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声乐和歌剧表演的自然衔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声乐和歌剧表演的自然衔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声乐和歌剧表演的自然衔接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个实践性相当强的技能课程,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就要重视有机结合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歌剧是一个以歌唱为主导的音乐话戏剧,其中有情节、有矛盾、有人物、有场景,明显高于一般的音乐独唱,因而,想要传统声乐教学想要为歌剧表演输送具有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必须重视二者之间的结合。

【关键词】民族声乐;歌剧表演;戏曲行当

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出专业技能高潮,综合组织全面的人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把歌剧表演作为我国传统声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为歌剧演唱技巧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考虑到这一点,民族声乐教学应有意识地歌剧表演自然衔接起来。

一、歌剧表演,声乐与戏曲的结合

我国是一个延续几千年的文明国家,文化底蕴尤其深厚,各种艺术形式不断被创造,经过时间的淘洗,其中精华的部分渐渐上升为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从某个角度来说,我国璀璨的声乐艺术正是由传统声乐体系逐渐丰富变化发展而来,这之中,戏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的戏曲根据人物角色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的表演,身、眼、手、步,动作招式是不同的。戏曲各方面细节的学习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待基本表演技能掌握后,深入体会作品情感,从而通过自身表演塑造出一个典型化的富有特色的形象。中国民族歌剧是通过民族声乐表现的,其中仍然包含着丰富的戏曲文化要素,比如特定场景下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因而,歌剧表演学习也可以从模仿开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歌剧进行模仿,来更好地展示出不同地域歌剧之中的别具一格的韵味。如果仔细比较传统戏曲和民族歌剧,会发现以下不同,戏曲具有更为庞大的表演系统,对于演员要求更加全面,唱、念、做、打都必须到位;它一般不那么重视故事情节,整个表演中更加注重突出戏曲形式的一种美,叙述会非常简约,外在形式却是相当复杂的,十分注重对人物细微情感的准确把握;戏曲的腔调要与人物角色相适应,通过生动富有感染的表演,突出戏曲效果,扩大张力。而民族歌剧呢,在它的演唱过程中,它的表现形式是极为简洁的,另外剧情发展会很快,比较现代,艺术处理上,更侧重一字一腔,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虽然如此,如果想要张扬歌剧的魅力,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演唱者在掌握演唱技术的基础上,也必须深入理解歌词,并且联想到自己经验经历,准确诠释歌剧中人物的情感,让歌剧向着更高的艺术境界发展。

二、重视从多个层面把握歌剧艺术

从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中国歌剧与西方歌剧的不同,中国民族歌剧中渗透有丰富的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并且乐于倾向用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人物形象。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不同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以民族元素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的歌剧作品,成为了声乐教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民族歌剧对声乐教学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它作为民族声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声乐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我国歌剧表演提供了高素质人才,这就确立了我国民族声乐与歌剧表演的链接关系。民族歌剧表演极具综合性,不管是角色扮演中的歌唱、形体、动作还是眼神都有要求,但是通过对当下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一个状况调查发现,大半学生或者是一些青年教师,在传统音乐方面的知识就比较欠缺,以至于影响歌剧演绎水平,类似的问题,在高等的艺术学校也是存在的,过于侧重声乐,相对应的就会忽视综合性的训练。因而,学校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自觉渗透一下歌剧史,或者歌剧方面的理论研究,加深学生对经典剧目的熟知度,歌剧的形式及基调。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传统声乐素养的提高,鼓励他们在表演中追求“戏歌兼备”。与此同时,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师队伍,聘请一些专业老师,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的演唱技术,最好具备戏曲表演技能,如此,在自我示范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表演能力提供帮助。

三、重视引导个性创造来表演歌剧

个性创造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让艺术表演具备个人特色,成为不可复制的一种创作。歌剧剧本的创作以及动作的设计,舞台场景的布置,都是创作个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表演者在原有设计基础上,通过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可以进行二度创作,让歌剧中的人物随着时展,人们对它的新的理解,变得鲜活起来。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人作为独立的个人,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人的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情感思维决定了它们对同一艺术会有不同的理解,对美的创作,欣赏和追求的也不一样。观察我国的声乐教学,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之后,可以通过声音、动作技巧上的处理来展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但是如果要给这个人物塑造打分的话,分数必定不高,这是因为,他们通常会更加注重外在的形式,企图通过声音表现的完美来展现艺术的魅力,太过关注技巧反而失去了艺术的核心,缺乏对整部音乐作品精神内蕴的诠释,不容易打动人心。实际上,如果经常看歌剧表演,我们会发现,虽然专业技巧高超的表演者屡屡出现,实力雄厚,让人惊叹,但是却并不能给听者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说明他们在个性塑造方面是存在不足的。我国一些知名民族声乐演唱家,比如宋祖英、,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喜欢,歌曲广泛传唱,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不断完善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还不断在充实,积极探索声音领域中一些未知的空间,追求艺术的个性,最终形成个人的一种风格,当表演者的个人风格在不断追求艺术的个性中最终成熟定型,其表演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渗透力,容易为大家牢记。中国的不管是声乐还是歌剧都是在传统音乐的观照之下发展成长起来的,二者密切相关,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为歌剧的前进储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雁.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16-117.

[2]李国庆.论声乐和歌剧表演艺术[J].人民音乐,2003,(11):54-57.

[3]郭建民,赵世兰.论中国民族歌剧“戏歌综合”理论的美学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93-96.

作者:徐婷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