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3篇)

第一篇:高师声乐教学融入地方山歌实践探析

摘要: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的崇左市。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学校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的办学特色,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地方山歌已成为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高师声乐教学融入地方山歌的实践势在必行,不仅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传承、保护及发展民族民间音乐。

关键词:地方山歌;高师;声乐教学;实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级市崇左市,该市所辖的扶绥等县市区的少数民族较多,有壮、汉、瑶、苗等,其中壮族约占总人口的88.5%。千百年来,崇左市的各少数民族用他们的生活实践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山歌资源非常丰富。崇左市的山歌流行甚广,主要有壮话山歌、白话山歌、蔗园话山歌等。壮话山歌又因各地语言的变化而变化,其风格有的高亢奔放、原野风味浓厚;有的婉转细腻、感情缠绵动人。这些丰富的民歌资源若能运用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对当地音乐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大一、大二必修的课程,从大三开始,作为专业方向进行主修,这样的设置是为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以及地方演出团队服务。但由于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基本沿用和仿照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多注重歌唱发声的训练,强调歌唱的技巧和演唱水平,以及舞台表演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会“唱”而不会“教唱”,会舞台上的表演却不懂得组织表演活动,且知识面狭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及教学实践能力较差,有的甚至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要注重传承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倡导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关注和熟悉现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这些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民歌、戏曲、说唱等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如果高师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只局限于美声演唱技巧的训练和艺术歌曲、歌剧选段等大型作品,不考虑办学的民族性和师范性,不仅会影响训练学生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唱能力,而且不适宜学生的就业以及地方基础音乐教育民族民间声乐演唱的教学需要,更为关键的是,高师精心培养的师范生无法为地方音乐教育服务。因此,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总结性教学,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接,使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更好地为地方音乐教育服务。

二、地方山歌对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地处西南边境的崇左市历史文化悠久,自古至今,骆越先民们遗传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尤以山歌最为典型。由于受各地方言的影响,山歌的音调、曲式结构等特征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音乐特色,其中以大新县壮族高腔山歌“诗雷”最为著名。它以音调高亢、响亮及和谐的二重唱法区分于其他民歌,在广西山歌中独树一帜。作为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地方高师院校,若能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当地山歌的元素,对高师声乐教学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的演唱方法

目前,声乐演唱普遍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大类,现在国内又增加一种原生态演唱法。若能将民间的曲调结合民族语言,并成体系的在教学中广为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演唱方式的要求。山歌体裁形式多样,且演唱方法独特,如著名的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诗雷”的唱法就有其独特的特点:以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歌唱时低音区用真声来演唱,高音区则以假声来演唱,在真声获得较高的位置时,借助于咽壁的力量,混入假声,给人感觉是假时亦真、真时亦假;而宁明的山歌则是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歌唱时根据壮话的语音变化而采用不同的乐音,在保持调式、骨干音不变的情况下,中间可随意发挥,可大跳、也可延长,可激越高亢、也可婉转缠绵;即使同为真假声结合的“龙州调”的龙州山歌唱法也与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诗雷”的唱法有所不同。崇左地区的山歌唱法各异,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不同演唱环境、不同曲调、不同演唱风格的山歌唱法不尽相同。作为地方高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接地气,多了解地方山歌,且应反思以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弊端,考虑将地方山歌中优秀的演唱技巧加以整理并运用于高师声乐课堂教学实践,丰富课堂教学的演唱方法,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演唱地方山歌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演唱风格的把握

声乐训练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关键环节,对训练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就崇左地区的山歌而言,歌词、结构、旋律、调式和演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如扶绥县的山歌是七言四句为一首,以当地民歌春牛调演绎,歌声婉转悠扬、旋律优美;而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诗雷”属于二声部山歌,高亢嘹亮,两个声部用分声式进行,唱法自由,分合的长发更为自由。以《万点星光亮了天》为例,这首歌曲由非方整性结构的三个乐句构成,主要以三连音节奏进行,结尾部分以拖腔处理,类似宋代清商乐中的送声,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又如天等的山歌多采用西部西调,七言四句,尾韵接近,不切腰韵,曲调婉转柔韧,旋律优美动听,用正音唱,也可用假音演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区域、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山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演唱中了解并把握不同的演唱风格,最终实现对学生进行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

