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我国的高中阶段实行文理科分班,理科生主攻数理化,而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书籍阅读较少。加之,受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策的限定,医学院校主要以理科生为主,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有所缺陷。同时,由于教学理念的偏颇,我国医学院校未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即强化医学专业教育,而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只能作为辅助课程,性质大多为选修课程,且仅占总课时的1.71%。而西方国家的医学课程主要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和医学三大类构成,其中德国的社会人文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0%,美国20%—25%,英国10%—15%。我国医学教育中缺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医学生总体人文素养不高,造成了医学生普遍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对患者缺少人文关怀。
2.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单一,缺乏人文知识的实践性教育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为主,还停留在课堂讲授和理论灌输,缺乏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体系,使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却难以将人文知识内化、升华为人文素养。理论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被掌握,医学人文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医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患者除了医疗技术之外的人文需求,感悟医学人文服务的内涵。而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使医学生对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渗透、应用只停留在感性认知的浅表层次,使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缺乏人文服务的真正意识和实际行为。
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途径
1.转变观念,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医学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抛弃过去“重专业,轻人文”的传统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文课程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如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课程,把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医学生有一颗“大慈恻隐之心”,培养在医学技术中凝结对人类生命尊重与关爱的人文精神,真正关心病人的痛苦,做到情理交融,用自己的博学与专长治愈患者。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良好人文文化氛围对医学生人文教育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是修建校园人文景观,如在校园放置医学生誓言碑、李时珍雕像,在教学楼张贴医学名人的图像、古今医学名言警句,让学生置身于人文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隐性教育。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情调高雅的学术活动,如人文素质专题讲座、人文艺术节、中国古典文学赏析等,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调动学生社团的创造力,鼓励医学生建立如文学、书法等人文社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通过以上这些丰富的校园活动,优化校园环境,使医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3.加强医学人文实践性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要“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把人文知识理论内化为医学的灵魂———人文精神。一是充分把握医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医学生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进行实习和见习,医学院校应把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观念有延续的传递到各教学医院和单位。首先,实习医院应选派医德好、服务佳的医师承担带教任务,以身教影响学生。其次,此时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患者,应加强对医学生开展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技能等人文素养的培训,使医学生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情感,从而体现人文关怀。三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医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医院进行社会医疗情况调研和志愿活动,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满意度,并力所能及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从而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王莹 高歌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