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声乐教学研究(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高校声乐教学下的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摘要】钢琴伴奏教学是现代音乐院校进行声乐教学所必备的乐器,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钢琴客观上所具备的特有性能和优势,以及它在声乐教学伴奏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不仅决定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恰体现出他们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声乐教学作为音乐艺术类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学习学科,在伴随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声乐课堂上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本文阐述了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关系,探讨了如何运用钢琴伴奏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并给出了提高钢琴伴奏老师教学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教学;高校

一、从声乐教学角度看钢琴伴奏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

(一)艺术歌曲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对钢琴伴奏的需要

把诗歌和音乐结合到一起,是艺术歌曲的体裁表现形式。曾经以大音量为特色的歌剧在逐渐被现代日臻成熟的浪漫性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所取代,也使得浪漫主义歌剧演唱对情感的抒发更加重视的同时,歌曲中对戏剧起渲染的作用更加弱化,这一演唱风格使得在音乐会上的演唱更加重视带给人视听的盛宴,讲求通过柔美的音色来表达更加含蓄、深挚的情感,也因此,钢琴伴奏的作用和效果更加得以彰显。

(二)在对作品情感的表达上,钢琴伴奏更加忠诚真实

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对歌曲中对所设定的艺术形象加以清晰形象的刻画和对歌曲内容的深入表现,也使歌曲中所富含的情感通过演唱者的演唱可以直观地呈现,由此可以见钢琴伴奏在当前的艺术歌曲中起着展现深层次内涵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肯定和展现钢琴伴奏的价值和效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生懂得自己的演唱与钢琴伴奏结合的必要性,以及钢琴伴奏在对作品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内涵的密切关系。通过这些才可能引起观众对作品表达情感的领悟和共鸣,才可以让观众读懂作曲者内心的思想,并形成与作曲者相近的价值观念,最终完美的呈现出歌曲本身的意境和作曲家的艺术价值观念。

(三)在对音乐艺术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上,钢琴伴奏能够起到更好的助力作用

在更好展现和提升歌曲张力,让观众获得更容易获取直观生动的情感体验,这些都离不开钢琴伴奏。同时,钢琴伴奏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演唱作品的深入领悟,易于使学生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让他们更容易将自身的情感和理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演唱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灵活的钢琴伴奏是演唱与伴奏互相联系的纽带,能够使伴奏的张力、音色、频率与歌者相协调,最终提高歌曲的艺术价值,创造出高尚的审美境界。

二、高校声乐教学对钢琴伴奏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较高音乐内涵的修养是教师需要必备的

不同的声乐作品也会给艺术作品增添和展现出截然迥异的声乐作品的不同也会使得艺情感、风格、内涵等,因此,具备较深的音乐涵养和对艺术较强的理解力与洞察力是高校声乐教学老师应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唯有此,才能更加精确的用音乐诠释丰富的情感。另外除了对作品旋律的把握,还应注重风格、音色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还要对创作者自身以及创作背景、理念等作出应有的了解,以便有依据的对作品进行分析。

(二)纯熟的钢琴弹奏技巧是教师另一必备的基本技能

钢琴伴奏不同于一般的独奏形式,钢琴的触键、踏板以及整体的艺术处理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两者只是在基本技巧上有着相同点。

(三)与演唱者默契配合是对钢琴伴奏的高水平要求

同一作品在不同阶段的,其音乐的表达上也会呈现出变化,在衔接的空档可以利用钢琴伴奏进行填充,这源自于钢琴伴奏者和演唱者间的默契程度和音乐的掌控把握能力,只有两者经过不断的演练,最终达到流畅高水平的对艺术作品的演绎。

三、教学中如何跟更好的提升教师的伴奏质量

(一)音乐知识理论是基础的基础

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要依托扎实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前提的,理论知识设计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作曲等众多内容,这也是教师对音乐作品完成艺术处理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靠,不仅不能够完全理解艺术逻辑的发展关系和音乐艺术的潜在的音乐框架,演奏出的音乐也就苍白少情感,音乐中所应蕴含的艺术价值也就更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对自身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和储备,也只有具备这些,伴奏中才能更具有艺术情感,教师在音乐作品的演奏上才能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有完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外,正确高校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这就要求在教学的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正对钢琴伴奏的特点以及特殊性,不断地对教学模式加以优化,赋予时代感,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提高钢琴伴奏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三)以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对钢琴伴奏的内容和风格也就要求的呈现种类较多,因此,在对各种伴奏风格、特点熟悉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求得教学方法上的灵活创新,创新出一套经过验证后的完善理论,最终应用在教学当中,对教学做出正确的指导。这是一个总结教学经验经过创新得出理论,然后再将理论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过程,而创新意识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利用创新意识能够让教师更加主动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晨费.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能力培养[J].青春岁月,2013(05).

