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医融合下的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医融合下的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体医融合下的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摘要:体医融合视角下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方法:立足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倡导体医融合健康观,审视困境;立足全面发展的培养视角下审视体育核心素养的功能;基于体医融合视角探寻树立整体健康观,营造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思想,建立“制度强制”向“环境强制”教育机制的路径,实现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行为。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体医融合;培育

一、前言

教育是推动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目前我国教育还主要停留在学习角色技能的过程,受计划生育国策影响及城市化过程中高成本的压力,迫使家长追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风气,一味片面地追求“高分”“品牌大学梦”,培养了一批批高分低能的“社会人”。这种社会化的形态是不健康的,也与我们的教育相违背,而核心素养能够促进个体成功生活。同时,正如所言“无体便无一切”,体育核心素养是个体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养。因此,我国在《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的基本原则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滑,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明显降低,且肺功能持续走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显增加。青少年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体医融合作为一种新的健康治理模式,其本质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其目的是在运动健身、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领域共同服务于百姓健康,最终实现防控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1]的目标。

二、体育核心素养概念解读

体育核心素养是在体育素养基础上筛选出来的,能够促进人终身发展,为人的一生服务不可或缺的要素。研究初步提出体质健康、运动技能、体育情感是每个人所必需的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核心”这个词,表明这不是普遍的,而是关键的和核心的,最实际最稳定的,是使人终生受益的。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人”,在离开学校后,仍然可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三、体育核心素养的功能与价值

1.促进终身体育发展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其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学习体育技能的情景设计、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和体验得到成长与进步。教师合理地设计运动负荷,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示范完整动作让学生尝试模仿,可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不断引导再结合动作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动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爱上体育,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

2.提高社会适应的健康行为由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社会适应等方面还是空白,体育课可以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其社会适应的健康行为。要将体育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中,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并介绍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团队,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给自己的团队起战队名,并讨论如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更快完成比赛,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体育道德的形成来自于体育精神、自尊、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等精神功能。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例如,体育课堂上体育老师打破传统的分组方式,采用异质分组将男女混编,可以消除女生的防御心理,增强其自信心,让体能弱的同学也能有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教育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目前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1.运动能力方面学生对体育认识不全面。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在浪费时间,总是在学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学生的运动基础差,运动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专项运动技能,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或参加比赛的特殊运动能力。体育锻炼最基本的原则是坚持不懈。然而许多学生无法坚持锻炼,经常是老师推一下才能动一下,无法克服困难,无法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缺乏主动锻炼和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不会自己制订计划,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因为被学校安排,不得不参加或是为了通过考试,事情过后又会恢复常态。有些学生在假期中一直在上补习班或兴趣班,父母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重视体育锻炼,使孩子体会不到运动的乐趣,久而久之自然会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很难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道德素养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去思考,体育课显得无聊又单调。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足,所以喜欢运动的学生少,有些人甚至不喜欢运动。在教学游戏中,有学生指出其他小组犯规,教师为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不予理睬,学生规则意识得不到加强,认为规则并不重要。在比赛中,有些学生投机取巧,缺乏自我挑战的精神,意志力弱,缺乏合作精神,不能吃苦,不能正确面对失败,体育道德品质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健康行为方面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现场设备老旧损坏、教学方法不当、热身不充分或项目本身就存在危险性等。在体育课堂上,有时还会出现不健康行为,如课堂教学不规范、课堂管控不当、学生在操场上打闹、跑步过程中推挤等行为。有些隐患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让学生认识到安全隐患的存在,教会学生如何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此外,教师应传授更多的健康知识,包括伤病防治、饮食健康、按时作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体医融合视角下体育核心素养路径建设

1.树立整体健康观体育重要的工具功能便是塑造健康的体魄。随着社会发展及大众的需求,体育无与伦比的体验感及巨大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塑造潜力随着社会化、市场化的加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体育社会活动对人的心理意识、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都对“核心素养”作出过明确而详细的界定和说明,其中囊括了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内容。本课题当中的“核心素养”正是沿用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中的界定:是学生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更是服务社会、服务经济、造福社会的。倘若把“核心素养”比作“果实”,那么“学科”可以比作“土壤”,若“土壤”养料充足,将有助于结出营养的“果实”,故加强学科维度研究即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2]。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健康观,并融入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展成为一种思维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更应该将健康内化为一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建立体医融合的公共健康体系,实现个体健康与群体健康的辩证统一,且需要从青少年抓起。

2.营造体育核心素养培育思想教师应以健康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路径,更应以体医融合的视角探寻体育核心素养实践的路径。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理念、行为的引导,培养学生身体、心理、情感、社会参与的四维健康观,培养和促进未来幸福生活追求的和谐统一和高水平发展。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到了体育带来的乐趣,注意力集中,兴奋性得到提高,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甚至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参与学习。教师还应该加深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解,从而将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融入课堂中,“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并在学生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成果,但如何把“核心素养”从顶层设计落实到现实教育过程中,则需要作出翔实的规划与步骤方法。学科课程与核心素养的联系密不可分,体育学科与核心素养、健康生活素养更值得一线体育教师关注和探讨。

3.建立“制度强制”向“环境强制”转变的教学机制“无体育不清华”的校训传承至今,印证了体育素养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在其著作《体育之研究》中就提出“得知皆寓于体”的教育理念,其高瞻远瞩的教育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少年。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应树立法治观念,践行职业道德,履行职业职责。体育教师在“快乐体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传授运动技能,感受体育魅力,建立运动感知和反馈机制,通过显性收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主动分享体育。

六、结论

体医融合是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要选择,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与家庭、学校、社会密不可分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加大体育场地设施投入,构建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体系营造体医融合健康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同时,体育教师应树立体医融合健康理念,探索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璟圆,梁辰,马云,等.体医融合的内涵与路径研究———以运动处方门诊为例[J].体育科学,2019,39(7):23—32.

[2]黄玲琼.核心素养视角下我国课程改革研究现状及走向[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4):65—68.

作者:尹作亮 江玉华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