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家庭心理健康素养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家庭心理健康素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家庭心理健康素养教育论文

一、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心里健康教育环境

(一)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

现在一些学生自制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较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单一的口头说教上,而应该创造各种情境,在情景中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稳定的行为习惯。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环境,会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影响。校园中花草树木、名人塑像、书画长廊、校风博刊会触动学生的感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自然而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面对网络环境,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理性的态度管理和利用。电子邮箱方便学生或家长发送邮件,通过电子邮箱收集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老师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和解决,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报的形式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保护知识。QQ群聊和私聊用昵称,隐藏真名,这样与心理辅导老师交流就没有任何顾虑,能够说真话,露真情,这种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能收集到心理问题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它有效地弥补了面对面交流的缺陷与不足。

(三)开展各种丰富的集体竞赛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各类丰富的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运动会等,创设一种竞争、团结友爱的环境,鼓励学生善于抓住各种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成功与尊重,总结得失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培养学生争先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实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师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能,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可塑期,往往做某些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要注重讲解有关意志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意志是人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成为生活中强者的必要条件;锻炼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思想品德课科任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参与,全程进行。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良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调整与疏通。当学生把老师当作了知心朋友,学生自然就有了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有正确的学生观和评价观

某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完全不理,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形成伤害,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的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让学生不断成功。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场所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随着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对子女,一方面因其“独”而过分宠爱,要求过于宽松;另一方面因其“独”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格。一个被家庭纵爱娇惯的孩子,其行为不是怯懦、自理能力差,就是蛮横、自私或任性等。而那些在专制家庭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容易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抗拒,甚至敌意的情绪。这些心理容易导致孩子精神生活的贫乏,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二)转变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心理健康状况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内向,潜藏着一些心理问题。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这些个性心理品质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三)掌握心理状况

家长必须经常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好的效果,同时也赢得孩子心理上的归属感。

四、案例阐述

例如一名初二学生,该生看似内向、懂事、不引人注意,其实性格倔强,容易做出个之事。例如将家长上交给班级的“班费”用于其它用途,学校受老师批评而向家人发脾气,将自己的过错推置他人身上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造成该生原因为心理偏激,为此,辅导策略可分为几步:一是由于学生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表扬。其次,在学校教师和班干部首先带头与其谈心,以班级荣誉感进行感化,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其闪光点,教导事情的两面性,并在适时在做对事情时给予表扬,使他获得同学的认可;同时让他制定自我管理的目标,规范自己行为,磨砺自己的意志;再次,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联系,使其回家受到关怀,鼓舞,倾听孩子的倾述,少打骂,多教辅,利用换位思考培养其真善美情操,最终让孩子具有信心,具备信任感,具备知错就改、认清事物本质的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