[2]孙专.钢琴伴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4(05)

作者:颜雄心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第二篇: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歌唱能力的培养

【摘要】近期以来,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强盛,人们对于艺术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而声乐作为艺术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于歌唱的模式也随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现今在声乐领域出现了很多跨界演唱的情况,而该类演唱人员也获得了极大的好评,这一社会现状为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关

【键词】声乐教学 跨界歌唱 培养方案

由于现今全球化一体模式的推进,音乐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之下,跨界歌唱这一全新的声乐模式也应运而生。目前,跨界演唱似乎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同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一、声乐艺术中跨界歌唱的实质

就跨界而言,其字面含义为突破原有固定思维的束缚,进而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声乐艺术中的跨界歌唱模式的兴趣主要是依赖与多个歌唱家的成功案例,他们不光是对自身原来所擅长的歌唱方法有着详细的认知,同时还涉足了其他的歌唱领域,并且在将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就跨界歌唱的表现形式而言,大体分为两类:其一,各种艺术形式的跨界,也就是说歌唱者能够精确把控至少两种的演唱模式,同时还能够将其熟练运用于不同艺术形式的曲目之中,并具有较高的水平。例如,我国的演唱名家吴碧霞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她不光是能够熟练掌握我国的传统唱法,还能够熟练运用国外的各类音乐形式,并且在她所举办的演唱会中,已经将这两种唱法运用到了实际,还被人们赠与了“夜莺”的美誉。其二,各种演唱方法的跨界,也就是说歌唱者突破了曾经美声与民族这两种演唱方法之间的隔膜,把这两种演唱的方式加以有效的融合,最终构建出了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演唱方法。这一跨界方式的典型人物非李谷一莫属,她借助我国传统精粹戏曲、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这三大方式加以融合,进而延伸出一种全新的演唱模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二、国内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高校声乐教育体系已经初步确立。近期以来,由于我国各大高校声乐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但是因为历史原因限制,国内高校的声乐教育还存在极大的改进空间。首先,由于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因此所招收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没有跨界演唱的基本能力,另外由于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音乐的学习水平还有着极大的提高空间,对于呼吸方式、发生技巧等的掌握程度还不高,所以很难直接对他们的跨界歌唱能力加以培养。

三、国内高校声乐教育中提升学生跨界歌唱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艺术类院校学生都承受着极大的就业压力,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毫不避讳的说,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已经极为显著,已然成为了亟待政府解决的一大难题。而对于国内各大高校的声乐教育而言,通过提高学生的跨界歌唱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以声乐专业为职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在今后的演唱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各种声乐形式,进而能够在为未来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要求,提高他们今后的工作水平。

(二)符合当下时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潮流

在上文中已经说明,跨界演唱这一艺术形式源自于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我国的声乐演唱模式都是合唱或是独唱的形式,所以受众人群由于演唱模式的单一而容易产生一定的厌烦感。他们希望能够看到某些较为新奇的演唱形式,因此可以得出跨界歌唱符合我国当下时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潮流,所以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界歌唱能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四、国内高校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跨界歌唱能力的具体方案

(一)提升学生声乐艺术的基本素养

提高学生跨界歌唱能力的前提就是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声乐功底,也就是说学生的基本功必须要足够扎实。所以,必须要对学生呼吸的方式、发声的技巧、语言的精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声乐基本素养加以考核,并且针对不同功底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夯实他们的基础。首先必须要对学生的呼吸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它是所有演唱技巧施行的前提条件。在传自于西方的美声艺术中,更有着演唱也就等同于呼吸的理论,这进一步揭示了呼吸在演唱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进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通过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不难得出传统模式下的声乐教学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时代的发展,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声乐教育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对学生的个性与其兴趣点加以详细的了解,促进高校学生歌唱的多元化。因此,在实际的各项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各项特长加以认知,对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工厂式生产人才的状况。

【注释参考】

[1]易晓辉.从“跨界”演唱引发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0(04).

[2]赵小林.论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美声[J].济宁学院学报.2009(04).

作者:陈学梅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第三篇: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声乐人才成为现下社会中的稀有人才,而高校做为声乐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使命,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现下的声乐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也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声乐人才的输出,对此笔者将从这一现状出发,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

前言

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为高校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面对这种新形势,高校声乐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声乐人才,为此首先要从现下的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出发,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才能促进声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定位不够准确

现下高校声乐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明确的教学定位,很多高校都认为,声乐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演唱能力或者表演能力的教学,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因为高校忽视了学生审美与情感价值的培养,而这无疑是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声乐本就是依托情感所衍生而出的,因此在学生学习声乐时,若是没有学生的真情流露,那么学生的任何一种表演都将不具有任何生命力[1]。其次现下的声乐教学教师的功利心过重,致使一味的强调声乐的表演价值,因此在这种功利心的教学引导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对于学生而言都不够合理,致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偏差,只是按照教师指明的方向去进行学习,没有对声乐形成真正的心理认识,致使学生的声乐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合理的课程模式设置,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去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统一[2]。为此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声乐理论进行支撑,进而运用自身的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很多教师是可以做到的,但除了理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可行性,结合声乐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这一点无疑是当下很多高校声乐教师做不到,因此在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发现现下的声乐课程设置上,似乎只有声乐技能、理论知识、视唱练耳等几门单一的课程,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采用模仿的形式去进行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主动精神的创造。

