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碎片化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碎片化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碎片化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信息碎片化在传播平台和传播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控制能力和运用能力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关键词:信息碎片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一、信息碎片化的内涵

从“碎片化”的字面意可解释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分裂为诸多小个体,对于信息碎片化的具体解释为完整的信息通过媒体介质的编辑和传播而形成一种零碎、散状的描述形式,使得信息、受众和媒体出现细分化现象[2]。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息传播平台的碎片化

在互联网平台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出来,例如微博、微信、今日头条、QQ空间、百度贴吧、校园论坛等。人们在这些平台上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和分享生活,和网络上的其他人开展互动交流。各种不同的网络平台向人们传播着不同的信息,也对应着人们不同的需求。人们的需求和时展紧密相关,当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网络平台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会衍生出更多的个性化产品,从而使得信息平台呈现出碎片化。

(二)信息受众阅读的碎片化

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时刻都会面对大量信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有限,他们不可能像阅读报刊那样集中所有注意力来获取信息。对于日常的海量信息,人们都会有选择性的去阅读,且在信息的阅读上都是快速浏览,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来停留。网络信息在不断及时更新,人们想要掌握当前发生的重要信息,其阅读方式也得随着改变,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片刻快速阅读,因而使得人们阅读呈现出碎片化趋势。

(三)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内容比较简短,不用大量的篇幅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尾进行描述,这使得内容不具有完整性而呈现碎片化。信息传播内容复杂多样,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自由地记录与分享信息,这些信息纷繁杂乱地分布着,属于网络信息中一个小小的碎片信息,通过碎片信息的大量积累和叠加而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碎片信息网络系统。这些碎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呈现的是一种非线性的裂变传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信息传播会越来越快,传播范围也会更广,信息内容在传播时会经过人们再次编辑转载而发生异变,形成新的信息。

(四)信息传播主体的碎片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乐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态度,网络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媒体话语权,传播主体的地位被打破,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是消息的接受者,这种开放式的传播结构使得信息朝扁平化发展,传播主体呈碎片化分布,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可以加入到传播主体这一行列。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内涵与组成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1933年,英国学者利伟斯和汤普森在《文化与环境:培养批评的意识》中最早提出媒介素养的概念。文中对媒介素养做了相关阐释并指出,要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媒介素养,以抵抗大众传媒流行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更好地维护其精英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信息媒体层出不穷,媒介素养也在不断地延伸,其内涵也更加丰富。各个学者对于媒介素养有着不同的定义表达,但大体上对于媒介素养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媒介素养就是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3]。当社会成员拥有这种能力时,他们就能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并从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从而让自己在信息社会中可以更好地生活。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组成

前面已经对媒介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组成则是指大学生可以正确使用各种媒介,对媒介信息的价值意义有自己的判断,并能有效利用各种媒介的能力[4]。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媒介认知能力。媒介认知能力就是大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媒介,了解媒介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正确使用媒介的技能,熟悉媒介的道德行为规范,清楚媒介的信息传播模式。媒介认知是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媒介素养。媒介认知要求大学生严格遵守相应的媒介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媒介行为,不传播各种虚假垃圾信息,提高自身的媒介道德意识,有效利用媒介来服务自身、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2.媒介解读能力。媒介解读能力就是大学生对于媒介信息应该进行批判地接受。媒介解读要求大学生可以客观公正地看待媒介的特性,对媒介信息的意义作出合理准确的价值分析,并对一些不合时宜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这些对大学生的媒介识别和选择能力作出了较高的要求,使他们能在复杂多样的媒介中作出正确选择,快速地搜寻到对自己有益的媒介信息。3.媒介运用能力。媒介运用能力就是大学生在全面认识媒介的基础上,能够从媒介信息中快速寻找到有利于自身学习和生活的有用信息,并运用媒介使自己不断成长。媒介给予了大学生一个很好的成长学习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来认识新事物和新知识,并根据自己的成长需求有效运用媒介展开创造性学习,在媒介学习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自己。

三、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尚不足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信息经过媒介的多次传播之后,会让人产生一种亦假亦真的效果,从而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困惑。当前大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还不太成熟,他们对于媒介打造的“拟态世界”和客观现实世界难以区分,有时会把媒介视野所营造的“拟态世界”看作是客观事实存在,从而被虚拟的假象所蒙蔽。根据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对信息的真伪展开辨别分析,仅有不足20%的学生会对信息进行认真的过滤分析[5]。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因此,当一些虚假垃圾信息涌入大学生的眼睛时,他们难以辨别其中的真假而接受此信息,从而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产生严重冲击。很多大学生对媒介信息保持着很高的信任度,他们会经常浏览媒介信息并从中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但对于媒体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他们却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判断。

(二)大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自控能力还较弱

在信息时代,大学生会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会深深地吸引他们,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可能就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媒介平台营造了一个信息传播的广阔空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会过度地沉迷于媒介信息。根据调查显示,有92.35%的大学生在上课途中会悄悄地利用媒介浏览其他信息[5]。很多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媒介来浏览其他信息,这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媒介信息和枯燥乏味的课程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大学生管控不住自己而去媒介信息中寻找碎片化知识。

(三)大学生有效运用媒介的能力还不强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高效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大学生应该熟知媒介信息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媒介平台获取有效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识信息储备,借助媒介信息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来看,他们很多时候对于信息都是被动地接受,对这些被动接受的信息也不会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思考。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运用媒介的主要目的为获取信息,其次是交流互动和娱乐八卦,最后才是专业学习。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运用媒介的娱乐性,很少将媒介作为学习平台来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媒介信息的处理,媒介真假的识别和媒介的道德法律意识[6]159-160。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科学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媒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一)加强高校媒介素养教师队伍的建设

媒介素养教师队伍负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质量。媒介素养教育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所以教师不仅要懂得新闻学和传播学媒介素养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了解教育学和社会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高校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媒介素养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养,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增强他们对于媒介信息的特性、功能和传播的认识,从而打造一支高标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校只有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教师队伍,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大学生高质量的专业化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媒介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

(二)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课程

媒介素养是信息碎片化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教学课程体系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进行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试点,并在日常大学的教学课程中开展了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当前,高校应该尽快完善大学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要求,安排不同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让大学生对媒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升他们利用媒介的技能和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该具有针对性,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重点解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媒介问题,统筹规划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新方向。

(三)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媒介素养评价机制可以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察,是媒介素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机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素,其评价内容和标准要紧跟网络信息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而不断作出调整修正。对此,高校应该尽快落实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评价机制,将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媒介道德、媒介理论基础知识、媒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师队伍的培训等多方面要素作为评价的内容,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并把最后的评价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反馈,从而可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控调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

[2]林楠,吴佩婷.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现象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2):47-52.

[3]王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4]姚忠保.传媒影响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新闻战线,2014(10):186-187.

作者:杨帆 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