较强,使学生缺乏兴趣,基本上是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教师还是更注重于西方音乐文化的教学,并没有将传统音乐文化真正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因此,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端正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将教学形式多样化,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另外,将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进行融会贯通,相互补充,从而使传统文化发展得到加强,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声乐精髓与教育体制。
(二)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
我国地域宽广,物产丰富,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地域风貌、生活习性都有所不同,因而也影响着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别样丰富的特点,尤其是民歌种类,形式多样,可谓异彩纷呈。教师将这些丰富繁杂的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融合时,首先就应该教学生如何把握民歌中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民歌的发声方法,将传统民歌音乐文化“润腔”的发声方法融入到美声训练中,以此使学生来分辨和掌握不同作品的音色,培育学生良好的声音音质,形成有自我特点的声音风格。
(三)在声乐教学中表达感知能力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环境,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有所差异,每位学生的审美艺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行为修养上存在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他们感知民族声乐艺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不同风格类型的传统民歌、民间戏曲等内容融进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它们的演唱特点、形式风格,情感等进行探讨,然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去演绎,最后,让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小组之间点评、全班点评,接着教师再进行点评、分析,以提高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音色、节奏、速度等方面的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点评,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指正,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感知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结语
总之,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感知几千年来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传统音乐艺术瑰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提高情操和艺术修养,对声乐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知识素养,对民族音乐文化精髓进一步感知和渗透,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标准的业务水平能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从而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完美融合,全面推动我国声乐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26-27.
[2]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94-95+110.
[3]田玉红.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1:132-133.
作者:常晓虹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