(三)声乐教学缺乏特色

现下的声乐学校可以分为专业声乐院校和普通声乐院校两种,专业的声乐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上,还比较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普通的声乐院校,由于近些年招生水平的不断下降,在生源与教学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只是沿袭着专业声乐院校的办学模式进行模仿,完全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也不够重视,可以说由于教学特色的缺失,声乐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下滑,致使学生无论是在音乐思维上,还是表演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高校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整个声乐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只有确立一个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实现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此笔者认为,首先高校应当确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并坚持学生的个性塑造,确保声乐教学和整个教学体系都能得到有效的衔接,在注重学生声乐艺术表扬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既能得到音乐素养上的提升,也能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合理的为学生设置课程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为此笔者认为有两点是应该做到的,首先对音乐曲目进行量化,量变与质变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曲目的量化,不断加强学生对乐曲的积累,让学生多去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声乐唱法的掌握,进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3]。例如在学习《托斯卡》这首由女高音主导的声乐曲目时,也许很多学习对于b2发音很难掌握,但若是有针对大一或者大二学生的曲目数量进行调动,让学生对每个音阶都有所涉及,学生在学习到有难度的音阶时,把握能力就会更强一些,其次注重对声曲的练习,让学生依照纯元音、音阶有针对性的选择曲目去进行练习,渐渐的让学生掌握五音度、八因度音程的连音,学生的声乐水平就会稳健提升。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能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声乐教学之中,才能实现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其次由于声乐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视唱和练耳学习着重的凸显出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把握好教学中的度,若是训练程度过大,不但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让学产生一种排斥心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出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可行计划,将音阶练习、音色练习、节奏练习、音准练习对应性的对学生展开训练,同时注重声乐知识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

三、总结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是民族发展的源泉,而这一点对于高校声乐教学也同样重要,只有不断的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具有实践性的声乐人才。通过本文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高校声乐教学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金卫国.把握歌唱的规律声乐教学刍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孙一波.声乐教学中影响学生歌唱的心理因素分析[J].天津市管理学院学报,2015,(02).

[3]尹诗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7).

作者:喜冲 单位:沈阳城市学院美育中心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行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展现,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的实施为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要想促进声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体制的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去,不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还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声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教学;传统文化;特征;策略;融入

前言

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外的优良音乐文化,促进学生音乐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国家输送大量的音乐人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去,对拓宽学生的声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判断能力,抵致不良文化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学习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去,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声乐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听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声音和语言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语言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对声乐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美进行表达,展现出了声乐较强的思维模式,对拓宽声乐文化的视野,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声乐教学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优势。因此,需要加强语言与声乐之间的联系,将声乐艺术语言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1]。

(二)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去,有利于促进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声乐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要展现出国家本质和文化特征,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整个国家的文化特点。例如《爱我中华》、《青花瓷》、《十八般武艺》等都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歌曲,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对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强化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促进了声乐教学的创新,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2]。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漫长的发展过程,是经历岁月的洗礼流传下来的,里面蕴含着大量的艺术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留下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每一阶段的音乐都展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声乐学习中来,为学生的音乐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展现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3]。

(四)是高校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对丰富音乐资源,在音乐教学中注入新鲜血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声乐教学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导致我国的声乐教学规模较为单一化,无法促进声乐的发展。但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去,能够展现出声乐教学的独特性和有效性,满足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中国文化受西方音乐学家影响较大,要想促进中国声乐的发展,需要将传统文化注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来,提高声乐乐曲的生命和活力,对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

二、传统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形态特征和艺术特征

(一)形态特征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的传统音乐体系主要是运用“三律并用”的形式,主要分为纯率、平均律和三分损益律三种形式,这三种律制在音乐学习中具有相等的地位,在发展中相辅相成。音阶和节拍是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展现出音乐的独特性特点。其中音阶主要是由偏音和正音两部分组成,律动主要是由均分律动和非均律动共同来组成的,两种律动在应用过程中,通过不规则的使用,确保了节奏节拍的整散集合,形成了坐唱打念的“紧拉慢唱”,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运用。展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多种记谱法也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形态特征,记谱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主要是采用记号或者符号的形式,将曲子中的长短音、强弱音和高中低音充分的呈现出来,是对传统经典音乐的记录,同时也能够为新创作的音乐提供乐谱,能够更好的展现出创作者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5]。

(二)艺术特征

“字正腔圆”是中国声乐文化的审美标准,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因为只有确保“字正”才能确保听众能够读懂歌词,深入理解歌词中的涵义和特征,确保表演者能够投入情感,展现出良好的音乐表现效果。“腔圆”主要是指在进行音乐表演时,需要确保表演者做到曲调顺畅,能够确保歌词的圆润如珠,是表演者歌曲意境和歌曲准确性的良好表达,能够展现出音乐文化的艺术性特点。我国的传统声乐与其他国家的声乐在音色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音乐的个性化能够得到演唱者的重视,对促进音乐的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下的声乐教学,更加重视情感的表达,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声乐文化的细腻和温柔,音乐表达也更为直观和强烈,能够在表演中展现出不同的细节效果,对强化音乐作品的创新,增强音乐作品的意境[6]。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策略