(三)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音乐艺术

山歌是口口相传、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由于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再加上现代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的冲击、年轻人与民间老艺人的思想代沟、老一辈音乐人的仙去等原因,给地方山歌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加速了地方山歌的消失流逝。把地方山歌引进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当地山歌的特色,激起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自觉参与到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艺术的队伍,而且通过声乐教师对地方山歌的挖掘和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山歌这种传统音乐艺术。

三、高师声乐教学融入地方山歌的措施

通过高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呈现,声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地方山歌引入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是对高师院校声乐教师的极大挑战。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1.情感体验式教学情感体验是指教师运用创设情境、情感共情等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最终达到共情效果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一般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人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哪种课型都要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由于学生专业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反应,耐心而积极地鼓励与引导,激发学生个人的音乐特点和音乐的潜能,使学生在声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获益。当学生的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应多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如原创歌曲大赛、民间采风实践等,或是参加民间或地方节庆活动举办的比赛,如“三月三”花山原创歌曲大赛等,了解民族音乐的元素,体悟民族民间音乐的巨大魅力,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很大的作用。2.感知能力的运用感知能力主要是对感觉刺激、知觉对感官刺激赋予意义进行认知的水平。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示范等直观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授课、训练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强调“找感觉”,可“找感觉”毕竟比较抽象,且不同学生的感知能力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体验中找到唱的“感觉”,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感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训练的结果,这更需要高师院校中的老师和学生置身民间、扎根民间,真正做到教与学都根源自民间。3.声乐教学中训练的基础,歌唱的生命———呼吸美好的音质需要好的声音条件,动听的歌曲更需要气息给声音提供源能源,使之充满活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声乐训练中,可以利用一些地方山歌进行气息的训练,如壮族的高腔,演唱者结合胸腹式呼吸,带动头腔共鸣,气息集中,他们用稳定地气息支持着悠长的高声,发声高亢而明亮,特别是在山陵一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气息给了这种高腔更远的穿透力。或许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地方方言,但为了呈现多样化的地方山歌的艺术风格,就需要对气息进行严格把握。如高亢燎亮、悠扬优美、刚健浑厚、缠绵婉转、爽朗明快等风格,特别是拖腔或长腔,需要气息的稳定性。在高师声乐实践中,可以借助一些富有特色的壮族山歌曲调对学生进行歌唱呼吸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师资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高师都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但较多高师的措施不当,不重视对在职教师培养和提高。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高师的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和提高。

1.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要求重视发展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作为边境的民族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师,不仅要大胆的创新,也要不断的探索,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走出去,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使之用于教学实践。目前,国家不仅重视艺术的教育,同时对民族音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大力支持,作为地方性的民族师范院校,学校更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教师投身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以及创作、改编,而且可以组织一些民族、民俗活动和民间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对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有着极大地帮助。同时,声乐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声乐培训,或定期举办一些音乐沙龙活动,甚至举办教师个人的演唱会,除了部分专业曲的表演外,大量穿插民歌、民间歌舞,给学生带来视觉的盛宴和审美的感受。此外,高师院校也应该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进课堂,打破文凭、职称等限制,采用“兼聘”的方式来加强师资力量,以讲座、大课的形式开展教学,传授演唱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当地进行采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

2.教材内容的多元化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系统学习的基础。教材的选择也要实现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就崇左市而言,辖区内的地方山歌不知其数,著名的有近千首。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情感体验,对歌曲的选唱内容应包括艺术歌曲、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一些原生态声乐艺术作品;在教材的编写上,不仅需要传统乐谱的教材供学生学习,同时也应出版辅助教材,如:“声乐文献教材”“声像教材”等。目前我校在声乐教材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一些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采用声乐分级教学和考核检测,给学生一个参照,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师资体现一个院校的教学团队水平,师资队伍的壮大和强大可以带动学科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对高师的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和提高,特别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敢想敢实践。同时对教材的使用和参考要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总之,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应该围绕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为中心,并具有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与当地民族音乐文化息息相关的,把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融入我们的声乐教学体系,构建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及神韵的声乐教育,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的民族音乐传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是高师声乐教师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王红艳.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化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何益民.论高校音乐课堂引入原生态民歌的必要性———以桑植民歌为例[J].音乐时空,2014,(13).

