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化下的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化下的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化下的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模式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数字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将是未来人们的基本素养,高校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的重要群体。论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数据素养教育的现状,构建我国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的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的信息化技能。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模式

一、数据素养教育的源起及内涵

数字科学技术正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面临着海量数据爆炸增长的趋势,人们需要具备基本的数据理解、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更深层次地可以理解为数据素养这项能力对于人们的发展可以和识字能力相同。因为能够识字、能够阅读、能够沟通,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因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数据素养这项能力的进步会像识字能力一样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1-2]。数据素养是在时代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数据素养可以看作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分支和延伸[3],从概念来讲,现在还处于不断被定义的过程,最初是在美国教育界提出并逐渐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内虽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核心要素可以从四个维度界定:数据意识、数据读取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挑战。数据意识主要包括数据信息的敏感度、数据信息的有效准确度、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数据读取运用主要是合理利用多种方法和技巧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需要的数据;数据分析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数据挑战主要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对数据的认定、解读和表达,通过数据分析支撑观点和辅助决策,最终达到对数据进行交流和共享,提升终身学习生活效率,开展协同创新。数据素养教育就是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来提升这种数据处理能力的一种素养性教育,可以分为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4]。理论性教育更偏重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设计,课程讲授的方式和课程的开放程度;实践性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化社会发展特征、判断个人现状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异、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和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现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据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被国家纳入国民教育课程的体系之中。在多媒体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要做到教育的前瞻性,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科学地信息教育和培训,为今后的自我学习、科学研究和工作就业做好基础准备。国外的数据素养教育起步较早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数据素养培养模式,美国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形成了以政府机构服务、教育系统培养、社会力量介入的培养体系;欧洲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形成多机构协同参与的教育模式,教育系统和图书馆主要承担了数据素养教育的主要培养工作[5];英国和澳大利亚主要由政府推动,实现政策引导,构成由高校、研究机构和图书馆等行业协会组织多方协同的教育和实践培养模式;日本的教育模式与欧美国家相比,具有独特的方式,更加注重在实践基础上的自主接受教育的模式。我国的数据素养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多维度的教育框架。目前很多高校开展了相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狭窄,而在当前互联网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表达能力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检索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检索课程尚需扩展和融合。高校数字媒体平台建设差距较大,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的相关软硬件配套设施不足。高校在实践创新课程中尚没有相关对数据培养能力课程要求,建立相应的考核、鼓励和评价机制。

三、我国高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模式

随着数据收集和数据共享成为常规,数据分析已经成为社会、政府、商业都离不开的指标,技术和数据将给我们带来许多目前还没有名字的新机遇和未来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在新环境中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未来的高校数据素养教育模式要与新的技能要求保持一致,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个人对数据阅读与使用的自信心。

(一)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引领式教育模式。学校是数据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应该配合社会和家庭,形成数据素养的教育体系。从社会需求来看,2018年数据分析公司Qlik针对数据素养发起对全球11000多名员工工作者的调查,其中有1050名受访者来自国内,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国家中,中国的数据素养水平与法国(12%)相当,仅高于日本(6%),大部分中国员工欠缺这种数据处理能力[6]。当前社会数据素养越高的人,在职场上的职业可信度越高,职业发展的越好。随着中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的数据素养教育会逐渐得到重视,学校要紧跟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加强数据素养教育。在教育理念上,高校要建立符合学生成长环境和需求的数据素养框架,让学生具备一种阅读、处理、分析和辩论数据的能力。框架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个体的数字技能,从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进行教育和评估。例如建立初级阶段的数据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从数据的角度发现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技术兴趣,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培养数据读取运用和分析的中级技能,让学生尽量去了解当前数据科学和数据分析发展的状况,将实用的技术工具交给学生,让他在没有太多专业基础的同时快速掌握各类数字工具的使用方法,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高级阶段,学生能够具有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数字化工具来完成具体的数据分析工作,提升个人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育模式。高校从教育对象方面来看,伴随新一代数字化工具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有着天生的信息技术优势,他们喜欢使用智能设备,喜欢用虚拟社交网络结交朋友,倾向于用微软件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为了确保这些“数字土著”中的高校学生具备数字胜任力,规范使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数字社会的积极参与者,高校要根据当前学生学习特点设计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多样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MOOC和SPOC等课程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习重点设计课程,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引导学生更多接触数字化资源,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在教育课程内容方面,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数据素养能力逐渐成为个人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基础,这种技能不是一种“拥有就好”的技能,而是他们在未来社会竞争的关键性技能。以往学生的求职简历都会把熟练使用微软办公软件放在简历上作为计算机的能力,而现在需要的是更高级的数据处理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培养过程,更新课程内容,将数据素养方面的课程放入到主流课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计算机技术,又要掌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多方面综合性课程,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新。

(三)建立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嵌入式培训模式。图书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机构,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数据素养培训组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和智慧化教学的环境。高校图书馆要与学校搭建一个嵌入式教学课程培训的模式,围绕数据能力的培养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和方式;鼓励引导馆员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字化工具,建立交互式学习空间,提升信息获取的能力和信心,同时帮助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数据素养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字化资源。

四、结语

数据素养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公共教育课程培训体系之中,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改革为高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和实践基础,这正是高校数据素养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高校要顺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对数字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帮助学生向更了解的数据社会转变。

参考文献

[1]乔玉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中国现代教育装,2014(16):6-8.

[2]TECH2IPO创见.数据素养在21世纪像识字那么重要[EB/OL].[2018-06-22].

[3]周志强,王小东.大学生数据素养提高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09):79-84.

[4]何蕾.《国际图联数字素养宣言》分析与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8(06):44-48.

[5]许欢,尚闻一.美国、欧洲、日本、中国数字素养培养模式发展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6):98-106.

[6]马腾,孙玲.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数据素养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08):120-126.

作者:王琳娜 魏春生 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