(一)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能力

音乐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是音乐文化精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异性求爱”是由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来的,该思想主要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由于鸟类和其它动物类通过发出优美的声音,来引起异性的注意,能够充分展现出音乐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人们发现了动物声音的美妙性,为了促进音乐的创新,对鸟类和动物的声音惊醒模仿,通过吹叶子的形式来模仿声音,从而形成一种优美的音乐,促进了音乐乐曲的创新,为人们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因此,声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重视对情感体验的重视,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教授前,为了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向学生介绍作品和创作意图,带领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的引领下,更好的走入到歌曲中,强化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促进声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7]。

(二)强化学生感知能力运用

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具有广阔性特点,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人们可以利用音乐进行亲情、爱情和友情等情感表述,对强化听众的领悟力、想象力和感知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学生的声乐学习给予引导,来强化学生的音乐作品感知能力。首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进行音乐作品学习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去感悟音乐中的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其次,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自主应用感知能力,对音乐的节奏、音色和音乐力度等进行把握,要求学生掌握音乐技术要素,通过感知能力去体会不一样的音乐作品,对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提升教师音乐素养

要想促进传统文化在声乐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的声乐教师队伍。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确保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能够促进声乐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传统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背景,教师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直观的认识,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声乐学习中,能够对传统文化有直观和具体的认识。其次,传统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音乐实践教学的发展和传统文化与声乐教学相融合,教师需要强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声乐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典范。总之,必须要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8]。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音频资料是确保高校声乐教学有效开展的保障,对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和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要想促进声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深入了解原汁原味的音乐作品,深刻的感受到声乐作品的内涵,能够带领学生深入音乐情境中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在学习SHE的《中国话》一歌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进行《中国话》MV的播放,MV中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结合,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绕口令、旗袍、扁担、板凳、孔子等具有传统文化象征的事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9]。

(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性

艺术的创作需要灵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然感知能力和自然认识能力。传统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展现,实现了对人文精神的良好把握。因此,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充分的展现出传统文化,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将人文观念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去,促进声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地位,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把握力度不够和音乐技能不强等情况,无法将音乐技能传授给学生,给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要想促进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音乐教师熟练掌握传统文化,强化对音乐作品背景的了解,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同时,高校声乐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演唱技巧和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音乐把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全面化[10]。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要想使中国声乐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需要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提升传统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影响力,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欣.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2):146-147.

[2]杨琳.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4,(18):190.

[3]李思思.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音乐大观,2014,(01):165.

[4]胡文喆.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初探[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1):94.

[5]王国峰.浅析如何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元素[J].音乐大观,2014,(04):139.

[6]赵清永.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通俗歌曲,2015,(09):162.

[7]刘爱雪.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J].北方音乐,2015,(17):181.

[8]孙骈.浅谈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北方音乐,2015,(19):122.

[9]曹旖焕.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黄河之声,2016,(07):39-40.

[10]张永全.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5,(07):274.

作者:于新洁 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第五篇: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众的审美水平同样得到了充分提高,这就使得我国高校中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大学生的需要,所以说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相关创新已经实在不行,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本文就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以此保证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社会需求

前言

随着我国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水涨船高,在这种要求下我国当下的高校声乐教学因其教学手段的落后,已经不能较好的满足我国大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对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进行具体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进行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由于我国近些年来高校的扩招,我国很多高校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面临着学生音乐掌握与了解差异性较大的现状,这一现状的出现对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来说较为不利,而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具体的高校声乐教学,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太好,而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在简单的课程中浪费大量时间,这一问题是我国当下基本上所有高校都在面对的声乐教学现状。

(二)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下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都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就使得当下的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较低。为了培养出能够满足我国社会需求的合格大学生人才,我国相关高校就必须对自身的高校声乐教学进行相关创新,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校学生的具体声乐教学。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除了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相关创新外,相关高校的声乐教室也需要拥有较强的专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相关高校声乐教学的科学有效[1]。

二、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其本身存在着多种问题制约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相关发展,下文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高校声乐教学中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相关发展。

(一)声乐教学认识到不到位

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高校声乐教学认识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相关发展。所谓高校声乐教学认识不到位,指的是我国当下高校声乐教学中,没有确定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现状。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其本身的高校声乐教学不同于专业的声乐类院校,其进行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但这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高校声乐教学目标未免太过宽泛,这就使得高校声乐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着多种问题。一般来说,很多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虽然其本质上主张进行学生的综合培养,但在具体高校声乐教学中,还是较为重视学生音乐技术的具体培养,对于较为抽象的学生音乐素养、音乐内涵的培养较为轻视,在这种高校声乐教学下,学生最多只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技法,对于自身音乐素养额提高较为有限,所以我们说当下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认识不到位的问题[2]。

(二)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单一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课程的设置是其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声乐知识、技巧的传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教学时间,这就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具体所学知识的实践,这种教学课程设置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声乐方面的相关创新,也会造成极为深远的负面影响。所以们说,想要切实进行高校声乐教学的相关创新,就必须跨过高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单一这一关,以此实现高校声乐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声乐教学方式的死板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在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课堂的理论教学往往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高校声乐的教学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舞台对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影响。对人类来说,紧张是每个人人生中都会面对的情绪,而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演唱水平很好地学生在舞台上发挥失常的绝大多数原因都是由于紧张所致,所以说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死板制约着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如果想要较好的提高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抗压能力,相关高校就可以通过舞台进行具体的高校声乐教学,以此教导出敢唱、不怯场的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3]。

