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浅析

[摘要]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教师如何运用核心素养来引导幼儿的健康成长,值得认真思考。在幼儿的认知基础与音乐等美好事物之间,需要搭建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音乐教育。将音乐教育生活化,在幼儿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实施音乐教育,可以让这座桥梁更加结实。来源于生活的音乐,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幼儿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萌芽提供肥沃的土壤。无论是从幼儿成长的目标来看,还是从当下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来看,抓住音乐教育这个“牛鼻子”,坚持“生活化”的思路,能够让幼儿在生活元素中领会音乐环境。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生活化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提出的核心素养概念,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教师如何运用核心素养来引导幼儿的健康成长,值得认真思考。核心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所追求的不应当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养成,而更应当是一种启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通过核心素养的引导,让幼儿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实现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萌芽。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出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教育活动,是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教育的关键。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教育活动,首先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表明,幼儿的成长发生于具体的活动当中,这些具体活动既包括游戏,又包括音乐。如果说在日常的幼儿教育研究中游戏是重点关注对象的话,那么对音乐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单薄。当然这并不是说幼儿教育中对音乐没有研究,只是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些研究相当一部分都集中于音乐本身,这样的研究思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站在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要想用音乐来为幼儿的成长奠基,那就不能将目光完全锁定于音乐本身。除了关注音乐,还得关注幼儿的生活,只有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前者才能借助后者发挥对幼儿成长的驱动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重表演轻表现、重学科轻整合、重训练轻体验等误区。当幼儿教育出现这些误区的时候,音乐教育会跟幼儿的成长脱离。教师要认真思考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找能够促进幼儿成长的音乐学习的积极体验。结合以上分析,这一积极体验就可以由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来实现。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这些美好事物如何才能被幼儿所感知,这是非常考验教育智慧的。因为幼儿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成人所感觉到的美好未必能够被幼儿所读懂,在幼儿的认知基础与美好事物之间,需要搭建一座认知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音乐教育。毫无疑问,幼儿是喜欢音乐的,可以说每个幼儿对音乐都有一种天生的感知能力,很多幼儿在没有接受任何音乐教育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去打节拍,这种天然的动作告诉教师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借助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是一条很重要的幼儿教育思路。进一步地讲,将音乐教育生活化,在幼儿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实施音乐教育,可能会让这座桥梁更加结实。音乐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丰富幼儿精神生活的有效教学资源。从学术角度来看,音乐教育生活化原本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面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更需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思路,让幼儿基于生活体悟音乐,基于音乐感受生活。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是指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借助音乐与生活事物的联系组织开展音乐教育,从而达到“感知音乐、体悟生活、快乐成长”的目的。引入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思路,实现音乐与游戏的有机整合,可以促使幼儿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和热情。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思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支撑。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这就说明生活就是美的源泉。当这种美通过声音展现出来时,人们感知到的是泉水叮咚、鸟儿啾鸣,这些声音又逐步被人们所演绎,最终形成了能够激发每个人心灵共鸣的“音乐”。而对于幼儿而言,音乐的范畴可能更加宽阔,打乒乓球时发出的啪啪声、一颗石子落在玻璃瓶里的叮咚声、爸爸嘴里发出的口哨声……这些对于幼儿而言都是美妙的音乐,都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之感,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将幼儿在生活中所接触到、所感受到的一些元素概括为生活化的素材,然后让这些素材整合为幼儿的学习资源,那么这些学习资源就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结合在一起,然后借助生活化的思路进行解析,可以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实践