作者:吕挺中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第二篇: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实践解析

声乐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声乐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是提高音乐素养的手段。高师音乐教育所开设的音声乐课与音乐学院所开设的音乐课的目的不同,原因在于高师音乐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高师声乐教学应着重从师范性角度考虑,教学内容应从艺术性和实用性出发,根据学生的现状进行合理配置和开设,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高师声乐教学现状透视

1.教学方法与手段简单,学生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体由于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得不偏重于技能性的讲授。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工具仅局限于钢琴这一种工具,对于多媒体、录像影响的使用相对较少。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很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音乐的习惯,导致学生缺失学习音乐的积极性。2.教学内容无新意,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教师选用教材随意性较大,大部分是照搬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这些教材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专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但与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同时,声乐课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除了练声曲和歌曲外,无其他的新内容,如理论讲授、舞台表现力、歌唱心理调控、教学能力培养等,这都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3.教学形式单一,与实践脱节大部分的高师声乐教学形式为一人一节课的小课(主修生)或多人一节课的小组课(2~5人的普修生)。那种单一的、一对一的小课,在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等方面虽有许多优点,但实践性欠缺;而多人小组课在歌唱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够扎实。两者在理论性及实践性方面都略显不足。

二.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的高师声乐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大部分还是沿用或照搬音乐艺术院校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着重以演唱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辅导训练能力的培养。由于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以及师范音乐体系的建立是极为不利的。培养的学生除了应掌握一定的歌唱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及辅导、训练能力,用所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去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让他们热爱音乐,对歌唱感兴趣。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怎样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正确地运用嗓音,完整地唱好中小学音乐教材上的歌曲,才是至关重要的,而老师自己的歌唱示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因此,高师声乐教学要想突出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师范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演唱水平、辅导训练能力有较大程度地提升,就必须对目前这种照搬音乐、艺术院校的那一套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三.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

针对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作为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乐趣,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小学生。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教学形式的整合

声乐课的主要任务应包括:讲授理论、训练演唱、培养教学能力等,要完成这些全面的教学任务,除了用传统的小课教学形式训练歌唱技术之外,还需要通过表演实践课和大班课的教学形式进行辅助。(1)声乐大班课。系里可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安排一次大班课时间,授课内容以声乐基础理论、声乐精品赏析、声乐基本教学法、声乐心理学等课为主。让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中外各个时期的声乐流派及代表作;提高声乐评价及赏析水平,增强声乐艺术审美能力;系统学习声乐教学法基础,提高声乐课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品质等。当然如果没有条件开设大班课,也可由系里每学期统一安排成讲座的形式进行。声乐教学形式只有将小课、表演实践课及大班课合理地进行整合,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不自觉的融入各类表演、声乐活动中。(2)声乐表演实践课。通过6~15人左右的小组课形式,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声乐表演实践课最为稳妥。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经过一年的素质教育,对周边环境及人员有了一定的认识,便于教师采用以点带面的手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进入二年级以后,学生心智开始慢慢成熟,可以通过表演、演唱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舞台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3)声乐小课。该课重点为技巧课,学习掌握科学歌唱发声方法与歌曲艺术处理技巧。笔者目前所在的系安排的是3人一节专业课,只有专业考试成绩排名靠前的10%的学生为一对一的上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专业技能训练的时数远远不够,如果改为两人一节课会更加科学。当然,这种小课形式不能离开自己的培养目标,除了进一步提高演唱能力使之达到专业要求外,还必须培养他们具有一般声乐的教学能力以适应在中小学进行某些声乐教学的需要。这种课的授课方式具有针对性强、突出艺术个性、效率高等优势,是学生掌握发声方法与技巧、提高歌唱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2.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