(四)学生评价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评价中,一般会采用期中、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但高校声乐教学本身包含理论知识、实际歌唱能力、艺术实践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等多种组成部分,这就使得想要通过考试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具体评价较为困难,而这种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评价方式也不能较好的对学生的高校声乐掌握情况进行彻底了解,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评价方式单一这一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三、结合社会需求的声乐教学创新

上文中我们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在下文中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结合我国当下社会需求对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相关策略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相关发展。

(一)确立培养目标

想要结合社会需求进行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相关高校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结合我国当下社会实际,我国高校应将培养学生歌唱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鉴赏能力以及声乐相关创新能力作为自身高校声乐教学的目标。

1.培养学生歌唱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鉴赏能力在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如果只对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培养,这就失去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在具体的高校声乐教学中,相关高校声乐教师不能将学生视为发声的机器,而是应通过自身的相关教学,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美育教学,以此切实提高其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较好的融入社会之中[4]。

2.培养学生大众声乐文化相关创新能力想要通过高校声乐教学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就必须设法提高学生大众声乐文化相关的创新能力。在我国当下这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中,大众声乐文化是我国当下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形式之一,其本身包含着我国社会的民风民情、心理审美、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所以如果相关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大众声乐文化创新能力,其就能够在我国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中谋得一席之地。

(二)通过高校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想要通过高校声乐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相关高校就应该想办法通过高校声乐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相关高校应通过声乐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进行具体培养,以此实现学生通过高校声乐教学便能够适应我国当下社会的相关需求。所谓提高文化素质,指的是在具体的高校声乐教学中,相关高校不能完全注重对其进行的相关声乐教学,还应保证每一名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以此支持其进行更好的高校声乐教学;而所谓专业素质加强,则是指学生声乐相关的实践能力与相关素质,这些能力决定着学生能否在社会中谋求一席之地[5]。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国普通高校就必须通过创新自身声乐教学模式的方式,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实现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相关高校声乐教师应通过大力运用多媒体设备、互动式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具体的高校声乐教学。此外,通过小组式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高校声乐教学也是一种较为不俗的方法,所以说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校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很强的应用性[6]。

(四)重视高校声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想要进行较好的高校声乐教学,就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的高校声乐教师队伍。具体来说,我国相关高校应大力进行声乐教师的培养,使其能够满足我国当下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种种要求,通过自身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较好的高校声乐学习,实现学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四、结论本文就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进行了具体研究,详细论述了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结合社会需求进行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飞宇.论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J].艺海,2014,04:144-146.

[2]车蒂.高师声乐教学分析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3]李智,畅言.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5:144.

[4]黄学军.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J].戏剧之家,2015,18:215.

[5]胡雪.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孙兴友.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郭薇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第六篇:歌剧唱法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西方歌剧历史的发展及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歌剧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同时也探究了歌剧唱法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格局唱法;高校声乐;教学;借鉴作用

和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相比,西方的声乐教学发展十分迅速,经过研究可以知道和歌剧有很大的关系和联系。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声乐艺术作为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也受到了关注和发展。那么如何改善现如今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呢?又如何从西方歌剧唱法中取其精华部分,并将其借鉴到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去呢?这是一个值得去探究和思考的问题。现阶段,已经有一些高校将歌剧的唱法和声乐教学联系在一起,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通过借鉴歌剧唱法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有利于促进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发展,同时推动了艺术文化的发展。

一、西方歌剧历史的发展

现如今,我们提到的西方歌剧唱法主要是以西方传统音乐为主,它没有特定的语言,却含有不同国家的审美观,并且在歌剧唱法发音方面有着相同的要求,可以这么说,西方歌剧也是世界上官方的演唱方式。歌剧起源于意大利,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光辉时期。首先是巴洛克时期,在此期间诞生了很多优质歌剧作品,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歌剧慢慢进入到了古典时期,莫扎特作为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三个时期是以美声和浪漫主义为主的歌剧,在这个时期,歌剧走上了艺术的巅峰。最后是真实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的产生促进了现代歌剧的诞生及其发展。由此可知,西方的歌剧发展历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西方歌剧逐渐走向成熟。同时,歌剧的发展也离不开好的作品,直到现在,歌剧仍影响着人们实际生活和思想观念以及在艺术方面的造诣。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情况

现阶段,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仍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由现实可得知,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实行学生扩招政策,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整体艺术水平和素质。据调查显示,在这其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得到十分严格的艺术教育,仅仅是在艺考之前进行了补习。这样的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声乐的真正含义了解甚少,同时对声乐的感情也并不深刻,所以学生常常产生演唱曲目有何意义这样的想法。再者,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声乐演唱没有充分投入自己的感情,阻碍了教师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还有一部分的声乐教师没有注意到歌剧唱法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忽视了歌剧的鉴赏作用,学生们无法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真正诠释出歌剧的现实意义。上述的问题使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长而久之,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歌剧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歌剧唱法和声乐联系十分紧密,无法分割,同时歌剧唱法的发展可以带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所以,要想提高高校声乐教学,那么首先必须要加强对歌剧唱法的重视。学生通过感受歌剧唱法,可以充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魅力;通过借鉴歌剧唱法,可以准确把握住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可以更好的将自己置身其中,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由此一来,学生在声乐教学的课程上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和技能。所以说,歌剧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将歌剧唱法借鉴到声乐教学中,将会对学生甚至教师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歌剧唱法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借鉴作用探讨