面向幼儿的音乐教育大部分是教幼儿唱歌,这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含量非常低。真正的幼儿音乐教育,是引导幼儿感知音乐,让幼儿对音乐形成非常直接的认知,让幼儿的成长沐浴在音乐当中。这种音乐必须贴近幼儿的成长,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前提下,应坚持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思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在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幼儿所感知到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素材,这会让幼儿产生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可以让幼儿处于更好的教育情境当中,可以让音乐元素更好地滋养幼儿的核心素养。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有一句名言——“使幼儿生活在音乐之中”。结合上文的分析,则可以认为,来源于生活的音乐,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幼儿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萌芽提供肥沃的土壤。有研究者指出,音乐源于生活,音乐将生活中各种现象和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应从自然生活、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生活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教育内容,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组织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结合这一思路,笔者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多次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收获。现结合事例的阐述,将自己的收获与同行们分享。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笔者注意到当下的幼儿亲近虚拟生活而远离了自然生活,他们对电子媒体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却缺乏一种亲近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结合所在幼儿园的特点,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观察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并在此过程中寻找音乐教育的契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秋天幼儿园内树叶开始飘飘下落,不少幼儿在教室里都会观望,有些幼儿还会凝视。在注意到幼儿的这种兴趣指向之后,笔者果断决定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到大树下,观察落叶。当幼儿走出教室之后,他们异常兴奋。因为此前已经明确了“观察下落树叶”这一主题,因此走出教室,幼儿的注意力也没有转移。他们或三五成群,或一人独立,要么围绕在大树旁边,要么坐在石凳上,一个个盯着树上掉下的落叶……突然,有一个孩子叫道:“这些树叶好像在跳舞!”这句话瞬间点燃了所有幼儿的热情,于是在幼儿的眼中,这些落叶就化身为一个个舞蹈者,他们的姿态各异,有的翻滚,有的飘逸……于是又有幼儿说:“有跳舞的人,怎么可以没有唱歌的人呢?”于是笔者就趁热打铁:“对呀,孩子们!那我们能不能为这些跳舞的树叶唱一首伴舞之歌呢?”于是幼儿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歌唱上来。这个歌唱可不是随意的,因为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所唱的歌必须能够与跳舞的树叶相吻合——当幼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音乐教育就真实地发生了。这个时候学生所唱的歌不是随口哼的歌,也不是没有目的、没有主题地唱,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有着明确的心理指向的积极调动自己所学过的音乐寻求匹配的过程。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一开始幼儿各自找到自己认为适合的歌曲,并且在哼唱的时候,他们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扭动,扭动的节奏努力与自己所观察的落叶相一致,然后再努力让自己唱歌的节奏与扭动的节奏相一致,这是一个需要幼儿付出努力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仅集中在音乐上,而且这种来自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自幼儿思维的积极主动建构,可以让幼儿在感知音乐的时候,有真实的节奏感、优美的旋律感,这说明面向幼儿的音乐教育生活化已经取得了初步实效。再进一步分析,让幼儿观察落叶,体会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之感,客观上就是为幼儿感知音乐创设情境。当幼儿进入情境后,音乐的旋律和音乐的节奏就成为幼儿学习的主题。这个时候幼儿所体会到的生活元素,与音乐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幼儿所形成的音乐认知,建立在生活体验基础之上,这在客观上就激活了幼儿的自主音乐需要,也让幼儿有了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而这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核心素养、音乐教育、幼儿生活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画面。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综述

无论是从幼儿成长的目标来看,还是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来看,抓住音乐教育这个“牛鼻子”,坚持“生活化”的思路,让幼儿在生活中领会音乐,都是一条重要的幼儿教育思路。相对于传统的幼儿教育而言,这样的思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可以弥补幼儿成长中的不足,还可以拉近幼儿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所学习和体会的,都可以从生活当中找到源泉。这种植根于生活的音乐感知,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奠基性的作用,而在其中培养出来的品格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都可以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像上面的例子中,音乐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体验结合在一起的。除了这种情境中的体验,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的方法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思路也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因为故事和谜语与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抓住这一联系设计音乐教育活动,同样可以奠定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面对核心素养发展这样一个大的背景,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与体验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这显然是一条很有效的思路。只不过在具体实践时,还需要将这一思路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与优化,主体就是教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要用核心素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念,然后思考在教育实践中怎样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转变为幼儿的具体学习行为。大量的教育经验都表明,采用生活化的音乐教育思路,就能够达成上述目标。总而言之,幼儿音乐教育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取向,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成长,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因而可以在幼儿教育中认真实践。这样一个实践的过程,既需要教师的理论学习,也需要教师的日常实践,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本文所阐述的教育思路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吕莉.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61-63.

[2]袁沙沙.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J].教育,2016(3):1.

[3]张卫民,陈金平.刍议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84-85.

[4]杜亦林.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4):203-204.

作者:曾学赟 单位:奉节县教委机关幼儿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