声乐教学内容的三部曲———练声、练习曲、唱歌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沿袭已久。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要求师范学生的声乐演唱像专业院校一样高是很难达到的。高师声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是高师教育所面临的新的问题。(1)声乐大班课。①要想具有良好的演唱能力,首先必须要对声乐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演唱、理解演唱、学会演唱。声乐理论课的内容所涉及声乐演唱的方方面面,包括歌唱时的坐姿、呼吸的方式、如何进行合理发声、歌唱的喉头位置、歌唱的咬字吐字、嗓音卫生保健常识、人声的分类等,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②声乐精品赏析课。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声乐作品,通过欣赏作品把握作品风格,以便掌握最新的声乐发展的方向,可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③声乐心理学。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品质,该教学内容应关注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可在二年级开设。④声乐教学法。声乐学科的教学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会“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教唱”的能力。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该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科学地、系统地让学生掌握了会“唱”又会“教唱”的基本技能,才能使学生毕业后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可在三年级开设。虽然以上所陈述的方面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但只要教师课下做出合理安排,在课堂中严格把控教学内容,应是一个较合理的声乐学科内容结构。(2)声乐表演实践课。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应丰富多彩,如重唱、小组唱、表演唱、小合唱、歌伴舞、音乐剧片段等。具体的实践是按照学生的基本条件合理搭配,组合成各种歌唱表演形式,针对学生的舞台风度、气质、眼神、表情、手势、形体动作进行训练,对有声部的作品,教师还要在声音的和谐、音量的平衡、配合的默契等方面给予进一步的辅导。在二、三年级时要大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品、自愿组合、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动脑,创编一些各种体裁、题材的声乐表演作品,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的组织编排节目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3)声乐小课。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好嗓音不多,适合走专业唱法的较少。所以,教师应正确面对学生的自然条件,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让其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去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教师可制定出各年级各学期学生应达到的具体专业要求及进度,规定出每学期演唱训练及浏览的曲目量,这些曲目应包含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民歌及改编民歌、优秀健康的流行歌曲、音乐剧选曲及部分歌剧咏叹调,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一些歌曲。教师可利用前3年时间,使所有学生都具备规范演唱歌曲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

声乐课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并学会用方法去指导别人歌唱。声乐教学应改变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利用多媒体、影音影像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声乐课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点拨疏通、唱练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1)紧扣教学内容,强调演练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演唱示范部分,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模拟练习时还可使用手机录像回放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在实际演唱中出现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可将不同年级的声乐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一些弹唱、表演唱等内容让他们共同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可在课堂中适当增加部分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拿到课堂上来练习,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曲目,知道怎样去唱,如何去教,能正确处理和表现作品,为今后的实习和毕业后胜任中小学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语要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声乐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学内容具有准确性和丰富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强舞台艺术实践,以此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努力。(3)结合教学内容,选看歌唱家的演唱或歌剧片段。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通过借助现代电器化的教学设备,将声音、图像、情景三者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以往教学中单一地学唱歌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重视实践课,积累实战经验。声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想学好声乐,就要多练、多看、多听,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的迎新展示、舞台艺术实践、各类声乐比赛,组织学生观摩各类声乐比赛、音乐会(校内外教学音乐会、研究生学年及毕业音乐会);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唯有创造了良好的视听实践环境,学生才能自觉地接受知识,改进他们的学习方式。