歌剧唱法的发展离不开歌剧作品本身,并且歌剧唱法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传播。同时在歌剧唱法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大批著名的音乐歌唱家,这些音乐歌唱家通过演唱歌剧这样的方式将歌剧唱法呈现给了世界人民,为世界声乐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将歌剧唱法和高校声乐教学结合起来,能够精确区分出各种声部。我们都知道声部分为男部和女部,而男部又可以分为高、中、低音,女部也可以为高、中、低音,由此一来,就有高、中、低声区之分。通过对这些声部的区分,可以设计出真正适合声乐教学的方案。在声乐教学中引入歌剧唱法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学生嗓音的保持。保护好嗓音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演唱,充分体现声音的圆润性和魅力。规范学生的日常训练,能够有较丰富的声乐技巧并能够将其运用于有较高难度的音乐作品中。同时教师也让学生多多欣赏优秀的音乐歌唱家的作品,并能够体会出其中的精髓,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歌剧的唱法及其演唱风格,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水平。要想学生有一个完美的演唱,那么必须首先教会学生控制呼吸。呼吸在演唱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控制好呼吸,是演唱的充分必要前提。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个示范,让学生跟着做,最后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由此一来,学生能够很好的控制住呼吸,继而提高演唱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声乐艺术水平。既然是歌剧,那么必然对声音有十分高的要求。起音作为演唱的开始部分,其影响力也十分巨大,可以这么说,起音起得完美,那么后续的演唱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起音和呼吸搭配在一起,能够有更大的作用力,两者必须合理搭配。同时,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音和音之间应该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组成一幅完美的“篇章”。再者,在音量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要求。音量应该适中,并随着歌剧音乐作品的变化而变化,简单来说,就是音量应该和歌剧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感情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增强歌剧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以上是歌剧演唱的一些要求,同时也适用于高校教师的声乐教学,把握好这些因素,将产生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奎民.浅析歌剧唱法对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借鉴作用[J].赤子(上中),2016,16:110.

[2]汪浩.论民族歌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08:247.

[3]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3:105-108.

[4]周琨.中国歌剧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选择和运用[J].文山学院学报,2014,02:101-104.

作者:赵华 单位: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第七篇: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

【摘要】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是培养高校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声乐教学现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善大学声乐教学的现状,让每位高校声乐教师以及高校学生通过声乐的教学活动,全面了解声乐教学的价值,审视声乐教学目前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最终改善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声乐素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普遍提高了对教育的重视度。近几年中,高校扩招成为一种趋势,在此前提下,声乐专业学生的数量也普遍增加。同时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对很多问题,声乐教育的教学质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现如今最需要被重视起来的一项问题。若声乐教育仍固步自封,不对现如今的声乐教学加以改善,那结果必然是被国际声乐所淘汰,所以对高校声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下面,便从高校声乐教学的教育模式出发,谈谈现今高校声乐教学的问题。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其现存问题的分析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迅速提高的状态,艺术文化发展水平也成为了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但高校声乐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教学课程的设置过于单一、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等。下面将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教学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教学要想有良好的实施环境,完备的教学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完备的教学课程设置才是教学的导航灯。而单一化、乏味的教学课程,必将导致课程的优化性降低,教学质量不高,课堂效率底下的问题。许多授课老师没有系统的教学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过于自由宽大,失掉了教学的目的性,这样一来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声乐水平也无法提高。

(二)教学目标过于模糊

当今的高校声乐教育环境,声乐教育在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性,出现很多模糊的目标现象。譬如许多高校的声乐教学将声乐的艺术性、审美性、情感性等情感特征完全忽视,只是片面的追求技巧性的表演,这种现象长期下去的结果就是使学生轻视大课,重视小课。这些错误的发展制约了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

现在许多高校的声乐教育由于单一乏味的课程设置,导致了教学一直处于脱离实际的状态,空有其表而内无一物。声乐教育是有内涵、要求艺术性的专业。内容物的质量决定了声乐是否成功。许多高校的声乐教育,忽视学生艺术修养、声乐基础仍不达标的现状,一味地以填鸭式进行大量的歌曲练习,这从长远上来看,是无法培养真正的、具有艺术情感性、审美性的声乐专业生的。当今的声乐教育正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只有系统、完备的声乐教育体系,才能保证声乐教育一直处于正轨,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声乐教育的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解决办法及其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要提高高校声乐的整体水平,需要加强的是全体高校声乐学生的水平,因此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感性才是关键,而要做到这点,以往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承担,因此尽快找出新的、适合的、完备的声乐教育体系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在这里,我提出一些关于声乐教育改革的建议与意见。

(一)针对现高校声乐教育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在高校声乐教育课程中,声乐教育设置的单一是现存问题比较需要引起重视的。要改变以往的声乐教育课程安排,需要认识到只有完备的课程安排,才能建立起成功的声乐教育体系。调整后的声乐教育设置体系应当以适用性为最终目的,在基础课程之上,再安排一些实践课程。其次要加强声乐教学中理论课程的设置,诸如乐器伴奏、声乐创作课程等。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发展任务,要开拓全新的视野,改革创新,大胆改变以往声乐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因此,高校声乐教育可以采用多种课程并存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加学生艺术灵感、和感情的思维发散能力。长期发展下去,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其次针对教学目标模糊的问题,需要认识到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是授课者对于声乐教学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在声乐教学中的教师,要时刻跟随声乐教学的一线信息,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专业技能的整体素养。这样,才能对声乐授课有一个完整的、成体系的教育思维方式。在传授学生声乐基础、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对歌曲的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去理解歌曲的内涵,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理解能力。最后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声乐教育不应只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及其基础能力,还应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歌曲的深层次含义,在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之后,声乐教育必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改革声乐的教学内容,也是提高高校声乐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

(二)加强学生对声乐的审美能力

声乐艺术,是感官与情感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要对歌唱呼吸、吐字发音等基础技巧进行训练,还应当时刻把歌曲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展现、灌输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一首真正优秀的声乐作品,不仅胜在优美的表面歌词及其曲调旋律,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往往也是溢于作品的。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当中,授课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声乐作品中重要的文化积淀,在理解感情方面的同时,提高声乐演唱技巧,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作品中美的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们培养声乐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社会上涌送出优秀的演唱人才,专业人才。优秀的专业声乐人才,不光具有一流的演唱技巧以及声乐理论,还能契合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对于向社会的人才推送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高校的声乐教育,是一门综合类的课程,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声乐演唱。只有明白了高校声乐教育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才能在提高学生声乐基础素养之上,对当今艺术文化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剑霞,师晖.谈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声乐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4,(23).

[2]王黎黎.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创新教法及评判机制问题的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报,2012,(02).

[3]文志杰.有关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M].管理教育,2014.

[4]刘娜.关于声乐教学改革中实践教育观念的一点思考[J].大舞台(双月号),2015,(05):67+78.

[5]王娜,李圆圆.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06):120-121.

作者:朱希涛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八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研究

【摘要】中国民族歌剧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同根同源,虽有不同,但也有更多的相似,两者随着历史进程的进步不断交融,相互促进。然而,现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的推广力度尚有不足,如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中国民族歌剧方面的实践被削弱,民族歌剧教育力度有所缺乏。同时,基于声乐教学体系的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因素,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加强和完善也将势在必行。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和促进,以保证固定民族声乐人才的输出,为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提供有力的沟通渠道,使二者皆从中受益,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振兴。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民族声乐;高校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与中国民族歌剧的实践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及民族声乐教学的研究记载屈指可数,且重点大多局限于演唱形式、发展方向等领域,关于民族歌剧实践和民族声乐教学的关系作用等方面甚少提及。同时,现如今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有关实践并不到位,只有少数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相关研究,但研究的主题基本以西洋歌剧为主,且主要研究表演形式、艺术形态等方面,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歌剧的研究尚不到位。现如今我国的民族歌剧及民族声乐教学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存在不足,理论研究的匮乏、教学实践的不深入导致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教学主体及客体的不重视。因此,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工作及中国民族歌剧的教学和发展必须提上日程。

一、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为本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是同根同源的关系,中国民族歌剧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样,民族声乐教学的普及和进步在某些层面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未及时得到梳理及解决遗留至今。因此,如何解决两者发展过程中已出现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民族歌剧发展和民族声乐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专业产生的源泉。20世纪40年代首部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和我国民族声乐开始紧密结合在一起,各代表演艺术家在继承前人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个人唱腔、艺术特色等。同时,民族声乐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所学曲目除戏剧等素材,与我国传统民族歌剧进行结合,选段范围更为宽泛,早期民族声乐教学与传统民族歌剧自此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然而,正在民族声乐教学的普及即将遍地开花时,突如其来的“运动”使民族声乐及民族歌剧的发展陷入僵局。民族声乐教学受到破坏,“样板戏”盛行,人才流失严重,民族歌剧的发展陷入谷底。后,创作型、演唱型等各方面人才的严重流失,使得民族歌剧作品呈现“数量高,质量低”现象,民族歌剧及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皆停滞不前。而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得到重视,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民族歌剧原创作品层不出穷,民族歌剧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演唱唱法借鉴美声唱法,在蒋大为、等优秀歌唱家的发展和弘扬下,民族声乐得到质的飞跃。九十年代至今,民族歌剧进入发展巅峰,民族歌剧种类、唱法、形式等呈现多元化趋势。自此,中国民族歌剧进入历史新纪元。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与民族声乐教学“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各高校中,民族声乐与民族歌剧的教学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多方共同的配合。