4.五步诱导教学法

声乐教学生态课堂是一种追求动态、追求开放、追求平衡、追求和谐的课堂,它的目的是培养出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高师课堂而言,应通过利用五步诱导教学法进行教学,确保平等的师生关系。五步诱导教学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导疑。导疑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疑问。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巧妙引导至关重要,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巧妙导入课题。(2)引探。引探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明确目标并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一方面,由于高师声乐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突出,且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引探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声乐的热情,使学生完全融入学习中;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探究活动。(3)释疑。通过师生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生态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也就是说生态教学课堂开放性程度较高,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然后使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应用何种模式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全融入课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4)启思。通过归纳与总结的学习习惯进行方法的提炼。学生可以开展许许多多的课外活动,比如义工服务、支教活动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针对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最终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5)精练。对于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进一步保持,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予以纠正,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个性问题、经常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使这种处理方式成为习惯,并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按照正确方式进行处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师声乐课堂是一个互动性良好、学生能够自主发挥的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到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最终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文海.声乐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冀丽娜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第三篇:中国音乐剧中高师声乐教学探究

摘要:中国音乐剧是在西方音乐剧的基础上创编而来,它的体裁多样化,风格多元化,演唱方法灵活,具有集美声、民族、通俗于一身的特点。本文从中国音乐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剧以及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学习演唱中国音乐剧的意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音乐剧,为高师声乐教学和培养人才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高师;声乐;教学

音乐剧是二十世纪以来崛起于欧美的娱乐性商业化通俗歌舞剧,它是歌剧艺术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音乐剧开始进入我国,并迅速得到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西方音乐剧剧目源源不断地被介绍到中国,其特有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舞台美术、音响设计等,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所接受。中国音乐剧可以被称之为“原创音乐剧”和“本土音乐剧”,是我国的艺术家通过学习和借鉴欧美音乐剧创作经验,并结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市场消费需求而创作产生的音乐剧。声乐是一门技巧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要想学好声乐,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同时还需要演唱大量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境和思想内涵。高等师范院校主要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目的,在声乐教学时常选用艺术歌曲、地方民歌、歌剧选段作为声乐教学素材,几乎不选用中国音乐剧唱段。这种教学方式,作品选材较为单一,不能较好地适应当今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在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如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就需要不断的给学生增加新颖的声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本文主要对中国音乐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一、中国音乐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学缺乏系统化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音乐剧专业的教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已有10多所专业艺术院校开设了音乐剧专业;然而,这些艺术院校进行教学时主要是采取排练经典音乐剧的方式。在教学中,由于西方音乐剧具有模式清晰,舞台表演程式稳定等特点,学生更倾向于排演国外的音乐剧。中国音乐剧着力于本土化发展,但是缺乏宣传力度,使得学生很难接触到原创音乐剧和本土音乐剧,学生可排演的中国音乐剧较少。与此同时,广大高等师范院校也并未专门开设中国音乐剧相关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对中国音乐剧艺术的广泛性和整体性认识很有局限。

(二)教学资源有限

高师教学中,学生鲜有机会亲临中国音乐剧演出舞台进行对音乐剧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只能通过网络视频、音频资源来学习中国音乐剧;然而,网络上完整的中国音乐剧视频资源寥寥可数,这对高师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国音乐剧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教材的选择面较窄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和演唱声乐作品时,大都选择艺术歌曲、中外歌剧选段、地方民歌以及创作歌曲,由于中国音乐剧没有广泛对大众传播,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员熟悉中国音乐剧唱段曲目,使得教师在为学生选择中国音乐剧唱段作为教学训练曲目时,选择的作品面比较窄。

二、引导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剧

(一)借助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剧

中国音乐剧创作素材主要来自于历史、传奇、神话等,大多数作品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兵马俑》、《花木兰》、《曹雪芹》、《锦绣过云楼》等原创民族音乐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情感、气派;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其中。高师声乐教学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教授学生的演唱技巧,还需要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中国音乐剧唱段的人物情感和思想内涵。《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有着广大受众的历史题材,音乐剧《曹雪芹》主要以曹雪芹与其作品《红楼梦》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讲述了曹雪芹生命中最为悲情的经历,该剧穿插了《红楼梦》的经典片段,用巧妙的艺术形式将二者的暗合点展现在观众面前,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的统一。在学习音乐剧《曹雪芹》的同时,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应了解《红楼梦》创作背景、历史价值,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通过作品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曹雪芹人生的曲折经历,从另一个视角去品味《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在学习和演唱这部音乐剧时才有更多发自内心深层次的感悟和体味。