二、以保证人才输出为目标,完善民族歌剧与声乐教学体系机制

目前我国仅有极少部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但民族声乐教学体制的不完善、重视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所开设课程多数为选修非必修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民族歌剧民族声乐的振兴来说,并未达到理想预期效果。因此,为适应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经济文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证中国民族歌剧及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长足发展,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重大举措之一。首先,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涵盖歌剧及声乐多方面多层次理论。实践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学生表演能力的增强,离不开理论基础的夯实。民族声乐教学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与大众民族民间声乐教学等有所差异,但同时从中入手,根据不同学生的地域、特质等差异,准确定位,分别进行理论指导,使学生产生兴趣,融入民族歌剧氛围,激发其自身对民族声乐及民族歌剧的潜力。其次,开创新型歌剧声乐教学模式,寓教于乐。我国高校民族歌剧教学普遍缺少“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即通过舞台进行声台行表的训练。情境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表演力、渲染力、对角色的融入等多种舞台素养,以期获得足够的舞台经验,为民族歌剧的大发展储备力量。最后,民族歌剧的实践方面应注重人才的因材施教,以及作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数量。可借助多种表演形式、表演场地等,对学生进行民族歌剧的表演实践,聘用专业教育者对学生表演作品进行把关,为我国民族歌剧事业输送可塑性人才。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息息相关,若各高校真正重视并推进民族声乐及歌剧教学的发展,更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歌剧与声乐的相互融合及促进。

参考文献

[1]张蕊.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影响的探析[J].音乐大观,2014,(03).

[2]史玉学.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3]沈德鹏.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6,(04).

[4]尹蕾.周代三大祭祀中的乐调研究[J].音乐研究(双月),2015,(4).

作者:孙宏娟 陈星汝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第九篇: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新化山歌特色鲜明,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将新化山歌纳入到地方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是高校声乐特色教学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作者结合自身在新化山歌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对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改革中保持山歌特色、运用山歌教学彰显办学特色、传承山歌文化更新教学模式进行的分析论述,旨在为高校的声乐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新化山歌 声乐 课堂教学 传承

前言

新化山歌是瑶族、苗族、汉族等多种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产物,是当地人民多年来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文化结晶。新化山歌作为湖南湖湘文化的重要分支,不仅是梅山文化的产生及发展的基础,而且对于研究民间音乐、民间文学、历史学等多种科学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新化民歌纳入到声乐课堂教学中,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扩充以及新化山歌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结合声乐教学,保持山歌特色

(一)发声方法为山歌特色服务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歌唱发声方法教学为基础,在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效的进行歌曲演唱;事实表明,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为歌曲演唱服务的。新化山歌因其特色风貌受到世人的喜爱,新化山歌的旋律和歌词都蕴含有丰富的意义,在新化山歌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要在保持新化山特色演唱方面下功夫,通过充分利用新化山歌的多样性发声特点,在保持山歌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掌握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对新化山演唱能力的提升。

(二)演唱内容为课堂教学所需

新化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教育价值丰富。地方高校声乐课堂教学通过对新化山歌种类以及内容的筛选,进行分类与整理,挑选一些声乐课堂教学需要的内容,并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运用山歌教学,彰显办学特色

(一)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新化山歌是中国民歌中具代表性的类型,为了彰显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理念,促进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将具有丰富内涵与艺术特色的新化山歌融入到声乐课堂中,是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中突出地方特色的有效方式。声乐教师根据新化山歌本身的多样性,对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挑选出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分析其歌词内容、发声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技巧和知识的传授,重点突出新化山歌声乐教学的特色内容,这种方式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丰富,同时对地方高校声乐特色教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出路和方向。

(二)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文化

地方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教学除了培养人才外,还承担着服务地方文化的职责。服务地方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其特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将新化山歌与声乐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实践,将其纳入到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课堂中,通过在课堂中传授新化山歌的发声方法和歌词内容等,培养学生对新化山歌的传承,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地方文化,这是对声学教学内涵的一种扩充,也是传承地方文化、服务地方文化有效的一条途径。

三、传承山歌文化,更新教学模式

(一)运用山歌教学,更新教学模式

目前,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将新化山歌纳入到声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新化山歌的个性特征,对新化山歌的音乐形态、演唱方法以及社会功能等的分析整理,研究出适合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使新化山歌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声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各种类型的新化山歌的讲解,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新化山歌的内涵,从中收获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这不仅是对原有声乐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更为声乐教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涵。

(二)传承山歌文化,丰富教学内涵

从现实意义上看,新化山歌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新化山歌的内容与种类十分丰富,将其与高校的声乐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将新化山歌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这不仅是对声乐教学内容的一种丰富,同时也凸显了新化山歌的文化特色、丰富声学教学内涵,对声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新化山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将新化山歌与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相衔接,通过对新化山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发展,充分发挥新化山歌的教育价值,在声乐教学改革中以相适应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这又是对声乐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模式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传承优秀地方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运用新化山歌,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优秀声乐人才、扩充高校声乐教学内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姚,孔庆夫.新化山歌体系梳理与唱腔分类[J].歌海,2014,03:44.

[2]周玉屏.湖南地方高校本土音乐教育实践探究[J].大众文艺,2016,10:229.

[3]康晓丹.论把本土音乐资源纳入高校民歌资源库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5,06:96-97.

作者:梁金平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