(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中国音乐剧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是我国声乐界最常见的三种声乐演唱方法,这三种唱法各有其独特的风格;不论哪种唱法,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基础上,发声方法很接近。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常以美声唱法为主体;美声唱法最主要特点是声区的混合,充分使用共鸣腔体,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声音连贯,气息饱满,力求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对于学习中国音乐剧唱段的学生而言,以美声唱法为基础的发声练习来指导作品演唱是很有必要的。以音乐剧《兵马俑》唱段《生命如花》教学为例:《生命如花》是第六幕中的唱段,孟莹为心爱的男人杨明求情的一段插曲,该曲采用舞台配唱的形式,表达了孟莹对杨明深刻的爱,以及对命运万般无奈的哀叹。指导学生演唱《生命如花》以美声唱法为基础,要求演唱音色优美、声音有立体感和穿透力,这首唱段旋律兼容流行音乐元素,演唱方法科学性、艺术性、通俗性并存。整首歌音域不高,最高音到小字二组g,在咬字方面遵循美声唱法字正腔圆的特点,要求咬字清晰,敢咬字头,但不可以咬的过死,音色圆润轻盈,明亮不生硬,气息通畅,声音位置统一,气与声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整表达人物的情感。在美声唱法教学的基础上,民族唱法也是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另一主体。当今的民族唱法是在继承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形成的一种新的唱法。新的民族唱法沿袭了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的特点,又借鉴了美声唱法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特点,演唱风格秀丽轻巧、清脆甜美、高亢嘹亮、热烈激昂。以音乐剧《星》唱段《轻轻推开一扇窗》教学为例:《轻轻推开一扇窗》这首唱段是女主人公月月歌唱比赛摘冠后沉浸在无限的幸福和喜悦之中,心情无比激动,满怀爱意对心上人阳光的深情告白,音乐旋律通俗流畅,充满诗意。该曲适合用民族唱法演绎,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首先分析这首歌的结构,副歌部分以轻弱音色进入,演唱音色轻盈、灵透,营造出璀璨星空、宁静夜色的氛围,弥散梦幻般的色彩;主歌部分分为三段,在旋律相同的基础上连续移调,逐层推动情感的递增,音乐的情感在移调变化重复处理中向高潮推进,演唱音色开阔宽广、起伏绵延。其次,根据歌曲的结构,再作唱法的调节,副歌部分用民族唱法演唱,声音轻巧、灵动;主歌部分用民族、美声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打开共鸣腔体,声音连贯、饱满。

三、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学习演唱中国音乐剧选段的意义

(一)为培养高水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打下良好基础

高师声乐教学不是培养的歌唱家,而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目标是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就有更高的要求,中国音乐剧这门综合性艺术,能够满足这一教学需要。

(二)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

高师音乐专业不是每一位学生毕业后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群众文化、企业文化等工作,这就更需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剧集多种艺术形式与一体,艺术的通识教育,可以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多元化要求。

四、结语

中国音乐剧引入高师声乐教学的探索,为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理念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在开阔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有推动作用;为促进高师声乐教学思路的拓展,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树立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映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音乐剧[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居其宏.智艳.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3]韦明.中国歌剧音乐剧散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4]訾娟,张旭.中国音乐剧作品选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张利珍.对高师声乐教学能否引进通俗唱法的思考[J].音乐探索,2006,04.

[6]张涛.浅谈民族声乐演唱在中国音乐剧中运用的思考[J].文学艺术,2013,05.

[7]徐寒梅.音乐剧声乐演唱初探[J].黄河之声,2012,13.

[8]张立秀,赵桂珍.试论高师声乐教学引入音乐剧演唱的现实意义[J].音乐创作,2012,11.

作者:曹旖焕 张筱青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